强化心理护理对首次血透患者焦虑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影响的观察

2017-12-18 07:0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2期
关键词:血透负面血液

陈 芳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京 211800)

强化心理护理对首次血透患者焦虑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影响的观察

陈 芳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京 211800)

目的 探讨对血透患者强化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焦虑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首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强化心理护理组27例(观察组),常规护理组31例(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一周期的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进行强化心理护理措施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首次血透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血液透析;心理护理;焦虑;满意度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终末期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是血液透析,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相关代谢[1]。现阶段临床上因终末期肾病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上升,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周期的长期血透治疗,大部分患者中存在因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等原因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一些患者因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纠正产生轻生的念头,在进行日常治疗护理工作中,如何积极纠正患者的焦虑情绪,乐观接受治疗时广大血透室护理人员值得关注的问题[2]。笔者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首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观察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首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强化心理护理组27例(观察组),常规护理组31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46~66岁,平均52.6±4.7岁。血透前病程1~48个月,平均12.5±7.6月。致病原因:原发性肾疾患17例,非原发性肾疾患患者10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8~65岁,平均51.6±4.5岁。血透前病程2~45个月,平均15.5±4.7月。致病原因:原发性肾疾患22例,非原发性肾疾患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病等临床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入组前均为首次行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前评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患者入组前向患者说明具体的护理方案,并签署知情治疗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进行入院相关宣教,讲解相关血透治疗的原理、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2)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测定,包括基础生命体征以及专科观察指标。(3)静脉穿刺及相关护理流程。(4)血液透析设备的调试及透析过程中患者病情观察。(5)血液透析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介绍及讲解。(6)其他医嘱下达的相关护理内容。

1.2.2 强化心理护理模式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强化心理护理为中心的相关护理手段,包括:

1.2.2.1血透前心理护理

上述患者均为首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对上述患者在进行入院宣教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焦虑情绪,入院后加强对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介绍,做好疗效的解释工作,并向患者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及疗效,解除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的盲区及误区。并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发现负面情绪的根源,分析其心理特点,并使患者在首次治疗中尽快适应血透室环境,对责任护士的姓名熟记在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1.2.2.2加强血透中心理护理

在进行定时巡视患者时,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积极发现患者血透过程中相关不适,并及时汇报医生,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首次血透紧张焦虑情绪严重者,采用家属陪伴或实习护士陪伴的模式进行,在血透过程中选取某些轻松话题和患者进行交谈,在本组患者中对负面情绪严重者,选取一些沟通能力强、业务能力好的实习护士进行定时陪同患者,积极发现患者的不适反应,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分根据文献采用护理人员态度、操作水平、穿刺舒适度、不良反应的处置及护理环境五个大点,二十个小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3]。在通过层级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焦虑状态评分采用焦虑症状SCL-90自测量表评分,包括强迫及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敌意、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10项因子,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严重[4]。上述两组患者经过为期3个月的血液透析,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焦虑症状改善上的差别。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以强化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焦虑症状的改善上,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s)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 n 很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评分 护理前焦虑评分 护理后焦虑评分观察组 27 20* 6* 1* 93.5±3.8* 82.1±4.6** 75.9±5.8*对照组 31 15 11 5 87.4±2.9 83.2±3.1 79.1±6.7

3 讨 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慢性肾衰的病因分类中,原发性肾疾病的病因呈下降趋势,而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引发的慢性肾病的发生率升高,上述患者的发病病因隐匿,很多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即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接下来患者需要面对常年的透析治疗。很多患者对透析治疗方式陌生,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对自身的病情“万念俱灰”,常常不能很快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阴影中[5]。

笔者自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慢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透析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绝大部分患者均存在焦虑等负面情绪,常常产生对抗治疗及消极治疗的举动,常常会影响其他患者。目前临床上广泛提出“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护理模式,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以心理护理为模式的护理方式从生物、心理、医学等角度进行护理,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增加医护信任度,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易于被患者接受。同时可以让患者积极的配合到血透治疗中[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强化心理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总体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好于对照组。说明该护理模式已经被患者所接受并认可。在通过为期3个月强化心理护理后,笔者发现,通过1~2个月的心理护理周期中,不足以有效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故将心理护理周期定位为3个月,通过3个月的心理护理可以完成对患者的心理分析、评估、解决心理问题的流程。通过采用焦虑症状SCL-90自测量表评分发现,两组患者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而通过一个周期的护理发现,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75.9±5.8分,好于对照组的79.1±6.7。说明在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中,需要在对基础病情准确判断下,针对性心理疏导,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 张 悦.优质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实践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2):246-247.

[2] 张红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4):273-275.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62.12169.02

王雨辰

猜你喜欢
血透负面血液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多彩血液大揭秘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