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描述回环式

2017-12-18 22:34叶乃初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运笔疑点点题

摘要:《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语言独具特色,常为读者称道。但就全篇整体上的运笔有何特点却鲜有探究,对描写对象有选择性的作回环式的 “扫描”是该文的运笔特色,拟对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点题;疑点;探究;运笔; 回环之美

在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人教版第七册)一文时,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文中出现了两处“济南的冬天”直接点题的字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也有间接点题的:“……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慈善的冬天”“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但文末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似乎又点题了。不过笔者认为应该是“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才是。这该不会是老舍先生一时的小小疏忽?不免让人产生一点疑惑。再说“济南”和“冬天”构成的两个短语——“冬天的济南”和“济南的冬天”,其语意的一偏一正应该是极为明显的。如果这些算是疑点的话,那也许就该有探究一下的必要了。

先就課文让我们来逐段查看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吧。

《济南的冬天》一文共由六个自然段组成。

第一段:着重从天气的角度来议论,对比北京、伦敦以及热带的地方,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夸赞济南真算得上是个宝地。(在这一段里“济南的冬天”写得明明白白,是不能变更为“冬天的济南”的。)

第二段:语意紧承上段,抒写“冬天的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一段只能说“冬天的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而不能说“济南的冬天”是个理想的境界,因为语意搭配不当。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之下,“境界”应为“宝地”之意。)

第三段:既具体化了“冬天的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又点明了“济南的冬天”是一个“慈善的冬天”。(该文段中因为有这样一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所以我们总不能这样表述:“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慈善的冬天”。语意不搭配。)

第四段: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景致是“下点儿小雪”。( “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景致;“冬天的济南”最妙的景致。这样两句用来概括似乎都说得通,但前者显得通俗一些。记得鲁迅在《故乡》中写到闰土对“我”说过“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的话语,说明乡下的夏天是最适合去海边拾贝壳的。锁定的是“夏天”。我们平常介绍友人到某地去游玩,通常也是这样说,你秋天去,那里的枫叶景致最好看了。)

第五段:勾勒冬天的济南是一张小水墨画。(这张“水墨画”的主体景物当然是由济南的城内、城外,还有山坡、小村等构成,而冬天的雪只能作为画面的背景。景物和背景这二者是不可颠倒的。所以不能说“济南的冬天是一张小水墨画”。)

第六段:描绘冬天的济南的绚烂美景——“整个儿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看来,文末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不能看作点题句的,它只是归纳概括第六段语意的段尾句。一般来讲,归纳概括全段语意的语句放在语段的开头称为“段首句”,放在语段之末则称为“段尾句”。如果是点题句,那她就应该独立成段,而且还应该这样表述才是——“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的开头,文题为“济南的冬天”,可课文却一会儿写“济南的冬天”,一会儿又是写“冬天的济南”;看似点题,却又不是。让我们“疑点”丛生。其实编者在课后“思考探究”题中就有“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的提法,则无疑点明课文的内容是既写了“济南的冬天”,又写了“冬天的济南”。

那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没弄明白:在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这便是老舍先生呈现给我们的又一种独特的写作运笔方式——具有运笔回环的独特之美。第一、二段零重复小回环:济南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第三、四段与第五、六段双重复大回环: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冬天的济南、冬天的济南。

描述回环式是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的运笔特色,作一探讨,希望同行指教。

作者简介: 叶乃初(1958—),男, 湖北省孝感汉川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材解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笔疑点点题
现场的疑点
字钉运笔
文末点题太直接
浅谈水墨画中的“笔、墨”
疑点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从“人”字书写时的运笔方式感悟的
关于洛伦兹力的疑点分析与探讨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