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2017-12-19 16:21谢兆山
大观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

谢兆山

摘要:农产品价格作为关乎民生的大事,蔬菜的价格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指出本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蔬菜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经历的中间环节过多,另外菜农的生产成本过高,并且缺乏与销售环节的议价能力。同时提出了应该从菜农本身和减少流通环节以及流通环节本身着手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成本收益;农超对接;流通体系

蔬菜作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在国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同时其生产也在向优势区域集中,最典型的是近年来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等这些优势地区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国内的蔬菜流通体系也逐渐完善,能够覆盖全国城乡的农贸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均有年交易额超过10亿的蔬菜和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蔬菜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经为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我国蔬菜的价格特征从长期来看,蔬菜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政府调控有效解决了卖菜难和买菜贵的难题,因其生长周期长、供求弹性小的特点,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成本的上升,所以一直是呈上升趋势。且由于蔬菜的生产和供给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因此,每年的1-3月和6-7月都分别会有具有峰顶和谷底的波动周期。而蔬菜流通环节一般为3、4,部分也可以达到5、6道,其中存在多重中介主体,据调研,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流通中,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涨价幅度甚至超过10倍。近年因突发事件和信息不对称及媒体不实宣传等因素,也出现了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以豫东周口市西华县某村为例,共有三百多农户,大部分种植西红柿,我们以此计算西红柿的生产成本和收益。

(一)生产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蔬菜种植成本主要有四部分构成。1.大棚的折旧费用;2.种子费用;3.化肥农药;4.人工成本。我们以西红柿为例,从这四方面来分析种植成本,并来分析利润率。我们以公斤为单位,把各项成本折算到每公斤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亩产量的问题,才能做到把成本折算到每一单为上。西红柿的种植栽培设施可划分为露天栽培和大棚栽培。一般西华采用大棚栽培技术,大棚栽培的亩产量可达到5000-7000公斤,我们取6000公斤。接下来我们分析大棚的成本,一般每亩地大棚造价可达到6000元左右,使用 可达到5年。大棚的折旧为1200元/年,而大棚种植西红柿为每年两季,这样分摊到每季度的西红柿折旧费用为600元/季。而每公斤分摊0.1元。其次,分析种子成本,每亩地每季度大约需要种子费用300元左右,取300元来算,那么种子成本为0.05元/公斤。复合肥费用为160-180元,取170元,大约每亩地每季度需要两只三次复合肥,我们去两次,每次大约一袋复合肥,这样化肥成本约为0.056元/公斤。最后让我们来算人工费用,西红柿的种植清理与收获阶段需要雇佣人工,人工费用为100元/天。小农户生产一般需要2-3个工人,取3人。每一季度大约需要雇佣两次。这样人工总成本为600元,分摊下来人工成本为0.1元/公斤。这样算下来,每公斤西红柿所承担的成本为0.306元。而这些并不是西红柿种植的所有成本。加上其他一些费用,大约西红柿的成本为0.4元/公斤。而菜农在向外地客商或批发商出售时,平均售价为0.5元/公斤。这样我们可以算出菜农的利润率为20%。我们可以用表来描述西红柿种植环节的成本收益。

(二)流通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蔬菜的流通主要指中间商的采购,包装与运输行为。我们来分析西华西红柿的流通环节的成本收益。西华西红柿主要通过中间商运往郑州等地区。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包装加工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坏菜成本。首先进行采购成本分析,在采购商向农户收购过程中,因其已建立长期的购销合同,加之长期合作形成的信任关系。所以在此环节,采购商视为无交易成本。此环节交易成本为零。由种植环节可知西红柿的收购价格大约为0.5元/公斤,所以采购成本为0.5元/公斤。完成交易后,采购商12(12000公斤)吨左右,每趟的运输费用大约在600元。这样每公斤运费成本约为0.5元。因为蔬菜有其自身的特性,包括水分多,易损坏,难保存,所以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包装和加工(主要为包装材料)。

(三)销售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销售环节主要指零售商和市场上的小商贩,在此环节的成本主要为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市场进场费、和摊位费。此环节加价很高,是因为郑州地区的物价水平要高。在此环节零售商需要从批发商采购蔬菜(西红柿),假设数量为200公斤。价格大约为每公斤2.8元,总成本为560元。交易完成后,零售商需要将货物运至自己的摊位或店铺。通用的工具为机动三轮车,油费大约为30元/趟。这样西红柿的汽油成本为0.15元/公斤。众所周知,商贩进出市场是要按照重量缴纳进场费的,200公斤的蔬菜大约需要40元,这样进场费的成本为0.2元/公斤。市场中的摊位需要交纳摊位费,摊位费大约150元/天,这样摊位成本为0.5元/公斤。这样零售商的进货成本为0.85。而零售商的售价大约4.5元左右,利润为0.85元左右,利润率约为18%。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结论:第一,菜农的种植成本过高,如前所述,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生的如化肥农药、大棚折旧等的费用很高。而这些投资却不能在收购价格中得到补偿;第二,蔬菜流通环节不通畅,没有固定且稳定的流通渠道,这样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流通环节成本波动;第三,蔬菜的销售平台过于单一,小商贩选择性少,从而也会导致其被乱收费,如进场费、摊位费。而这些费用推高了成本降低了收益;第四,蔬菜的流通环节過多,虽然没有被哪个环节截走过多利润,但这些环节的存在确实造成了蔬菜层层加价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降低蔬菜生产环节的成本endprint

政府要正视蔬菜生产者的弱势地位,保证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体有四方面的措施。

(1)从财政体系入手。政府必须发挥财政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给予菜农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是政府作为的一种表现也是农民获利的一种保障。比如在种植环节给予一定的硬件与软件的支持,硬件上可以采取一种类似家电下乡的模式,在农民购买用于农产品种植的工具时,实行价格补贴。软件上可以实行技术支持政策,免費为菜农提供专业理论的知识培训。另外,在菜农销售蔬菜时,也可以实行一定的价格补贴,使农民能够在高成本的现状中得到一定的补偿。

(2)从金融体系入手。农民种植成本的降低,扩大种植规模使其产生规模效应也是一种方法。其中供应曲线也可以反映需求和价格的联系,当价格很低的时候,需求量横坐标就很高;当价格逐渐上升,需求量逐渐减少。当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需求量会萎缩成零。如果其价格进一步上升时,需求者则变成供给者。因此种植规模的扩大,就必须有资金的进入。此时应发挥银行等金融行业的作用。加强信贷支持力度,使农民能够有钱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3)从保险体系入手。本来农业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可以有个好收成,相反旱涝气候让农民血本无归。发挥保险行业的作用势在必行。积极引导农民投保,完善建立蔬菜保险体系。为农户的种植收益保驾护航。

2.通畅现有流通渠道并提高其稳定性

现有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必然造成蔬菜流通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这些因素的存在,无疑加重了流通成本。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蔬菜运输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中间的不合理性收费。可以采取如下解决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为交通设施包括公路、水路、铁路等。这样可以是蔬菜流通更顺畅,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2.建立一套运输保障体系,使蔬菜从菜农手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中间经历的包装储存分拣程序等程序具有系统性;3.为了避免不合理的中间收费,政府应该发挥调控措施,减税降费,打击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环节。如规范收菜储存行业的收费标准,避免出现盲目乱收费现象。使其收费公开公正,能够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

3.丰富蔬菜销售环节销售渠道的多样性

蔬菜销售环节过于单一,容易滋生各种不合理的费用提高蔬菜销售环节的成本。建立多样化的销售市场,遏制乱收费现象。例如建立公益性的菜市场,公义的菜市场在政府的监督下运营。在其中,只允许收取合理的入场费摊位费。甚至根据特定情形,可以免除这些费用,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公义菜市场的其他费用均由政府自己承担。这种政策在香港就有过案例。政府可以借鉴实行。这种措施无疑减轻了销售环节过度集中的现象。丰富其多样性,降低价格。

【参考文献】

[1]张喜才,张利庠,张屹楠.我国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东、北京的调研[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05):78-90.

[2]郭少伟,何倩.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外资月刊,2011(10):210-211.

[3]李桂芹.蔬菜全产业链价格形成及稳定措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4]范文正,徐子轩.广州市蔬菜生产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

[5]杨轲.我国蔬菜价格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7(04).

[6]黄永.荆州市蔬菜价格波动研究[D].长江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
辽源市“农超对接” 开启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融合多特征信息的管理决策模型分析
基于“农超对接”的S集团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关系机制研究
浅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基于农户利益视角的“农超对接”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