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太阳庙门的日子

2017-12-20 04:57祁河
金秋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太阳

文/祁河

走过太阳庙门的日子

文/祁河

太阳庙门是紧贴西安南城墙根一段不足300米的小街,东西各是朱雀、勿幕门,再延伸点就是大南门与含光门。别看它又短又窄,路中央还栽着排高大的法桐,与南北街旁一样的树枝交织遮掩着夏日的阳光、抵挡了冬夜的寒霜,形成了双向而行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闹市。

六个年头,不知送走了多少不眠之夜迎来多少个黎明的晨曦,不是拖着疲惫的身形掠过灯影斑斓的上岛、福山咖啡和四川会馆,就是心潮起伏地走进小南门里的早市或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老兰家。路北一溜是神秘的洪涛集团、西北中学、保吉巷小区门口、玉器店与我供职的西安日报社,还有利安电超市、无名烟酒铺;路南开间百姓大药房、卖臭鳜鱼的徽菜馆、味道不错的韩式料理、民生银行、小竹签烤肉、一家地产公司和不搭界的治疗不育不孕的生殖医院,另有十多个专供靓女少妇时髦流行的时装店。

而与之近在咫尺的四府街和报恩寺街十字,才真正是闹中之市。不说原来门前车水马龙的交警三中队与基本24小时营业,早卖糊辣汤、午卖泡馍小炒、晚卖炒菜烤肉的老兰家,单是卖葫芦头的“春发芽”“天发芽”“诚信和”不论早晚总是挤满吃得满头冒汗,临走还不忘“老板带一斤梆梆肉”的食客。特别是十字路西北店面不大的“惠记粉汤羊血”,饭口时店里挤不下,人行道摆些板凳,十来张小桌也是满当当的,有的干脆圪蹴在地上,端着油汪麻辣的老碗吸溜得满嘴留香。

说来奇怪,这市井小街却与见证了古城60载变迁的一张报纸为伍,相伴荣辱,也如同那厚实的城墙、古老的城河焕发青春。每天早起,不知有多少人等盼着那张晚报的文章,关心着市面上的大情小事,引得闲来无事的先生小姐磨牙弹嘴,婆娘媳妇们盯着广告唠叨哪家货品便宜实惠。这小小弹丸之地,让忙碌的记者、辛劳的编辑不时地撂出个爆炸性新闻或引发街谈巷议的消息。一会儿“西安视变”“寻秦记”,一会儿“红色之旅”、全国女记者看“世园会”,再不就“步行夜长安”“帐篷节”,出征“世界怀”“奥运会”,或弄个“报人散文奖”“张惠妹演唱会”什么的,总之没有安生过。

不过从四府街到太阳庙门还是很有文化的,仅从报社走出的就有大名鼎鼎的王西京、孟西安、赵安,“鲁奖”得主吴克敬、“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邢小俊,“韬奋奖”郭兴文、“五一奖章”黄亚平,文坛快枪手诗人徐剑铭,文化名人商子雍、张月庚,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书法大家马师雄、殷汉西、周伯衍,著名画家范崇岷、王尚信、赵心琴,小说家张之沪、郭树兴、袁林,摄影家刘一、陶光明,以及中青年作家高亚平、刘晓荣和曹军华。而且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周明、白烨、李星也是这里的常客,也都没少尝过这儿的美味。

十字北南四府街的行道树是皂角树,长着尖尖的黑刺,十分浓密且有时代感。其周边的街巷里坊包括名称,基本保留了明清以来的风貌。太阳庙门与报恩寺街得名,源自隋唐在这里建有祭祀太阳神等的寺庙。坐拥省财政厅、审计厅与一军事单位,还有些光怪陆离的发屋,对面是报社的家属院、中国银行、小超市和牙医诊所,旧时还有关押革命志士的监所,可以说是城市生活极具生机活力的缩影。

我常常误点后,会到十字西北角卖牛肉面的回民老婆家,要一碗干拌牛肉臊子再加上个煎鸡蛋,少淋点油泼辣子剥两瓣蒜十分解馋。有时也会弄个牛肉饼或俩鸡肉或茄子包子充饥,再趴到电脑前核稿改稿,开那些马拉松式的策划会、编前会,处理那些似乎没完没了的事务……

其实我最爱沿着朱雀门到小南门外的环城公园散步,看那晨练的舞者、拳师、球手心无旁骛地操练,观那吊嗓、拉琴、遛鸟的自得悠闲,呼吸一下林中的花香,仰望一下青灰的城墙,与那些相识的人打个招呼、问候几声。也不时下场,跟体院武术专业毕业的师傅走几步太极,出一身透汗,神清气爽地再次走进太阳庙门。

猜你喜欢
太阳
裔射下九个太阳
多彩太阳
为什么太阳也会死?
这位uncle爱太阳
小小太阳花
谁在吞掉太阳?
绿太阳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