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2017-12-20 08:57李永久
关键词:黄海经济带产业结构

李永久,苑 梅

(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1)

【经济管理研究】

以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李永久,苑 梅

(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1)

“十三五”期间北黄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正面临着稳增长与产能过剩关系需要平衡、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需要加快、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关系需要匹配、“互联网+”新业态需要合理利用、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需要加强、产业集群的环境支持体系需要完备等有待改善的方面,因此,本文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角度,重点阐述提升创新能力以期加快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北黄海经济带”特指北黄海沿岸地处沿黄海一线大连金石滩以北至丹东鸭绿江流域,主要包括大连、丹东两个市所辖的庄河、东港、普兰店、金州、长海5个县市,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开发规划和东北新一轮振兴的重点区域,也是中朝跨境经济合作以及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了五大产业发展基地,即装备制造业基地、食品加工业基地、中国实木家具生产基地、电子产品制造业及信息服务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1]。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将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更多依赖于要素驱动的全面创新驱动。因此,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集群应积极抓住经济新常态契机,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北黄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多 [2]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指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给北黄海经济带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16年,北黄海经济带高端产品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多。例如,作为推进北黄海区域加快发展重要区域的花园口经济区,近年来共计引进产业项目131个,80%以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实力的企业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0%以上,金玛硼业、融德特种材料、宏光锂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亚迪纯电动大巴车、比克电池等为亚洲和东北市场的重要行业龙头企业。

(二)服务业竞争力有所提高

“互联网+”新业态的出现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兴力量,其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服务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其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刺激新的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2015年长海县上岛旅游人数达10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其海上观光、海岛游钓、渔事体验等涉海休闲产品等带动长海县旅游服务业的强劲增长;又如,2015年丹东港拥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散杂货、客滚、汽滚、通用等专用生产性泊位五十余个,已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印度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十多个港口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以及客运航线,形成了以丹东港为主要节点的口岸现代物流服务业;再如,2016年大连市金融业总资产已达到2.4万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47万亿元和1.06万亿元,分别增长6.04%和1.06%,新增机构31家,全市金融及融资服务机构总数达到761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40亿元,占地方总产值的9%,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空间,扩大服务型消费的有效供给,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三)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北黄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例如,庄河市主要以临港经济区、精细化工园区、黑岛循环经济园区、青堆工业园区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已经逐步形成水产、畜牧、水果、粮食以及菌类等五大特色产业。2016年,庄河市金河铸造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新产品产值率、出口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宝锋机器研制的节能环保供暖系统获国家专利;华联食品金枪鱼深加工生产线投入使用;大宇电子8英寸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又如,东港市主要以再生资源、食品加工、纺织服务、机械加工产业集群为主。2016年,东港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1户企业获得省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扶持,推荐5户企业9个产品申报省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

(四)积累了培育领先优势的能力和基础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大连庄河港作为国内县级市中为数不多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并肩于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成为“一带一路”上新的交汇点和国家级木材、水产品、再生资源及矿产等战略资源的进口口岸。“十二五”期间,北黄海经济带在智能制造、新能源、软件及网络技术产业等领域已经出现具有领先优势的产品和企业,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积累了领先优势。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传统优势行业向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和基础。

二、“十三五”期间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强的方面

(一)稳增长与产能过剩关系需要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稳增长”促使政府和企业扩大了对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同时,也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北黄海经济带所涵盖的区域包括庄河、东港、普兰店、金州、长海等五个主要地区,为保持经济增长,石化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其表现一方面是供给能力超过了实际需求甚至是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是供给与需求并不对接,供给质量和水平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要。目前,北黄海经济带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包括LED、光伏等一些新兴产业在内的重复投资、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导致过剩产能越来越多,仅仅依靠需求侧的刺激,改变不了现实存在的供需错配矛盾,必须通过去产能实现市场出清,而市场出清则会影响到政府、企业、银行等多方面关系,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控制过剩行业准入、化解行业产能过剩必须认真处理好稳增长和去产能之间的合理关系。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需要加快

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研究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临港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可以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乃至推动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

表1 2005—2014年北黄海经济带各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根据产业结构层次系数①关于产业结构系数的公式,本文取自于柯军2008年11期发表在《统计与决策》 上的文章《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含义是:设某区域有n个产业,将这些产业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加以排列,所得的权重分别极为q(j)。对三次产业的比重进行加权求和,按三次产业的层次高低依次赋权,式中W越大,该区域结构层次系数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

其中,q(j)表示三次产业所占比重,W越大则说明产业结构越加优化。本文根据北黄海经济带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考虑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反映北黄海经济带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本文选取2005—2014年数据进行分析。

图1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北黄海经济带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其中,大连市产业层次系数从2005年的2.447 1上升到2014年的2.511;庄河市从2.337 9上升到2013年的2.453 3,随之2014年下降到2.328 3;东港市从2.260 7上升到2013年的2.337,随之2014年下降到2.249;普兰店市从2.476 7上升到2013年2.485,随之下降到2014年的2.469;长海县从1.344 2上升到1.515。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总体来看,大连市产业层次系数最高,普兰店市次之,长海县最低。各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表明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不同的。大连市第二三产业影响最大,并且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在增加,但受到客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2014年第三产业出现了下降趋势;长海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出现较大变化,但仍以第一产业为主。这可能也是北黄海经济带产业层次较低的原因。总之,北黄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即使经济发展较快的大连市产业层次较高②北黄海经济带不包括大连市,但此处将大连市作为比较对象,便于问题分析。,但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仍然有待于加强,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资金和技术则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图1 北黄海经济带各地区产业结构层次系数

(三)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关系需要匹配

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超前或滞后都将影响到产业转型升级。北黄海经济带发挥港口和腹地优势、凭借边境口岸优势,建立以大连—庄河—东港为主轴的一条产业密集、资源丰富的经济带。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丹东—大连、丹东—沈阳高速铁路,滨海大道建成通车,大连港、庄河港、大东港[3]等港口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北黄海经济带的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否适度的问题。目前,庄河、东港的交通基础设施先进,但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等现象依然存在;而长海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东港通往朝鲜的港口建设、中朝新建鸭绿江大桥建设依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北黄海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从而影响整个辽宁省甚至东北三省的产业转型升级。

(四)“互联网+”新业态需要合理利用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目前,全球“互联网+”业态已经重构产业生态和价值创造,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中成为新兴力量。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逐渐出现了消费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诸多创新途径。例如,庄河市同中青商品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农业项目、冷链物流建设、信息交易平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金州新区通过“互联网+农业”形式打造大连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长海县“互联网+海鲜”的销售模式,对接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十余家大型电商平台,稳步推动经营模式由线下主导到线下线上整合的转变;等等。但是,“互联网+”这种新业态并不是简单的网上营销,而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应能力等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如果企业不加以技术支撑与鉴别,难以利用互联网晋升改造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产业的上下游价值链,甚至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稳定。因此,新一轮互联网革命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合理利用“互联网+”。

(五)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需要加强

区域性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经济规律,区域内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带将多个城市圈聚合为一个高密度的、关联紧密的城市空间即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结果是经济非农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进而带来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带来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引领城市质量和功能提升的效应、产业向经济腹地的快速推进效应。目前,北黄海经济带总体上已迈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但是存在产业间比例不合理、服务业推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存在着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布局失衡、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脱节以及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北黄海经济带的庄河、东港、普兰店、金州、长海等五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性和区域梯度性特征十分明显,这决定了北黄海经济带不同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存在不同之处,点轴空间系统理论的规模经济效应、集聚扩散效应、交通协同效应等仍未完全实现。更为重要的是,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等信息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是依托沿海开放政策发展起来的,属于外部移植性产业集群;在机械制造业方面,多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

(六)产业集群的环境支持体系需要完备

区域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实行投资环境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只有具备较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才能吸引周边地区要素的集聚,才能增强同其他区域的联系,实现区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北黄海经济带的投资环境是影响北黄海区域有效经济带模式形成的重中之重。投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例如,金融支持与金融产业集群能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解决集群内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能力和生产效率,并且自身逐利性通过市场机制对集群内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进而引导产业集群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降低产业集群的系统性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企业的繁衍和有序竞争。目前,庄河市、东港市、普兰店市、金州、长海县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但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来看,投资环境有待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除人才培养、土地使用、技术创新以及公共服务等支持体系仍不完善外,金融支持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是以银行贷款为主,金融创新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信贷支持政策较少,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配置优化不够;此外,担保创新不足,尽管有些金融机构开展了土地使用权抵押、质押贷款业务等,但融资额度有限。

三、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战略是改变过去持续依赖大规模劳动的数量投入、体力和汗水投入的产业发展方式,实施主要以依靠脑力和智慧的驱动力转换的发展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消化要素成本,提高具有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4]。

(一)将现代科技融入优势产业,实现稳增长与去产能的供需平衡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将现代科技融入优势产业,挖掘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开拓新空间与创造新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产业集群由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支持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内企业争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大连为核心、庄河和东港为轴建立经济增长极与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新园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积极互动,全方位实现产业集群的城市化、产业高端化;加快标准化运行、信息化驱动和精细化管理的“三化”融合,加快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注重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扶持,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技术开发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实现集群内配套发展;拓宽对创新的认识,将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等纳入集群创新的范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深化产学研合合作,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化

与发达地区相比,北黄海经济带产业大都处于价值链低端,因此,必须大力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一是着力完善政产学研用体系。通过成立产学研合作推进办公室,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同北黄海经济带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可以依托本地区技术创新专家库及相关行业协会,建立决策咨询机制,积极寻求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团队的帮助;同时,以行业协会牵头向行业内企业提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二是促进产学研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相结合。例如化工、机械、纺织等支柱性产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把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渗透到这些行业中,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改造和能耗降低;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行业等)的研发、设计、标准、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营销等环节的价值链提升,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的再造。三是完善产学研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和重点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载体建设,遴选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引进技术创新人才进驻企业,形成科技集聚,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低端产业有效化解,推动产业高端转型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通过创新思维和科学论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

一是运用科学理念实现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做好工程质量、技术标准、项目规划以及建设进度,在以问题为导向规划中重点考虑各种类型、城乡区域、省内省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二是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信息基础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的数据分析,重点推进长海县、大东港等地区的产业聚集区道路和管网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中朝双方以某种形式合作,实现新建的中朝鸭绿江大桥顺利通车。三是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创新,特别是投融资与运营管理方面,通过PPP模式进行大东港港口建设,实现港口的区域性航运枢纽港;开通并增加丹东到朝鲜、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地区的航线,实现段时间有效运输;开辟新的公路、铁路建设,增加以仓储物流为中心的道路与园区规划。

(四)理性运用互联网,实现产业信息化

一是运用互联网适应用户需求转变。“互联网+”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引领、融合和创新驱动的作用,北黄海经济带应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大连高新园区选择部分企业,让消费者参与生产和价值制造,达到消费者与厂商共创价值与分享价值的目标,以“互联网+”倒逼转型升级,有力地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以实现产品供应链适应用户需求的智慧化转变。二是运用互联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运用“互联网+传统产业”着力推进与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相配套的无缝对接,加快形成云端制造生态体系,同时,挖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制造细分行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运用“传统产业+互联网”,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产业组织与生产的改进,推动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三是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作为制造业和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安全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根本要求,政府需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建立企业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运用技术手段建立有害信息预警、发现以及处置机制,加大网络安全技术攻关力度,向企业提供互联网安全保护。

(五)以技术创新构建“跨界融合”产业模式,实现城市群与产业群互动

城市群与产业群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加快了相同产业结构的城市群形成,强化了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城市群吸引了产业集群,为产业集群拓展了市场空间,并且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北黄海经济带可以通过基础创新构建“跨界融合”产业模式,将技术、企业、产品、市场、制度等进行系统性融合,例如,加快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逐渐构建产业融合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突破核心、关键以及共性技术,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对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导,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再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构建产业融合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急剧膨胀产生的强大信息流,把生产和消费、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北黄海经济带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大连、庄河、东港、丹东等城市群通过改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吸引北黄海经济带的产业集群实现内部、外部、内外结合的聚集经济,通过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六)构建提质增效的投资环境,完备产业集群环境支持体系

一些不正当的政策推出造就了大量的“僵尸企业”和得以生存的落后产能,最终阻碍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6]。在就业没有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应当将政策重心集中在“去过剩产能”、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等方面。例如,对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刺激增长的做法应该摒弃,适当减少可能造成闲置或浪费的基础设施大规模长期投资;又如,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尽早实施破产清算或重组,以财政补贴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再如,鼓励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通过收回企业闲置土地、引入新兴产业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入驻闲置厂房,整合闲置资产进而实现资产盘活。此外,通过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补齐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加强北黄海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集群与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衔接,有效拓展集群产品与服务辐射范围,降低包括道路运输在内的各项成本。

[1]张金忠,郝雪.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规划布局研究与经济带形成模式探讨——以庄河产业规划布局为例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7):114-117.

[2]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新常态”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思路与路径选择 [J].广东经济,2016(8):23.

[3]李永久,苑梅.辽宁省临港工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前景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2-77.

[4]刘志彪.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J].南京大学学报,2015(2):17-18.

[5]费洪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机路径 [J].改革内参,2017(5):19-21.

[6]徐建伟,王岳平.对我国产业发展潜在性问题的思考 [J].改革内参,2016(36):1.

How to Accelerat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in North Yellow Sea Economic Belt by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LI Yong-jiu,YUAN Mei
( School of Economics,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118001, China)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problems exist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economic belt such as the unbalanced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bilizing growth and the excess capacity,slow proces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unmatched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unreasonable use of the new Internet plus business,weak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city groups and the imperfect environment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industrial cluster.In this study,in a perspective of 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some measures about how to accelerat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economic belt are proposed.

north Yellow Sea economic belt;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innovation-driven

F127

A

1672-8572(2017)06-0049-07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6.06

2017-09-12

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基地委托课题)(2017lslktjd-029)(2017 lslktjd-028);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W2015162)(ZJ2015020)

李永久(1963—),男,吉林双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金融政策。

(责任编辑:游媛媛)

猜你喜欢
黄海经济带产业结构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黄海简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