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极致处

2017-12-20 12:26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12期
关键词:蓝洞龙洞学理

为了采写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西沙群岛:一座超级海洋公园》,我们派遣的采编队伍不仅远赴祖国南端三沙市的西沙群岛,还乘小船前往位于礁盘之中的海洋深洞——永乐龙洞探险。在水下原本透明度极高的海域,却因海底陡然下沉而形成了巨大的深洞,这就是人称“海中瞳孔”的蓝洞;而永乐龙洞正是全球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就连当地的渔民也对它极其敬畏,绝少探访。我们的同事行进在这样一片幽蓝、深邃的水域上,内心的忐忑与兴奋,当然不是普通的公园泛舟者能够揣想的。这正是在极限地带探索时才能获得的独特体验。

除了上述西沙群島专题文章之外,这期杂志还有多篇报道涉及类似的极限探索主题,其中不仅有乘船穿越南半球西风带的惊险艰辛,有在南极基地独自生活近半年的静谧孤寂,还有对很少有人涉足的荒漠石油城废墟——冷湖镇的探访。在那片已是无人区的黄沙地带探寻时,我们的报道者险些与外界失联,只是靠一条“被沙子埋了一半的老石油公路”的踪迹,才得以顺利走出荒凉诡谲的沙漠雅丹丛。读着这样的报道文稿,我们心中浮现的是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壮阔画面。

所谓极限地带,也就是人类活动能达到的最究极处;大自然在此展现出毫不掩饰的粗砺和强劲,而探索者为了回应这样的挑战,也必须具备远逾日常的身心承受力。因此上述报道之所以具有十足看点,固然是由于它们都刻画了雄奇伟岸的极限景观,但也许更多地还是在于,每一处记述中都饱含着“行至极致处”的旅行者内心的壮阔思绪。

西方的哲学家们曾经区分过“优美”和“壮美”之间的差别。根据这种学理,优美的事物总是适意而令人愉悦的;而与其相对,壮美的事物则在初见之下,以巨大无匹的力度令我们的想象力为之绝望,因此产生了“生命力的瞬间阻滞”。只是在发现这样壮阔的景观终归无意伤害我们之后,想象力才会彻底复苏并大大扩展,被遏阻的生命力才会产生更强烈的奔涌——学者们说,这种生命奔涌、想象舒张的感受,就是我们素来称为“壮美”的那种体验之真相。按照这个学理引申来讲,极限地带总包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壮美。因此行至极致处的人,也就是在生命力与想象力两方面抵达最远处的人。

猜你喜欢
蓝洞龙洞学理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塞班岛的蓝洞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海洋蓝洞漂亮吗
蓝洞是个什么洞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新常态”概念的演进与学理支撑
孽龙洞玄想
翻译学名实诘难与学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