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读本》带给我的思考

2017-12-20 19:06程晓玲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格人文精神人才

程晓玲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更让教育不再只是关注分数。因为除了分数、升学,我们更肩负着人的培养,我们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倡导更引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人才的理解。

人才的标准和定位究竟是什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勞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和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对人才的定义也是多样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才必须都是能适应社会的,也就是说人才最基本需要具备三点:身心健康、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才首先应该是健康人。这个健康不单是生理意义上的健康,也包括着心灵的健康。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使学业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哪些要素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呢?我认为主要是爱国、担当、幽默和感恩。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就无法给未来的人生打下好的底色,将来很难成为社会栋梁之材。关键能力则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管理能力。总之,只有身心健康、具备一些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的人才可能称得上“人才”。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却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的学生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我们在一年又一年的付出中享受幸福,成就着学生的梦想。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在我当校长以后,这些感受更为明显。如果只是面对家长、学生还相对简单。但当面对老师的时候,情况往往要复杂很多。正常的工作安排有时会变成讨价还价的争吵;坦诚的沟通交流有时会变成声泪俱下的发泄;正常的职称申报有时会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常规的教案作业检查有时会引发一些人的谩骂爆粗;课后的扶优帮困有时成为某些人挣钱的途径;原本的请假制度有时会成为一些人和学校斗心眼耍小聪明的砝码;还有一些人,学校永远无法满足他的“需要”……这些常常让我作为一名校长感到不知所措,我们的老师究竟是为什么心灵如此失衡呢?

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有相应的改革和时间,但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都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校的理解、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要首先做到正其身,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比一般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我们如何才能具备更高的人文精神?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将爱倾注到工作中才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其次就是今天的老师必须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勤耕不辍、终身学习。这样才能由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才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期望,教人以知识的同时教人以道理。

爱与责任同行,激情与创造同在,人文与智慧共生,我想这才是今天的教师可以选择并为之努力的生存姿态。“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倡导教师的人文精神不是小事,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格人文精神人才
人才云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