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问题分析

2017-12-20 11:49张慧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9期
关键词:环境风险产业转移生态环境

张慧

摘要:渭南位于陕西东部,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有着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使之成为产业转移的可选之地。但渭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有所取舍,慎重选择,不能盲目乐观,要高度警惕,防止变成“污染园”。对于产业转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设置生态屏障,制定技术、市场准入门槛,探索适合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建立和完善技术承接机制,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强化环境问责,认真做好规划,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环境风险;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生态环境

一、产业转移的界定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一些产业先在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进行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产业最终会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生产,这就是跨区域直接投资,最终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产业转移有利于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对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各种环境问题逐渐暴露,比如,森林大面积被砍伐、水源遭到污染、空气质量变差等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渭南属于山区地带,工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开发破坏及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绿地面积大。森林面积26.32万公顷,林木蓄积量8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5.9%。天然草场14.8万公顷。近年来,渭南市在承接产业转移后虽获得了短暂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

二、渭南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潜在的环境问题分析

1.“三高一低”企业的“偷”潜入

就渭南目前的产业转移现状,存在很多环境“瓶颈”问题。这里所说的“瓶颈”是指那些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受到产业转出地存在资源、土地、劳动力、环境容量等问题的制约,所以不得不转移出。这些产业转移后一方面极大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本身存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环境风险高的产业,所以会对承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的侵害。近年来,渭南地区已逐步对风险企业已经进行了清查和处理。各个县区首先清理的主要企业是能源消耗量大、环保不达标、投入产出比重低的企业,比如,澄县、蒲城、临渭区对需要外移的产业进行逐步梳理,渭南市政府也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进行逐步限制,且在2012年初通过了一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将影响环保的产业列入严格控制之列。

2.产业转移规划潜在的外部不经济性

在国务院批准《规划》后,陕西省人民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各个城市做了严格要求。除了要编制产业发展现状、城镇体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并对土地利用方式、物流信息、产业集中区进行逐年分解规划目标。在编制渭南市产业发展集中区规划时,为了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工业布局规划中的外部环境不经济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比如,产业基础、要素成本、环境容量。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3.淘汰落后产业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随着渭南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帷幕的拉开,大的投资项目将会纷纷落户渭南,国家也必然会加大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渭南市工业的两大支柱行业是冶金和能源。2009年,冶金行业的完成产值达26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53%,能源工业完成产值232.01亿元,占33.31%。冶金工业和能源工业产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84%,这两大行业都属于高耗能,重污染产业,虽能推动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破坏环境的问题[3]。

三、对策与建议

1.设置生态屏障,制定技术、市场准入门槛

生态屏障的建立是产业转移过程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进入,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形成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制定严格的财政、金融、税收和价格政策,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通过技术和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强有力的保护屏障。

2.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探索适合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首先,要充分考虑现有的产业布局,不能盲目选择,在承接过程中要多重考虑,合理选择,避免产业趋同竞争,形成多头转移,最终使之与原有产业协调统一。其次,仔细了解本地区原有优势产业的现况,在遵循產业链发展的基础上,强化意识,积极主动的配合优势主导产业的相关配套和服务,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优势,形成互补,转化不同企业间的产品和资源,补充、扩展、延长西部产业发展,最终变废为宝。此外,采用各种方式,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优秀部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高超的技术,先进的工艺。通过各方协调合作、技术转移,实现生产环节的分工合作。

3.完善和建立技术承接机制,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生态技术保障

为了给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生态技术支撑,保证渭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到大幅度的破坏。渭南市政府应积极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和完善技术承接机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森林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渭南现阶段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要实现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政府在实践中努力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生态技术承接机制,要做到对生态环境的充分保护,就必须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力度,政府严惩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5]。

4.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强化环境问责

在政绩考核中,GDP指标发挥着过强的指挥棒作用,有些地方政府领导过分重视GDP的增长速度,将GDP指标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对于这种不完善的考核制度,应建立满足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将环境评价指标作为刚性目标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抑制各级地方政府在区域竞争中过度膨胀的GDP增长冲动,促使当地政府投资,促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组织地方经济活动时自觉考虑环保因素。

5.突出“预防为主”原则,认真做好规划“预防为主”

在渭南产业转移建设中,突出“预防为主”原则是规避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方面[6]。做好承接产业转移中的规划工作是这一原则最好的实施措施。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选择性策略,在脱离市场转移区域让渡出市场,大力加强基础和资源行业的产业发展,精心挑选高能耗产业,严格控制污染项目,避免损害生态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文雯.湖北承接产业转移有六策略首先需要产业链整合[J].财经,2009,(1).

[2]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上)[J].中国发展观察,2009,(6).

[3]渭南市统计局:渭南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校级项目《渭南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问题分析》(项目编号:16SKYM11);2015年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项目《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现状调查》(项目编号:15JMR08)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风险产业转移生态环境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风险再现与媒介正义
我国内陆核电站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研究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估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