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20 22:03朱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就业产业结构毕业生

朱钰

摘要:依据市场经济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在这一全新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这一经济建设中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较大困境。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向,就业质量上相较于以往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了能够促进毕业生实现良好就业,笔者就新时期就业背景下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毕业生;就业

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与转型,我国有必要在原有产业结构上跟随国际市场做出相应调整。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一体化国际格局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向,这也是实现我国于国际竞争中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而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产业为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人才为产业建设提供了智慧上的支持。在经过调整之后的产业结构环境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必然也会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一、关于产业结构及调整内涵分析

(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结构形式,更是将产业部门内外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重要载体。产业的结构,是依赖于经济条件的建设和发展而存在的,其具体形态,代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状态与发展趋势。然而,在国际经济格局转变的大环境下,我国很有必要就原有结构形式加以改进和优化。而具体优化原则如下:

第一,合理化原则。在新形势下,无论是技术环节还是业务环节都发生明显变化。确保产业结构合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应用合理性,业务扩展合理性的前提基础。

第二,高度化原则。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主要展现为“由低到高”,即从第一产业逐渐向二三产业发展,并且在主导地位上也发生变化。

第三,两者相互统一。产业结构构建的原则,合理与高度是相互衔接,密切统一的。总体上来说,合理化原则是基层建筑,而高度化运作是高层建筑。我国在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的道路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着。

(二)结构调整

相较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调整与建设上显现出诸多问题。出于我国国情的了解,产能过剩是目前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经济总占比中,钢铁产业,石油及媒体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生产总值多是依靠能源消耗十分严重的产业部门而实现的。然而,在科技开发领域,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仍然相距甚远。以农业为例,作为第一产业,在绿色农业,现代化农业领域的开发方面仍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说,我国在深入的发展的道路上,仍需根据国情不断调整和深化产业结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这无论是对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亦或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推动作用。

二、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布局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两大在主体结构,更是决定经济GDP总产值的主要因素。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以上两方面的经济建设相对落后。行业的发展程度,是与人才的就业程度密切挂钩的。如若行业发展规模较大,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更为丰富,即毕业生的就业中的选择性也会大大增加。相反地,如若行业发展动力不足,规模较小,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存在一定限制。同时,不同的地域,所呈现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较大不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服务和制造两大行业发展规模较大,需要专业人才的数量基数也更大。相反地,经济条件欠缺的地区,在服务,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上便有所欠缺。所以说,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及机遇展现均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结构水平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在水平层次上也发生着不断变化。当产业结构经过了一定阶段的发展,就会呈现出一定的瓶颈。当发展受到局限时,就意味着人才需求量存在着显著限制。这无论是对于产业部门自身的持续发展,还是我国整体国力的提高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相反地,如若产业结构在发展水平上呈现出一定优势,那么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遇以及发展空间也会显著扩宽。为了能够实现产业结构水平的迅速提升,当务之急便是就加强高度上的调整创新。而践行产业结构高度建设的重点路径,便是加强交通运输,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重点培养。只有二、三产业获得了显著的开发,才能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众所周知,诸如教育、医院等公共事业,在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像这类的公共事业,服务的人群基数较为庞大,一般面向的都是普通大众。我国在人口基数上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庞大,这意味着我国接受就医,教育的人群基数也更为庞大。要想真正发挥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服务功能与优势。就必须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国民提供优质服务。这一需求的提出,对高校毕业生来讲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公共服务领域发展规模的扩大,必然会招收大量的人才。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自己将来所要服务的产业领域。

(三)高度发展趋势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在高度层次的深入发展情况,也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点因素。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产业部门呈现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多种现代化设备体系在新时期产业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服务于专业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正是因为在现代化科技的带动之下,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高度才得以显著提升。但是,也恰恰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在高度上上升了一个层次。各个产业部门的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要懂得先进技术规范操作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智能生产设备工艺正常运行。产业结构智能化方向的调整,意味着高校毕业在科技领域的素质建设,已然成为畢业生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根本条件。

(四)毕业生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endprint

高校,作为全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要教育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供给与储备。而产业部门又是高校毕业生获得良好就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高校也必须随之在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等各个环节加以优化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两者的发展属于同一方向,既要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又要保证就业的合理性。高校根据当今社会各个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高度建设情况,针对发展速度较快,人才需求极度匮乏的产业部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三、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对策探究

(一)遵循超前性发展原则,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环境的复杂,就业方向的多样性等都可能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影响。而国家因为调整产业结构而颁布新的政策,也会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波动和影响。最為显著的问题,便是因调整而造成失业率指数直线上升。这种失业现象与教育无关,只是产业市场调动下的一种必然结果。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必须要采取有效策略,根据市场变动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产业部门发展状态,必然会给高校的生资纳收带来一定影响。而高校所要做的便是,以超前眼光,纵观我国产业市场格局变化。就具体调整方向,提前践行扩招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产业调动完成之前,实现高品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这样,可以避免因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造成产业市场人才供给链断裂。此外,高校为了能够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毕业前夕需要专门设立就业培训课程。以便毕业生能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楚地判断。

(二)遵循市场人才导向,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于人才素质标准也有了新的规定。企业在考察人才素质时,关注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就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情况。简单来将,人才素质标准的转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因此,高校面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建设标准,理应就培养体系加以调整和优化,首先,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除了要包含专业性的理论课程架构,更要涉及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架构。毕业生只有获得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知识汲取,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就业领域中,表现的更加优秀。其次,在教学体系上,高校要善于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便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良好的实训环境,实现自身实践技能的有效性提升。最后,建立校企合作体制,构建完善性教学体系,也是目前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所进行的主要教学创新要务。

(三)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毕业生自身就业理念更新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毕业生原有的就业思想也面临着巨大思想冲击。在新时期就业背景下,工资已然不是衡量就业水平的第一标准。毕业生要以发展的眼光衡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平台,从而确保自身在实际进入就业环境中,能够获得明显的上升空间。其次,毕业生自身要形成就业理念革新的认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产业结构调动信息的关注,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自身专业领域未来的就业情况。从而丰富自身就市场真实情况的信息了解度,为今后更好地抓住就业机会,获得深入发展夯实基础。最后,毕业生要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建设。充分了解与掌握企业目前的人资管理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自身素养的改进与升华。唯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所呈现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吻合。

(四)开发第三产业,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及空间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受地域局限性影响较为明显,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在第三产业的开发上存在着显著劣势。因此,我国为了确保人才就业的均衡性,以及统一性,应着重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建设与发展。从而丰富该地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整体容量,这对于毕业生获得良性就业渠道和空间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国家应积极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加强科研领域的人才建设,鼓励毕业生自主步入科技创新与研发领域。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得到技术动力支撑。

综上,在全新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关于产业结构正有条不紊地进展开调整与优化。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人才素质建设需求以及发展方向也面临着被改变的命运。而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要基地,高校所担任的责任使命极其重要。在新时期就业环境下,高校有必要结合新式产业结构,就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此外,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建设,并积极开发第三产业,从而丰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创新型产业结构的经济带动功能,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利迁 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2.汪霞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就业效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学位论文;

3.刘继媛 关于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4.丁昕 忻州市产业推动就业结构变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学位论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产业结构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