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国学背后的礼仪

2017-12-21 11:26王斯怡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孝顺父母明珠礼仪

王斯怡

寻找国学背后的礼仪

王斯怡

当前中国的国学教育热潮正在兴起,但关于其中礼仪的培养重视程度还不够。本文在对比思考国学和礼仪的发展情况后,指出应努力拾起遗落的礼仪明珠,让它重新绽放光芒。

传统文化 国学 礼仪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这一点全世界人都会认同,但要说今天的中国仍是礼仪之邦,一些国人也许会忍不住为之汗颜。超市购物中随意插队的中国顾客,将刻下“到此一游”作为“经典行为”的中国游客,甚至粗鲁对待空乘员的中国乘客,这些似乎昭示出自古的礼仪精粹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下日渐埋没。

近年来,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声音日益高涨,我们也看见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国学班里可爱的孩子们一遍遍朗读着《弟子规》、《三字经》这些传统启蒙书籍;粉刷过的墙面不再用来张贴各式各样的广告,而是用毛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电视节目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层出不穷,现代的光影技术与绝美的中华诗词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备受冷落之后依旧能迅速崛起,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然而礼仪的回归却不似这般迅速。

礼仪是传统文化背后的实践,我们不仅要传统优秀文化,亦要将其化在行动中。

以弟子规为例,其书中云:“衣贵洁,不贵华”,从小有这样的意识,何来那些为追求名牌而大哭大闹的孩子?攀比之风也不会再有合适的土壤生长。“步从容,立端正”,现在的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也是人们常常听到的话,其实这些的改进方法都藏在国学的书籍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回看今天的家庭教育,能做到这样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对待家里的爷爷奶奶尚没有一丝恭敬之心,何况父母?尊卑颠倒的后果便是不孝的子女越来越多。

这些难道不该反思吗?教育的偏差,礼仪的缺失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与其等到长大后再斥巨资来重修礼仪这门课,不如从小就打下基础。我们不否认,现在很多行业在工作场合都有很多相应的礼仪培训,如酒店工作人员的礼仪、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的礼仪、高铁、飞机乘务员的礼仪等;但是,如果缺乏了从小培养的以真诚、自然为核心的礼仪基础,成年后为了工作需要而培训出的礼仪大多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基础从何而来?从懂得礼仪的父母对孩子的耳濡目染中来,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礼仪教育中来。

我们大可不必效仿孔子,遵循着整套繁琐的周礼。这在现实生活中,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开设相应的礼仪教育实践课,将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真诚待人、穿戴整洁等基本礼仪逐渐灌输到孩子的心灵里。有人说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人人皆知。可什么样的行为能看出我们继承了这样的传统美德?这不是成天挂在嘴边就能实现的。比如出门回家都要告知父母,不让父母担心,耐心聆听父母教诲,听见父母呼唤,和颜悦色地回答父母,这些基本礼仪学校里要进行郑重其事地教育,家长要带头认真践行,这样才能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传统礼仪是藏在国学经典中的一颗明珠,当人们已认识到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时,相信传统礼仪蒙尘的日子也不会持久。我们要做的,就是拾起遗落的明珠,让它重新绽放光芒。

合肥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孝顺父母明珠礼仪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的正确打开方式
多瑙河畔的明珠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明珠十斛买娉婷
夏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