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12-21 03:39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总站种养

◎ 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1月26日,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策划,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上海海洋大学支持,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海洋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党委书记、副站长张锋,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出席论坛开幕式,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方面专家学者、相关省份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单位和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主体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王建华对联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联盟成功搭建了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升级,对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联盟能够利用平台优势,进一步发掘基层典型案例,总结优秀经验做法,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张锋代表联盟理事长单位讲话,从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技术标准的制定宣贯、联合协作推广机制的构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精准扶贫四方面介绍了总站学会为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他认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方针,“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稻渔综合种养的政策保障更有力、发展条件更优,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已进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下一步,总站学会将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学会专家平台优势和联盟的作用,积极落实“以粮为主、生态优先、产业化发展”的理念,继续加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的力度,重点在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标准制定和宣贯、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争取落实扶持政策、做好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撑,为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不断向前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吴嘉敏指出,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多种功能,成为“十三五”时期渔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不断创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一个新兴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正逐步形成。上海海洋大学作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单位,将充分发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特长与优势,为推进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可持续发展而贡献力量。

李书民表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顺应时代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已进入快车道,目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仅有政策支持,而且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希望再接再厉,争取稻渔综合种养更快、更好发展。他同时对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二要继续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三要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四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五要规范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六要培育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七要加强稻渔综合种养宣传。

论坛上,桂建芳院士作了《水产养殖模式变化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题报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进行了宣传,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以及湖北、辽宁、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水产技术推广单位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就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联盟同期召开了专家委员会会议,并举办了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的88家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主体带来了40余种创新模式、80余个渔米样品和百余种渔米品牌参赛、参展。经过激烈角逐,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神农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芜湖将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辽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辽宁民洋实业有限公司获得模式创新大赛金奖;辽宁民洋实业有限公司“越光”、浙江海盐县天地和家庭农场“越光”、江苏省南通通中农业有限公司“南粳46”、福建省邵武市锅顶山家庭农场“浙优18”、福建省武夷山市岚峰稻花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鲤鱼米”、江苏省盱眙龙虾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盱眙龙虾米”、浙江省兰溪市园梦农场“小锦米”获得优质渔米拼比金奖。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推动下,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探索实践下,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以水稻为中心,以特种水产品为主导,以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高度认可。“十三五”时期是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倡议发起建立的一个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将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教育司支持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下,充分发挥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的平台优势和国家推广体系的组织优势,加快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积极宣传正确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相关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协助做好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和落实,不断健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为新时期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总站种养
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召开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二次会议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省植保植检总站 开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