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初中英语教与学的失衡困境

2017-12-21 18:16王帮富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主体性初中英语

王帮富

【摘 要】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了教与学不平衡的局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失均衡,使得英语课堂中教与学无法实现完全对接、有序互动,整体有效性较低。研究发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解决教与学失衡困境、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体性;教学失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080-02

一、研究背景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过程性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学生都是课堂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都应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然而,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失衡,严重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与学的失衡困境,是指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达成同步前进的效果,要么是教师“教”的节奏太快,要么是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导致“学”得过慢。概而言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同步发展。而事实上,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只有教与学达到平衡,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与学失衡的原因分析

在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都必然是教与学平衡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平衡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时间长、效率低的教学失衡问题。英语课程教学变成了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观看表演的观众,教与学难以产生互动与对接,陷入了教与学失衡的困境,正常英语教学异化。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教占据绝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上占据了太多时间。例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单词要教师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而不是学生自己跟着音标尝试去读;英语课文需要教师一句一句地翻译,学生只能记住每一句英语句子的意思,不能自己根据单词翻译。这些教学现象也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第二,教师教的节奏过快、内容过多,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仍然常常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英语课堂仍然是按照教师所计划的教学速度及教学内容为依据,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事实上,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过多,教学节奏必须加快,学生只能加速追赶教学进度,如此一来,部分学困生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并消化所有知识点。这也是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渐进下滑的重要因素。

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在教师教占主体的形势下,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速度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就会倍感压力,得到有效消化和传输的英语知识越来越少,最后无法进入下一个英语学习阶段,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对初中英语失去兴趣,降低了教学效率。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与教学速度却没有积极、主动地查缺补漏,在课后时间也没有设法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也是教与学失衡的重要因素。

三、初中英语教与学失衡的解决路径

初中英语课程学习以过程性和相对固定性为特性。一方面,英语学习有过程性,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从点到面、从碎片到系统不断积累的过程,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单词、不断积累句子、不断掌握语法的渐进过程;另一方面,英语学习具有相对固定性,遵循一定的语言学习规律。而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师也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基础教育一直着力于如何调整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教与学失衡的困境仍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如何扭转“教”“学”失衡局面,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性与固定性着手,提出两条解决途径: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1. 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需求及学习实际为基础来决定课程内容。然而,学生主体性的实现,还取决于教师及学生观念的转变。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转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所谓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就是说教师要积极地去改变由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教学状态。为此,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留给学生,适度减缓教学节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展开教学,而不是单一地讲授法。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模式,才更有利于教与学失衡困境的解决。

第二,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其课堂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意义。课堂主体性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能否发挥,与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等紧密相关。而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缺失,一方面会受到外部教学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关。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初中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让其通过课堂实践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或者让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学习英语,实现学生之间的帮扶式学习。

2.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与带领,初中英语课堂也是不完善的,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学习。也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才更有利于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主体与主导均要适度。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课堂是学生的,但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教师的引导。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发挥师生主导性作用,首先要明确教师、学生各自需要掌握的内容及重点,如哪些英语知识需要英语教师重点教、具体教,哪些知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给学生留下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更深刻、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只有注重主体与主导均适度的原则,才能使得教与学更好地平衡发展。

第二,主体和主导均要注意方式、方法。发挥教师主体性对于英语课堂非常重要。但是,教师在发挥主导性作用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得直接干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英语教学内容,如学生能根据音标读的单词、能自主尝试翻译的英语课文,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只有亲自尝试英语翻译,才能养成自主翻译和阅读的习惯,逐渐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只有注重主体与主导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易梅娣.浅谈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2).

[2] 欧文勤.“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

[3] 许枫.浅谈初中英语课的情境教学[J].教育评论,2000,(5).

[4] 吴丽亚.开发微课资源 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2).

[5] 陈静.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9).

[6] 刘霞.中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7] 詹纳德.初级阶段交际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设计[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主体性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