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译文赏析及评论

2017-12-21 00:11严大为黎景宜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翻译赏析

严大为+黎景宜

【摘要】以美国作家梭罗的名作《瓦尔登湖》为材料,选取其中一些章节,并结合翻译大家徐迟、杨家盛、张知遥等译本,对译文进行赏析及评论。在欣赏文学翻译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瓦尔登湖 翻译 赏析

一、引言

Walden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文学名作。《瓦尔登湖》有多种中文译本,徐迟、杨家盛、张知遥,戴欢等译本较为流行。

对比徐迟、杨家盛、张知遥几位大家的译本,笔者觉得从句法层面来讲,徐译本中存在普遍的欧化现象。其句法与当代汉语有一定距离,读起来不自然;而杨、张译本中的句法则相对灵活,更容易为当代读者所接受。其次,在语篇层面,徐迟以单词为翻译单位,其译本基本上遵循了原语语篇的范式;杨家盛、张知遥则更多地对原文进行了一些调整,并且还考虑到语篇意义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译本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当然,徐迟先生毕竟是第一位翻译《瓦尔登湖》的人,而且年代较为久远,语言习惯也与今日不同。他为后代的翻译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与借鉴之处。

接下来试举两例以作说明。

二、译文节选及分析

例1. 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ly. I lived there two years and two months. At present I am a sojourner in civilized life again.

I should not obtrude my affairs so much on the notice of my readers if very particular inquiries had not been made by my townsmen concerning my mode of life, which some would call impertinent, though they do not appear to me at all impertinent, but, considering the circumstances, very natural and pertinent. Some have asked what I got to eat;if I did not feel lonesome;if I was not afraid;and the like. Others have been curious to learn what portion of my income I devoted to charitable purposes;and some, who have large families, how many poor children I maintained. I will therefore ask those of my readers who feel no particular interest in me to pardon me if I undertake to answer some of these questions in this book. (Chapter 1, p.5)

(徐遲译)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要不是市民们曾特别仔细地打听我的生活方式,我本不会这般唐突,拿私事来请读者注意的。有些人说我这个生活方式怪僻,虽然我根本不觉得怪僻,考虑到我那些境遇,我只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有些人则问我有什么吃的;我是否感到寂寞,我害怕吗,等等。另一些人还好奇得很,想知道我的哪一部分收入捐给慈善事业了,还有一些人,家大口阔,想知道我赡养了多少个贫儿。所以这本书在答复这一类的问题时,请对我并无特殊兴趣的读者给以谅解。

(杨家盛译)当我写下本书以下内容,或者说本书大部分内容时,我独自一人住在我亲手建造的一间林中小屋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这间小屋就坐落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我的生活全靠自己双手和辛勤劳作。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在,我又变成了人类是文明生活的旅者。

我本来不想凭借我自己的事情来打搅我的读者,但我的乡亲们对我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不少具体细致的问题。在有些人看来,我的生活方式显得有些怪异,但对我自己来说却并未感到怪异;相反,考虑到诸多情况,我的生活方式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了。有人问我在那儿吃的什么,是否感到孤寂,有否心怀恐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另一些人则颇为好奇,想知道我把收入的多大部分捐献给了慈善事业。还有一些家大口阔的人则问我抚养了多少穷孩子等等。如果我在此书中回答其中的一些问题,还请那些对我不是很感兴趣的读者们原谅我。

这是第一章的前两段,作者的这本书主要是在林中生活时所写,但有些章节是在回城之后。“a mile from any neighbor”是英语表达方式,但“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远”总感觉有些不妥。读到杨译本“方圆一英里,没有一个邻居”,有茅塞顿开之感。endprint

第二段第一句结构相当复杂,关键在于“impertinent(不相关的,离题的)”一词和之后的 “natural”和“pertinent

(相关的)”如何理解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impertinent”不修饰“townsmen”,也不应该修饰“生活方式”,这一点从“mode of life”和“they”的单复数不一致可以看出。所以译成“生活方式怪僻”或“生活方式显得怪异”值得商榷。个人感觉它应该修饰“my affairs”,就是说梭罗觉得因为有人问,所以有必要在书中谈及自己的经历,当然,有人可能觉得这(即书中谈自己的事)是离题。

此外,“I live along”是“独自一人生活”的意思,若譯为“孤独地”则有些偏颇。

“obtrude”意为我“强迫”读者了解我的事情,徐译为“唐突”似乎不妥。

“what portion”意思为“哪一部分”,但结合上下文,“收入中有多少”的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and some,who have large families,”本人理解为“来自大家庭的人”,对比徐译和杨译中不约而同地使用的“家大口阔”,更觉得他们翻译到位。

例2. In most books, the I, or first person, is omitted;in this it will be retained;that, in respect to egotism, is the main difference. We commonly do not remember that it is, after all, always the first person that is speaking. I should not talk so much about myself if there were anybody else whom I knew as well. Unfortunately, I am confined to this theme by the narrowness of my experience. Moreover, I, on my side, require of every writer, first or last, a simple and sincere account of his own life, and not merely what he has heard of other mens lives;some such account as he would send to his kindred from a distant land;for if he has lived sincerely, it must have been in a distant land to me. (Chapter 1, p.5~6)

(徐迟译)许多书,避而不用所谓第一人称的“我”字;本书是用的;这本书的特点便是“我”字用得特别多。其实,无论什么书都是第一人称在发言,我们却常把这点忘掉了。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会畅谈自我,谈那么多了。不幸我阅历浅陋,我只得局限于这一个主题。但是,我对于每一个作家,都不仅仅要求他写他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还要求他迟早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得好像是他从远方寄给亲人似的;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

(张知遥译)很多书都不喜欢用第一人称,但是我在这本书里使用这个称谓。这也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我”字用得特别多。其实,人类所有的语句都是使用第一人称的,但是人们经常忘记了这一点。如果我了解别人像了解自己一样深刻明了,那我就不会总是把自己作为谈论的主题了。不过可惜我阅历太浅,所以我的文字不可避免会更多地在个人这个主题中发挥。而且,我还有一个请求,每一位作家都应该用简略、诚实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总说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他们的写作,应该像他从远方给亲人寄信那样诚恳而又简洁:假如一个人真诚地生活,他肯定是住在遥远的地方。

本段有三处难点,笔者在理解时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参考多位译者的翻译,才自认为可以自圆其说。

(a) “in respect to egotism”“egotism”为“自大、自负、自我为中心”的意思,在此,应表示“大谈特谈自己”,是作者的一种自嘲。(b)“Moreover, I, on my side, require of every writer, first or last, a simple and sincere account of his own life”此句插入语特别多,徐译和张译似乎都漏了“on my side”这层意思,应表示为“倘若由着我的性子(按照我的意愿,我的心思),我倒愿意让每个作家都写写……”(c)“for if he has lived sincerely, it must have been in a distant land to me.” 参考众多的译文,基本都直译为“如果一个人生活得真诚,他一定住在远方”之类,但这实在让人费解,我认为,作者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认真生活,那么那种生活境界必定是深邃的,是作为外人的‘我难以接触到的”,要把这层意思传达出来,实在不易。

对比其他译文,文中对于“I should not talk so much about myself if there were anybody else whom I knew as well.”后半句应该处理为“如果我对他人知之甚多,我是决不会来对自己的事谈那么多的”。

三、结语

通过分析上述译文的,笔者认为:首先,文学翻译重在理解,而选择词义是理解原文的第一步。只有透彻地领会原作的含义,反复推敲,深入分析,才能对词义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因此翻译时切忌望文生义,甚至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拿一个词的常用的词义来生搬硬套,就会导致死译误译。其次,文学翻译实际上是一种把握“度”的艺术。译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品的关联性,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是否达到交流的目的。如果只顾表面的原文,不顾文字后面的原意,就会流于直译、硬译。如果一心追求原意表达,就会丧失作品的原汁原味。最理想的翻译当然是既达原意,又存原文。但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退而求其次,将原意通顺表达出来为主。

参考文献:

[1]Thoreau,Henry David.Walde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8.

[2]亨利·戴维·梭罗.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亨利·戴维·梭罗.杨家盛,译.瓦尔登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4]亨利·戴维·梭罗.张知遥,译.瓦尔登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严大为(1980-),男,江苏苏州人,上海电机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黎景宜(1979-),女,浙江平湖人,上海电机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翻译赏析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不再“清净无垢”
200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