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寓于文字中 精彩总在细读间
——对《刺客列传》中几个问题的探究

2017-12-22 09:02周长青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江苏射阳224300
名作欣赏 2017年30期
关键词:射阳人头匕首

⊙周长青[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 江苏 射阳 224300]

道理寓于文字中 精彩总在细读间

——对《刺客列传》中几个问题的探究

⊙周长青[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 江苏 射阳 224300]

《刺客列传》中为什么荆轲持樊於期头函,秦舞阳奉地图?田光究竟死给谁看?如果不是秦舞阳,刺杀成功的概率会不会更大?荆轲武艺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字当中,只有细读作品才能领略到其中精彩的部分。细读是对作品进行审美的有效途径。

荆轲 秦舞阳 地图 田光 武艺 细读

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张力,唯其如此,才能常读常新,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刺客列传》无疑就是这样的作品,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其保持解读的热情,但很多问题仍然无法形成定论,尤其是荆轲刺秦王这一部分。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刺客列传》节选的就是荆轲刺秦王这一部分。每教完一届学生,学生总会提出很多问题,教者自己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在此,笔者试图对《刺客列传》(节选)部分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希望求同存异,和大家经典再享。

一、为什么荆轲持头,秦舞阳奉地图?

《史记》记载:“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如果不是秦舞阳“色变振恐”,秦王让荆轲呈上地图,恐怕荆轲就没有拿匕首的机会了。所以这不应该是计划中的事情。在秦宫殿面见秦王,如果荆轲作为正使,是不是一定要走在前面,且在人头和地图之间只能拿人头?答案是一定的,这是因为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有着不同的意义。当时无论是秦还是燕,都要在名义上做到有“礼”。

秦王要樊於期的头名为报仇。秦王就是要告诉天下,他有仇必报,所以谁也不能得罪他。在《魏公子列传》中有记载:“(秦王派使者告诉魏王)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果然害怕了。而在《刺客列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燕王真信了,杀了太子丹。所以秦王出兵名义上是因为有所报,且一定有仇必报。这个说法在诸侯中有不少人信之,且秦王很乐意诸侯信之。所以,仇人的人头在名义上很重要。

燕有得罪秦王的地方,所以送地图赔礼道歉,而地图在名义上不能是秦王的目的。秦王要告诉天下,他不是贪得无厌的人,诸侯只要不得罪他,还是可以自保的,这样他才可以找借口逐个击破。所以两样礼物在道义上他必须先收人头,再看地图。而且要注意的是,秦王为了接待燕国来的使者,设置了最高礼节“九宾”,对人物的出场,礼物的进献顺序当然要讲“礼”,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政治表演。对行刺者来说,这是一个意外(早知如此,荆轲可以做拿地图的副使),但他们无力改变。这意味着图穷匕首见的一刻,秦舞阳变成了拿匕首的人,是主攻(如果计划中还有副攻的话)。意料之外的更为重大的使命,加剧了秦舞阳的紧张感,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他为何如此失态。

二、田光究竟死给谁看?

田光之死,让很多人震惊,尤其是学生。至于古代“士”死“节”,在这里不作讨论,我想讨论的是田光之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田光说:“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如此看来,田光是为太子的一句话,死给太子看的。但司马迁补充了一句话:“(田光)欲自杀以激荆卿。”照司马迁的说法,田光是死给荆轲看的。究竟哪一种更可靠?

《刺客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这说明刺杀的消息并非密不透风,至少有这么多的宾客知道了。且荆轲不也有一个神秘的,没有等得到的“客”以及高渐离知道这个消息吗?这么多人能知道且不死,田光为什么就不能知道而不死?无论是太子、荆轲都不会觉得田光需要以死来守这个消息,田光当然也不会认为太子真的怀疑他,为一句话而自杀,况且为什么要死在荆轲面前?这样就能自证清白吗?他只是告诉荆轲,这件事是一件大事,他田光可以为这件事情去死。荆轲平时不与人斗,整天在街市上喝酒、唱歌,待价而沽,想做的也是大事。田光就是用一死来激起荆轲做大事的雄心,所以田光实际上是死给荆轲看的。

三、如果不是秦舞阳,刺杀成功的概率会不会更大?

谈到秦舞阳这个人,普遍的评价是,这个人名为勇士,实为懦夫。如果荆轲与心仪之人同行,结果会大不一样。秦舞阳在作品中还充当了可怜的人物背景,因而衬托出秦王的威严,与荆轲的沉着冷静、视死如归。但假如同去的不是秦舞阳,效果会更好吗?

我们不妨从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秦舞阳在其中的作用说起。

荆轲计划的第一步是接近秦王,方法是得到樊於期的人头与燕督亢的地图,如此:“秦王必说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他们还事先买通蒙嘉和秦王陈述一番,消除秦王的疑虑。在荆轲、秦舞阳行进途中被发现任何疑点,秦王都可以改变接见他们的计划。最后的情况是他们成功地接近了秦王。秦舞阳至少没有坏事。

其次,秦朝宫殿戒备森严,要想带入兵器困难重重,但要行刺成功,非有天下利刃不可。最后“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不管这过程有多么曲折,藏有匕首的地图总算是成功地带进了秦宫。

有人认为,秦舞阳的变色让秦王怀疑,有了防备,这是荆轲刺杀失败的原因之一。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从文中可以看出,因为秦舞阳的表现和之前蒙嘉的对话是互相照应的,所以秦王只是认为秦舞阳怕了,这才有后面的“卒起不意”,秦王根本没有防备。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藏有匕首的地图又回到了荆轲的手中。到这个时候为止,计划看起来那么完美。

之后,司马迁就没有再交代秦舞阳的下落。可是人们对秦舞阳“后事如何”显然仍然有兴趣,许多人认为,此时秦舞阳应该协作荆轲一起搏击。需要注意的是,秦舞阳此刻在殿下,即使有心也无力。

换作荆轲要等的人,即使能搏击,怕是也很难有靠近秦王进而搏击的运气。不管是天算还是人算,不管秦舞阳是不是真怯懦,秦舞阳陪荆轲走到最后,并让荆轲有了刺杀的机会。至于不成功,实在不能怪罪于秦舞阳。而秦舞阳在整个过程中是有功劳的。

四、荆轲武艺究竟如何?

荆轲刺秦失败后,鲁勾践私下里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陶渊明也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一时,很多人都深信荆轲剑术不精。

当田光推荐荆轲后,太子丹对荆轲的能力就真的深信不疑了吗?为何最后认定荆轲就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而不是燕国中的任何其他一人?《刺客列传》中记载:“太子日造门下……”太子每天都去拜访荆轲,除顺适其意外,当然也要见识荆轲的本领。相对于盖聂、鲁勾践、卫元君、陶渊明等人的或与荆轲只是萍水相逢或是道听途说之后作出的不算慎重的评价,日造门下的太子无疑对荆轲有更多的了解,对其作出评估也要更加慎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荆轲是一个武艺高强,剑术一流的人。

本文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语文教学美育生成性效果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16-L-1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周长青,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教师。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射阳人头匕首
江苏射阳:“苏菊”产业初绽芬芳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射阳:以侨为桥汇聚侨心侨力
假人头防盗大法
“猎头”行动
朋友圈
黎明之光
射阳第十届丹顶鹤文化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成功举办
玲珑人生
玲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