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陇南农民的脱贫故事:我靠双手脱贫致富

2017-12-22 14:03
今日农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徽县火石致富路

三个陇南农民的脱贫故事:我靠双手脱贫致富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层峦叠嶂,是全国最偏远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脱贫致富是大山深处人们的迫切心愿。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打出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组合拳”。截至2016年底,陇南市贫困人口减少到了4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5%。

2017年6月记者在陇南市所辖县区走访发现,在当地政府全力探索脱贫路径的同时,不少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借全市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东风”,经营“农家乐”、开办农产品网店、成立专业合作社,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走上致富路。

五旬老汉做电商一年卖出苹果4 000多箱

55岁的张加成是陇南礼县永兴镇龙槐村人,多年前,他为谋生漂泊外地打工,生活过得一直很艰难。2004年,张加成偶然得知,西安果友协会到礼县对苹果树栽培进行培训,一直怀揣种苹果致富梦想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要种苹果树,没地可不行。2005年,张加成租了别人家的9亩地,从外地引进新品种苹果树苗,栽培了11亩苹果园。果园有了,张加成加紧参加县上的种植培训,还自费到北京、山东、陕西等地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

2013年,在别人的帮助下,张加成注册了淘宝网店,他自己摸索图片处理软件,“装修”店铺,并从QQ群、微信群里发展客户。渐渐在人们心中有了知名度,张加成的苹果销路也越来越广。

2014年,他建了8个QQ群,当年销售苹果4 000千克;2015年,他开始学习用微信销售,卖掉了0.75万千克苹果;2016年,他再创新高,销售了自家的1万千克苹果,还收购了别人的0.5万千克苹果。

庄稼汉养猪实践养殖业的“供给侧改革”

陇南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村民袁碧刚是个普通农民,也是火石村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这些年,这位思路灵活、敢闯敢干的庄稼汉,通过养殖徽县本地土猪品种——青泥黑猪走上了致富路。

2016年,徽县为了保护青泥黑猪原产地品牌,在大河店镇火石村成立了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袁碧刚积极响应县里号召,开始专攻养猪。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他事事都想在前面、冲在前面。据袁碧刚介绍,相对于4个月就可以出栏的饲料猪而言,青泥黑猪生长周期需要一年多,所以其肉质鲜美、口味独特。而“领养”这样的销售创意,也带动了火石村村民摆脱贫困的生活。

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致富,也力求给那些信心不足的村民做一个榜样。“我们合作社青泥黑猪存栏300多头,2016年实现利润30多万元。2017年,我们还要扩大青泥黑猪的养殖规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大家都奔上小康!”

农民工办农家乐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卯张辉是陇南康县长坝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典型代表,他记忆中的花桥村曾经贫穷且脏乱。近年来,康县以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地区为目标,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在徽县350个行政村中高标准建成了236个美丽乡村。

2013年卯张辉回家过年时,村里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看到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他动了回家开农家乐的念头。卯张辉东奔西跑,向亲朋借了20多万元,把自家的住房改成农家乐,起名龙凤山庄。同时,借助全县实施的乡村旅游工程,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农家客栈。

(赵一鸿)

猜你喜欢
徽县火石致富路
驭蜂少年(11)
打造“睡觉村”IP 走上致富路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白火石汆汤
——“石烹”界的活化石
大爱
浅析徽县民歌
改建民宿走上致富路
我的家乡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