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的教养策略养育孩子(上)

2017-12-23 07:30罗玲编辑月儿
科学生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油罐家长幼儿

文/罗玲 编辑/月儿

用积极的教养策略养育孩子(上)

文/罗玲 编辑/月儿

养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的策略,有时就像中医一样。有些家长思路过于狭窄,关注在某个点上:觉得这是个负面情绪,就去想怎么调整情绪;觉得这是个自控力的问题,就去想怎么解决自控力。在我看来,这不是某个点的问题,而是综合的问题。对孩子任何一个小的状况,应该有综合的思路。

事例

3岁半的小女孩,玩积木,积木倒了,开始闹情绪。妈妈应该怎么做?怎么能让孩子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呢?

如果家长跟孩子说“没关系,慢慢来,会成功的,多试几次就行了”等类似的话,孩子的反应可能是更生气、更愤怒。孩子不是机器人,不是家长告诉他一些做法,他就能接受,而是需要他自己去总结、去感受。

策略之一:爱的油罐

一、孩子的闹,常常只是需要你给他爱的油罐加油的信号

我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爱的油罐。孩子哭闹,一种情况是生理油罐匮乏(饿、困、累),另一种情况是爱的油罐匮乏。过去一些教育理念认为,孩子哭闹,需要进行行为纠正。这是行为主义理论带来的结果,而从另外一些心理学理论的分析,实际可能并非这样。

事例1

小班、中班的孩子回家前,总要家长买零食,要坐摇摇车,其实不是真的要那个东西,而是想要妈妈表达对他的爱。如果来接孩子的妈妈主动抱一抱孩子,给他加点油,他也就不再需要通过买东西来索取父母的爱了。

事例2

小幼儿入睡困难很普遍,会提出各种要求,要讲九本书,家长如果为这事较劲,反而结果更糟。如果是我,我会给他讲十本书,这是一种接纳的态度。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情绪就会平稳,更容易入睡;对于大宝宝,则可以坦诚地说“妈妈累了”。有一次我在睡前给女儿讲故事,讲着讲着变成了降调,于是我说:“哎呀,妈妈没电了,给妈妈按摩后背,发个电。”我想,把她折腾累了,不就睡着了嘛。

二、给孩子爱的油罐加油的意义

给孩子爱的油罐加满油,从日常教养层面来讲是一种策略,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层面来讲也非常有意义。

现在的研究发现,12个月大的孩子,与养育者互动,就能得出一个爱的理论、爱的信念。从心理学术语上说,就叫内部工作模型。内部工作模型也分好多方面。

1.人际关系方面。如果能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那么孩子长大点,或者上学后,他首先内心有个理念:他人是友好的。家长要重视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所谓交往,不仅仅是给孩子机会去接触别人,更多的是最初的几年关于人际关系形成的信念,相信他人对自己是友好的。

2.自我的理论,就是我有能力得到养育者的关照、爱护,这是一个人自尊和自信的基础。

三、怎样给孩子加油

1.接纳。

接纳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追根溯源,往往是家长的某一个心结在作怪,是家长对自己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一些经历不接纳。

接纳的顺序:接纳父母 → 接纳自己 → 接纳孩子。

因为不接纳父母,所以不接纳自己。现在年轻父母对谈论原生家庭的话题比较热衷,但我希望我们当了父母后修炼一个功课,就是接纳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做了当时他们能做的最好的,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就跨越了对父母的评判,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只有我们接纳了自己,才有可能接纳孩子。

如何接纳(明白两个事实):

▲每个孩子与父母期望所成为的那个人是不一样的,他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孩子此刻的阶段(年龄、眼下的状态)决定了他此刻的表现。

小幼儿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有各种问题,一方面,有性别不同这个原因,另一方面,是对3岁以下的小幼儿的特征太不了解。

2.连接。

连接——爱、倾听、共情、玩乐、共享、陪伴。

要给孩子油罐加油,要有高质量的陪伴。就如给手机充电,数据线没插紧,就充不上电。如果父母人在心不在,没有全心投入,脑子里都是自己的事,就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实际上,不需要太长时间,只需要一小会儿全心的陪伴,孩子就能自己去玩了。

3.信任、祝福。

这是当我们和孩子不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加油的方式。

促进安全依恋关系的养育方式——敏感性、积极态度、同步性、亲密、支持、刺激。

我们没有给孩子的油罐加油的那些做法:▲不接纳孩子;

▲被管教任务绑架了头脑。

孩子但凡有点非常小的状况,我们脑袋里就会冒出来一些“自控力不够”“专注力不行”之类的念头。当我们的头脑、注意力太多地被教育的念头占据的时候,就没有给孩子的油罐加油,往往反而错过了对孩子的好的教养时机。

场景1

吃饭的时候:

没有加油的做法——家长眼睛总是盯着孩子吃的,脑子里想着孩子蔬菜吃的少了,如何让他吃得多一点。

加油的做法——父母自己开心地吃饭。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帮助。

场景2

孩子练琴的时候:

没有加油的做法——家长在旁边挑错,这弹得不对,那弹得不好。

加油的做法——远远地欣赏,将感受反馈给孩子。

家长积极的心态、很好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对孩子好的教养。带孩子的姿态应该是:自己开心地生活,家长的气场就可以带动孩子。

当确实觉得有问题时,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不要先审判,而是看孩子的状态,给孩子加油。

▲我们自己的油罐告急

我们在构建关于爱的模型。我们,代表了未来孩子将遇见的所有的人。我们给他的这些爱,都是他未来将要感受到的爱——他所要接受的或付出的爱!

策略之二:乐趣的油罐

一、乐趣与玩乐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1.游戏是幼儿的语言。

小幼儿更多地用右脑感知世界,对情境、情感和感观的东西能够明显感知,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家长道理说多了,等于在挑战他尚不发达的左脑。同样一件事,用游戏、故事等方式来表达,小幼儿更能接受。

2.乐趣与游戏,是给孩子的心理油罐加油。

通过游戏,能够让小幼儿迅速恢复心理能量,从情绪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事例

亦一的女儿哭闹,哭得连鼻涕带眼泪的,不好哄,亦一灵机一动,说 “我来给你表演一个‘拔丝鼻涕’吧”,她女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也就从哭闹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3.乐趣、游戏、玩笑,可以提供一种消解严肃的角度,教孩子学会灵活。

小幼儿的哭闹,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非黑即白的,但我们成人知道真实世界并非如此,有很多灰色地带。小幼儿不理解这一点,就会闹。

如果家长的管教,是以固执对固执,那就是成人的大脑降维了,降到了幼儿水平。如果家长变换思路,用游戏、玩笑的方式来给孩子做正面引导,不仅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还通过自身的示范帮助了孩子大脑思维发育。

事例

孩子吃饭时,有一盘胡萝卜和一盘别的菜,家长希望孩子多吃点胡萝卜。如果只是讲道理,说对眼睛有好处之类的,或者直接要求孩子必须吃,孩子并未会合作,如果采用游戏的方式,孩子在玩乐过程中,就有可能尝试吃胡萝卜。同时,这种游戏互动,也让孩子从吃或不吃的对立中走出来,变换了一个思路。

二、乐趣、玩,是能量,是人生动力之源

和爱的油罐一样,乐趣的油罐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孩子日常管教层面,从人一生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人一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往往是家长忽视的方面。我们很多家长就是缺乏游戏的想象力,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乐趣、玩,这有多重要,它带给我们什么?创造力、人际关系、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抗挫力和心理弹性以及心理滋养。

▲关于人际关系。可以从夫妻关系中得到印证,夫妻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玩乐互动的,夫妻存续时间更长久。

▲ 关于心理健康。有人通过对死囚犯的跟踪研究,发现促成这些人最终走到这一步的原因,除了早期依恋关系不够、环境影响等因素外,还有一点是发现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严密控制,自由玩乐时间太少,导致心理状态很糟糕。现在新闻中会看到有中学生考试考不好就跳楼自杀,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上学后,心灵处于不断被榨干的状态,乐趣的油罐越来越空,最终心理枯竭。轻则产生抑郁症,重则被某一事件触发就一下子崩溃。

▲抗挫力和心理弹性,又叫复原力。这关系到我们在未来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如何去面对。生活中会玩、有更多乐趣的人,就可以更容易、更轻松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关于心理滋养。玩和乐趣,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同一件事,对一个人来说是工作,对另一个来说可能就是玩。比如科学家做试验,外人看来他是在工作,在他自己看来,他是在玩。这种心理状态是怎么产生的?就在于6岁以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有没有与他这样互动,让他随处可以找到乐趣。

我们给孩子乐趣的油罐里加的油,可以让孩子在一生中逐渐去提取,对孩子一生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三、我们成人如何变得更有趣、更会玩

1.运动。

2.挖掘儿时的乐趣。

3.接触有益资源。

4.少一些目的性。

5.尝试一些新事物、每天做点小的改变。

6.自嘲、玩笑、颠覆。

7.少一点在乎自我。

8.简化日常生活。

策略之三:正面教育、优势取向

正面教育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孩子的任何问题(不自信、爱跟风等)都是综合的,更多的在于平时多给予正面的教育,让他建造大本营。

一、正面语言

强调正面语言,不是说家长每句话只能说正面的,也不是说家长不能对孩子说“不”。我主张与孩子之间以诚沟通,尤其对大一些的孩子。有的时候,确实需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周围人带来什么影响,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行为的反馈。

之所以强调正面语言,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当年生活大多比较艰辛,物质条件较差。在那种环境下,他们的语言可能更多是负面的,是他们自己情绪的宣泄。这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一不留神就“姥姥附身”,我们说出来的语言就是我们小时候听过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去改变。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家长是在及格线以下。只有改变了这一点,才谈的上以诚沟通。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要注意。孩子吸收性很强,父母的语言会变成他日后头脑里的内部对话,逐渐形成思维模式。

二、进取型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有两种。一种有进取型目标,一种有防御型目标。对成人而言,这两种类型没有优劣之分。但在教育孩子上,更希望孩子有进取型的目标。

进取型目标的人做事考虑——能得到什么、获取什么,前瞻的。

防御型目标的人做事考虑——别被惩罚,安全,保险,不出错。

这两种类型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年幼时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馈不同。

防御型的人是这样形成的:

孩子做的不好——家长教育、批评、责备、惩罚;

孩子做的好——家长取消惩罚,没反应。

进取型的人是这样形成的:

孩子做得好——家长表扬、鼓励,正面反馈;

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取消表扬,没反应。

三、支持的态度

▲一切都可以从正面、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做。

事例

女儿爱做手工,自己做了一个好看的纸巾盒,尺寸小一点,平时用的纸巾放不进去。她就把卷纸一小块一小块撕下来对折、交叉叠好。不一会,就听到孩子爸爸在喊浪费纸,而孩子也说自己并没有浪费纸张。过了一会,孩子生气了,就跑进屋。我就去跟女儿说:“你看你的纸巾盒挺漂亮的,就是这个口不大,纸巾要是叠得太厚,会把纸巾盒的口撑坏。”女儿一听,一张纸也不撕了,开始往里装纸巾。我这个说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说的。

▲怎样正面批评和给指导?

实际上,我对孩子的行为往往也谈不上表扬还是批评,就是给予反馈。做得好,也没有刻意表扬,就分析下怎么做成功的,反馈给她这个办法比较好,继续做;做得不好,引导她自己想为什么做不好,需要怎么改进。这就是正面的、支持的态度。

四、关注成长和收获

孩子出现行为上的问题,不要先想着怎么惩罚孩子,惩罚不是目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不要纠结于如何开导孩子,家长的任务并不是要保证孩子一直开心。遇到挫折,可以难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交流以后怎么做。这才是关注成长和收获,也叫做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是对我们教养方法加以改进的提示。任何事情都是有成因,我们应该更关注成因,不要与孩子的表现较劲。

五、优势取向

孩子的性格中有许多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每一种特质都可以从两方面来看,有正面的积极的,有反面的。许多家长总是看到不好的一面,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能看到积极一面的能力不够。所以,我们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看到事物积极一面的能力。

内向——思维有深度(哲学家、发明家)。

攻击性强——能成大事的特质(明星、运动员、领袖)。

国外有研究多动症的专家,他将这类孩子称为“分心的孩子”,并告诉他们,你们有超级大脑,相当于奔驰级别,但是刹车是二流的,所以要通过一些手段给刹车升升级。于是这些孩子都能非常好地配合治疗。任何一个小孩,都有老天给他的优势,我们家长需要发现它。当孩子的优势、长处得到了发挥,能够大大提升他的自尊,发展出自信。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实现预言。我也常说一句话,成长是动态的。

正面教育、优势取向,不仅仅是我们在管教孩子中的一个策略,同时也是我们家长平时生活中应该有的状态。因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对孩子也会是什么样的。自己平时生活中总是悲观的、负面的,又如何能在对待孩子时采取正面语言和优势取向呢。所以,作为家长要在平时与家人、朋友、同事的交往中,也多运用正面语言、支持的态度,逐渐养成一种习惯,那么在对待孩子时,自然而然地就会采取正面教育的态度。这样,当孩子长到6岁,他会有一种原始的信念:我是一个好人,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是一种无条件的自我价值感。而这个是我们很多成人都难以达到的目标。(未完待续)

罗玲

旅澳学者,儿童心灵成长专家,罗玲心灵成长工作室创始人。国内多家亲子、健康、教育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家长和儿童的心灵品质构建研究,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实现心灵成长。

猜你喜欢
油罐家长幼儿
高温重油罐区超压分析总结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某分馏厂油罐区设计
家长请吃药Ⅱ
DSP运动控制器在油罐焊接机器人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