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

2017-12-23 07:30王人卫编辑易可
科学生活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两臂高血压病病患者

文/王人卫 编辑/易可

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

文/王人卫 编辑/易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纵向的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病是一个长期且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是生命的“隐形杀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增高,当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我国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第五次修改,与国际的高血压分类标准基本一致。

高血压病通常并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检查身体时才偶然发现血压高。早期高血压患者也可表现出多种不典型的症状,如头昏、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则有脑、心、肾等器官受损的表现。

◆ 运动疗法对人体的作用

1.增强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长期神经过度紧张或精神激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导致中枢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出现问题,常诱发高血压病。坚持运动锻炼,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从而使高血压病人情绪安定、心情舒畅,使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和激动得以缓解。

2.增强心血管功能。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运动,可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改善血流,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有利于血压的下降。与饮食控制相配合,还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使血管保持弹性,因此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

3.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肥大症状。临床观察和动物试验研究证实,适当的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明显减轻心室肥厚症状。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锻炼后,左心室肥厚重量可减轻。心脏影像学的检查显示,其左心室肥厚减轻的程度,与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所引起的效果相同。

◆ 运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适应症

(1)临界高血压和Ⅰ期、Ⅱ期高血压病患者;(2)Ⅲ期高血压病患者待血压控制至理想水平;(3)心、脑和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稳定时,可以选择运动疗法。但应按受损害的器官来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如合并冠心病,则应按照冠心病的运动处方选择运动疗法。

2.禁忌症

(1)高血压病患者安静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或超过24.7/14.0千帕(185/105毫米汞柱);(2)未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或急进性高血压病患者;(3)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高血压脑病、视网膜病变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3.注意事项

(1)进行运动监测。高血压病患者在参加运动后或增加运动强度时,都应监测血压,即在运动后测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运动方案应进行心率、心电图(最好是24小时心电图)、超声波心动图等的监督。

(2)安排运动试验。轻度高血压又无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参加低强度运动时可以不做运动试验;对年龄超过40岁并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参加运动疗法前则应进行运动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进行的运动是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

(3)注意抗高血压药物对运动产生的影响。有些降压药可以改变人体对运动产生的反应,在参加运动时,应了解所使用的降压药的种类及其引起的反应。

一般利尿降压药不影响心率和运动能力,但大量的利尿药可引起低血压,易激发运动中发生心律失常。使用血管扩张剂降压者,运动后充分的整理活动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服用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降压时,运动时的心跳每分钟可降低5~10次,所以当用心率计算运动强度时,每分钟应减去5~10次。高血压病患者选择运动疗法时,可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药物,但不宜停用降压药物。

(4)坚持运动。运动产生的降压效果一般在训练后的两周出现,4~6周时达到显著效果,如果停止运动,运动疗法的效果约在两周内消失。

◆ 高血压病的运动处方

1.运动类型

应选择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运动类型,如低强度、有节律的运动,最常见又简单易行的运动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还可以做放松体操、太极拳等。高血压患者禁止做无氧运动,如短跑、体操、拔河、举重、投掷、潜泳等,因为这些运动项目均可以引起血压的明显上升,尤其是舒张压更为明显。

(1)散步运动。几乎对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均适用,即使高血压病伴有心、肾、脑并发症患者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散步时间可选择在清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每天1~2次,每次10~30分钟。要选择在空气比较清新、安静的户外环境进行轻松而有节奏的散步,这样能使大脑皮质中处于紧张状态的细胞得以放松,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散步是一剂良好的镇静剂,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散步又称为慢走,分为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种:

①慢速:每分钟60~70步;

②中速:每分钟80~90步;

③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每小时步行4千米。对于合并心、脑、肾病变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快速散步时应慎重。散步的同时可以进行有节奏的摆臂扩胸动作,以增加胸廓活动,调整呼吸。

(2)慢跑运动。 慢跑和散步运动一样,既不需要任何体育设施,又不需要特殊技术的指导,目前,世界上正出现一种“跑步热”。美国目前每4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坚持每天慢跑5千米。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在34岁时便开始慢跑,当选总统后,每天沿着白宫周围慢跑1.5~3千米,还参加过纽约的马拉松比赛,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总统。

慢跑可以减肥,降低血脂,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高血压病合并心、脑、肾病变的发病率。

高血压患者进行慢跑运动时,待跑热后要慢慢脱外衣裤,过凉或过热均对病情不利。慢跑之前,应先进行准备活动,大约3~5分钟,如先作片刻徒手体操或步行片刻,以使心脏、肌肉及韧带逐渐适应一下,再逐渐过渡到慢跑。

慢跑的正确姿势是两手微微握拳,上臂和前臂弯曲成九十度左右,上身略向前倾,全身的肌肉放松,双臂自然前后摆动,双脚落地应轻,一般应前脚掌先落地,并用前脚掌向后蹬地,以产生向上向前的反作用,有节奏地向前奔跑。如在草地、塑胶跑道上进行慢跑,也可以采用全脚掌落地的方法,这样下肢不易疲劳。慢跑时最好用鼻呼吸,如果用鼻呼吸不能满足需要时,也可口鼻并用,但嘴巴不宜张得过大,用舌尖顶着上腭,以减少冷空气对气管的刺激。呼吸的频率可随意,因人而异地进行,不可人为地屏气。慢跑结束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汗,穿好衣服,需休息十五分钟后再进行洗浴。

慢跑的方式,可根据病情的轻重、血压的高低、体格的强弱、耐力的好坏而采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也可采取慢跑与步行交替的方法,以不喘粗气,不觉难受,不感头昏,能够耐受慢跑速度和慢跑的距离。慢跑结束前,应逐渐减慢速度,或改为步行,使生理活动逐渐和缓下来,切忌突然停止,以免慢跑时集中在四肢的血液难以很快循环到大脑和心脏,导致心、脑暂时性缺氧而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而发生“重力性休克”。

高血压患者是否适合慢跑,不能一概而论。经研究观察,对于临界高血压和Ⅰ期、Ⅱ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慢跑是一种有效的锻炼疗法。但对于有心、脑、肾并发症及年龄过大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宜提倡慢跑运动。

(3)放松呼吸操。高血压病患者可选用放松呼吸操,因简易有效,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起势呼吸]

起势: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臂垂于两侧,掌心向内。

吸气时,两臂侧平举与肩平行,掌心向下。呼气时,两臂由体侧向前,掌心向下按。自然呼吸,两臂缓缓放下,同时屈膝半蹲,然后还原成起势。重复8~10次。

[托天呼吸]

起势:两脚并立,两臂自然下垂。

吸气鼓腹,两臂屈肘于腹前,四指相对掌心向上。呼气收腹,两手由腹前经胸前至头上方,翻腕,掌心向上托。自然呼吸,两臂向体侧放下,两腿半蹲,然后直立还原成起势。重复8~10次。

[丹田呼吸]

起势:两脚并立,两臂自然下垂。

吸气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重心移至左脚上,同时两臂向左上方斜举,手心相对。呼气时,左脚收回,双臂自然下垂,双手重叠于脐部丹田处,然后自然呼吸还原成起势。左右交换重复上述动作8~10次。

进行上述操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呼吸应缓慢而舒展,吸呼要深;

②动作应柔和、有节律,与呼吸配合;

③意念静、松和降。

2.运动强度

运动中用心率及主观疲劳感觉等级(RPE)控制运动强度。靶心率 = 安静心率+(最高心率-安静心率)×60%,RPE控制在12~14。

◆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避免竞争性或使血压起伏较大的急停急起的运动。锻炼时要有意识地使全身肌肉放松,勿紧张用力,不做憋气动作。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在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时或对锻炼还不适应时,注意不要做弯腰低头的动作,头的位置不要低于心脏水平。

(2) 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烈日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

(3) 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

(4) 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生活小区等。

(5) 不要随意停药,运动疗法只是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方法。

王人卫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体育保健、康复教学,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体育科学会会员,上海市民健身热线首席专家。

猜你喜欢
两臂高血压病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