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的发展与监管

2017-12-25 00:11朱倍竖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金融交易金融机构资金

文/朱倍竖,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

1 共享金融的背景及其涵义

1.1 共享金融的背景

在共享经济环境下诞生的共享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调配资金的方式不同,它是通过共享金融平台来实现资金的调配,共享金融的资金供需双方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这就大大节约了建立线下站点的人力及资源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共享经济即是“开放式经济”,它的实质是去传统金融机构,引入共享金融平台的过程。共享金融根植与这样的共享经济,也就意味着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不需要一定得借助传统金融机构才能进行金融交易,而是通过共享金融平台实现直接匹配,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不透明度,同时,相较于传统金融,基于互联网的共享金融交易门槛更低。而且,基于计算机网络完成交易的简便模式使得共享金融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交易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特别的,互联网共享金融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帮助弱势企业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而共享金融平台的产生依托于共享金融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广泛应用、“互联网+”平台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第三方支付是共享金融平台资金供需双方的结算基础;移动互联网则是使得共享金融平台资金供需双方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云计算和大数据广泛应用则是为共享金融平台提供了技术保障;“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使得为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匹配的媒介增多,投资者和资金需求者能够选择的余地也增多,这无疑是互联网共享金融多样化发展的一大助攻。

1.2 共享金融的涵义

共享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大地方在于除资金供需双方的第三方的影响力。在传统金融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更多的是扮演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资金的需求和供给都是在金融机构的调配下得以实现的。不仅使得金融交易受时间、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客户不对等,使得客户需求端的选择偏离了普惠金融本。还由于传统金融机构自身的取向偏好,使得中小企业、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等弱势客户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而在互联网共享金融交易过程中,共享金融平台更侧重于扮演的一个中介者的角色,资金供需双方自主匹配,一来资金提供者可以更具自己的风险偏好自主进行金融产品的选择。二来,资金的需求方也可以依据自身的融资需求选择融资模式。实现了双向选择的模式。再者,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共享金融平台资金供需双方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解决了传统金融交易受时间、地点、成本约束的问题。

2 “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的发展

总结一下,我们知道,共享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脆弱性缺点互补,降低了融资成本,成功地推动了惠普金融的发展。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的发展,知晓共享金融的发展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连

计算机技术是“互联网+”共享金融发展的依靠。共享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共享金融的平台是金融与相关网络技术的结合,它为共享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共享金融交易整个过程中扮演者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共享金融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金融营销。再者,投资者或者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模型来进行科学、准确的金融决策。最后,在风险防控方面,大数据和云计算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由云计算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产物---“金融云”就具有运算快、服务周全、能够实现精准营销的优势。它的运作过程大致是先收集相关数据上传,专业人员再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运算实现数据的重新整合。并根据整合的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可靠、全面的服务。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相互融合对共享金融来说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没有“互联网+”金融技术作为支撑,共享金融也难以实现。

2.2 共享金融平台的构建

共享金融供需双方要想实现金融交易,一个可靠、服务全面的媒介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金融机构在作为媒介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服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短板,一是无法满足长尾顾客的金融需求,即是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二是金融服务和产品类型有限,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因此,构建能够满足当下市场需求的共享金融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这个共享金融平台的构建必须要解决或者缓解传统金融机构的缺陷。因此,构建起来的共享金融平台必须要发挥平台经济功能(例如正外部性和多归属性),保证各方实现共赢而非是单方面收益最大。此外,共享金融平台还必须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依托“互联网+”技术设计更多元的、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使得金融资源共享和互助成为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的主线,从而使得资金供需方、平台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后,共享金融平台必须重视产融结合问题。经济形势好时,出台相应策略鼓励金融资本进入市场。相应的,经济形势不好时,压缩放贷。借此来降低产业部门与金融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得产、融双方更多的注重长期合作,从而实现共赢局面。

2.3 股权融资发展平台的构建

共享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资金供求两端与金融机构变革上,在融资的方式和结构上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传统金融交易大多以债务融资为主,在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时,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债务融资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而债务融资容易对资金需求者形成较高财务压力。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弊端。而且单一化的融资方式限制了资金投资者多元的投资需求。而股权融资为主要业务的共享金融平台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两个缺陷,一方面它降低了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它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的需求。

2.4 信用评级机构的构建

资金供求双方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是金融脆弱性问题的核心所在。所以,共享金融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降低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共享金融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这一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信息不透明度。此时,信息对称与否更多的是依赖于资金需求者自身是否如实展示了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还款能力。而对此,资金供给方则是根据资金需求方的信用状况来进行判断的。所以,如何评定资金需求者信用状况是共享金融关键。所以,为了保证金融交易的公平进行,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第三方介入交易亦是共享金融发展的一个趋势。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在政府支持下,信用评级机构利用来自央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信用数据,再加上社区信用调查和采集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分析,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对资金需求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从而保证共享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的监管研究

3.1 转变监管理念

对于共享金融监管工作的主体,应当从审核升级到日常管理。因此,监管方式也应该从单纯的牌照管理转换成为备案制管理。同时,充分利“互联网+”相关技术来对共享金融平台进行动态的管理。

3.2 创新监管方法

随着新的共享金融产品及平台的出现,金融监管方法也应该及时进行创新。从风险防范到事中监管都不能松懈。结合当下情况来看,监管部门首先要提高共享金融平台构建的门槛,避免不良商家趁机钻空子,跑路事件的发生。其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监管及时、高效。

3.3 构建共享评级体系

为实现全方位的监管,对金融共享平台进行分级管理。即将金融共享平台的规模、信用以及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作为指标,构建一个共享的评级平台。并定期对共享金融平台的这些指标进行考核。对待不同等级的金融共享平台采取相对应的监管方式。将监管的重心放在高风险的共享金融平台和机构,从而保障一个稳定的共享金融业务交易环境,降低金融业务的风险,实现共享金融的安全发展。

3.4 定期公布平台信息

严格要求共享金融平台定期公开相关信息,将相关机构的信息做到公开化,避免共享金融平台的暗箱操作。避免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资金供需两方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

3.5 引导行业自律

由政府部门牵头,引导共享金融平台及金融机构制定行业准则,以进行行业自律,是从根本上杜绝行业黑幕,从而保障我国互联网共享金融和机构稳健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大违反行业准则的惩罚力度,以加大违法成本。

3.6 加大监测力度

在构建完善的共享金融平台和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前提下,加大对金融平台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共享平台的金融生态环境。避免在金融共享平台的发展过程中恶劣金融犯罪事件,对共享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

[1]梁本波.“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的发展路径与监管研究[J].中国商论,2017,(28):36-37.

[2]郑志来.“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发展路径与监管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08):86-91.

猜你喜欢
金融交易金融机构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金融交易规模波动的宏观组合效应分析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础交易与金融交易划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