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教学设计之表达部分

2017-12-25 16:05王超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意图欧洲素养

本人有幸于2017年6月21日参加了《历史教学》杂志社主办的“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呈现——津沪两地‘同构异表课例探微”活动,在活动中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骁老师分别展示了由李惠军老师及其团队设计的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一课。本课分为四幕,分别是一体化的前世与今生、一体化的渴望与可能、一体化的启动与拓展、一体化的变数与来世。本课的教学设计立意高远,设计精妙,在与李老师进行电话沟通后,我认为不能仅仅将李老师的设计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要从学情出发,在尊重原设计的基础上,既要实现设计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又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因本次活动为“同构异表”,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主要展示表达部分的设计思路。期待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导入

师:今年的3月25日,欧盟各机构和成员国在罗马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纪念《罗马条约》签订60周年,在这样的纪念活动中,有一个国家并未参加?

意图:使用疑问稍带俏皮的语气,配合手势,有助于环节紧张的气氛,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英国首相特雷沙·梅并未参加此次纪念活动,仅仅四天之后,英国便宣布启动脱欧程序,在外人看来欧盟这座坚不可摧的大厦出现了裂痕,而英国成为了它“第一块剥落的墙砖”,似乎,英国也不愿意去修补這座大厦。执手走过一甲子的欧盟,今日的分道扬镳令我们惋惜,但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何以解释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意图:“仅仅”二字要重音,传达惋惜的感情。“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何以解释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话锋一转,将学生从惋惜情绪中解放出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入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欧洲的全称是什么?

师:我们今天就从欧罗巴说起,当宙斯爱上了美丽的欧罗巴,欧洲便有了它共同的始祖。进入到奴隶社会,欧洲大陆上既有以城邦形态存在的雅典,也有一统的古罗马。

意图:跨学科的简单设问,稍带幽默的语调,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启动第一幕。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时空感。

师:进入中世纪查理大帝曾一统西欧,仅仅是43年之后又无奈地三分天下,之后,便是长达116的百年英法战争。战争是残酷的,但在战乱、割据、统合中欧洲诞生了一个新的产物,那就是以民族为单位的国家,到三十年的大混战时期,主权至上的观念被提出来,主权至上,主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持久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具有绝对性和至高性,而且是不可转让的。再之后是我们熟悉拿破仑帝国,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由世界的引擎沦为了世界的附庸。

意图:此段是本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集中体现,但学生对于前半部分内容了解较少,所以语速要稍慢,配合地图和必要的手势,让学生能体会到时间段的划分和一些基本史实。另外,学生在这样慢语速的时空穿梭中可以体会到欧洲在经历不断的割据与统合,为本幕的结束语做好铺垫。

师:在这样的时空中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第一,欧洲在不断地经历统合、割据,在欧洲历史上试图以武力统一的大有人在,但最终都失败了。第二,战乱催生了国家,国家似乎是一个壁垒,各国的民族特性在壁垒中发酵,民族性的无极限膨胀所导致的战争拷问着主权至上观念,那么,如何克服民族国家局限性及其由此导致的对抗和冲突,成为摆在欧洲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民族性放弃?不可以。战争放弃?可以的。因此,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一些欧洲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板书:和平的向往

意图:此段话概括性较强,表达时重在抑扬顿挫和断句,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最后一句的疑问,是对第一幕的总结,同时也为第二幕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幕。

师:从神父皮埃尔的集体安全畅想到圣西门建立总议会的创意再到大文豪雨果的同体梦,以及课本上提到的格劳秀斯、伏尔泰、卢梭等等的欧洲人都对联合有了畅想、梦想或者是理想。

问:那么,对和平的向往成为欧洲联合的最初动因,其他可能性还有哪些呢?

意图:按照时间顺序的人物排列,排比的句式加强了语气,传达给学生欧洲人对联合的愿望是长久的,比较普遍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全面,这些对欧洲文明的认同构成了欧洲联合的可能性。

板书:文明的认同

师:欧洲联合的必要性又是什么呢?请同学来解读材料。

意图:此则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人物、漫画、史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绝好机会,让学生自主来分析解读,教师加以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分析人物,语言表达等综合素养。

师:两极格局下,欧洲对自强,对复兴的渴望使得他们要跳出冤冤相报的怪圈,要放弃子弹和炮弹,选择抱团取暖,用对话来解决问题,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尤其是法德两国,那么对发展的渴望便成为联合的必要性。

板书:发展的渴望

师:联合有思想家、艺术家的登高望远,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而真正要启动一体化则更需要当局者的智慧和魄力。启动一体化的是当时的法国外交部长舒曼。请同学们来朗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问:启动一体化的第一步是什么?最后选择了哪个领域?为什么?

追问:下一步是什么?一系列有哪些?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然后告诉老师。

意图:对同一则史料,采用追问的方式,深入挖掘,逐层深入,符合逻辑,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水到渠成,还原知识的产生过程。

师:我们总结出历程很简单,但欧盟却走了半个多世纪,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一代欧盟人能深切体会,但可喜的是,他们始终能坚持以联合求和平,以和平求发展。

意图:简单的抒情,表达对联合方式的赞同,既是对一体化过程的简单总结,也为结尾的情怀升华做好铺垫。endprint

问:从这样的纵向历程中,同学们能看到欧洲联合的何种趋势?

师:欧盟成员国把一部分国家主权,比如关税、贸易、货币,甚至政治、法律,边境管辖、外交、防务等,实现超主权的全域联合。这件事情了不起啊,突破并改造了传统的绝对主权观念,赋予了主权理论新的内涵。所以说,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观念的束缚是革命性变革的重要条件。

问:那么从横向的发展历程中,你又看到了什么趋势?

意图:西欧一体化的过程部分,主要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有集体设问,个别设问,追问,把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能掌握基础知识,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师:我们再仔细观察地图,还可以看到教材的一个问题。

意图:给出教材有问题的结论,让同学们去找证据,逆向思维的锻炼。

师:牵手后的欧洲,怎么样呢?从图片上一眼望去,一片幸福美满,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这里,我们应该从更加深远和宽广的角度去看,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我希望大家不要局限在我给的几个角度上,五分钟的时间,请小组组长记录好大家的观点。

意图:小组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可以激发思维,拓宽知识面,更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

师:我点评一下,第一,大家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影响,这个是很好的。第二,大家能够从史实出发。第三,大家能够用到“在当时”“对现在”这样的词,把历史事件还原到时代的大背景下去看待。

意图:利用点评的机会,将唯物史观传达给学生。

师: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欧洲人在享受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同时,有些事情也让我们产生疑惑,比如欧元区?申根区?英国脱欧?为什么?似乎当年欧元的设计者有着意味深长的设计。这儿有老师收藏的来自12个欧元国的同面值硬币,大家观察硬币的设计,看哪个小组最先看出端倪。

意图:实物教学比图片等更具有真实性、时效性,能更多的刺激学生各种感官的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实从欧盟建立之初,就像一枚咬合得并不紧密的齿轮,存在这共性与个性的差异,当他们面临共同危机的时候,比如战争,共性就占据了主流,但当共同危机不复存在,个性又会潜滋暗长,这就可以解释了我们前面的那些思考。

师:步入耳顺之年的欧盟遇到了很多问题,像刚刚大家提到的经济低迷、失业危机、难民问题、宗教冲突、恐怖威胁、成员国政局变动的影响等等。牵手的欧洲能否天长地久,可能有乐观的学者认为可以,也许有的人认为在个性与共性的博弈中,一体化会反转。对于其未来,我们无从知晓,但这样的历程,足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大家说说看。

意图: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为自己、国家甚至全人类设计理想的蓝图,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这样的目的和情感要时刻贯穿于我们的教学活动。

师:老师跟大家分享我的两点想法,欧盟是20世纪欧洲人为实现欧洲梦的大创举,所以,就我们个人而言,只要我们有追求,有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实现。同时,欧盟也是20世纪欧洲人为实现国家民族政治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所以,我们要放眼世界,有一天,当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意图:引用习主席的话,从和平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一体化,与本课切合紧密,肯定欧洲人为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努力,家国情怀上与同学们达成共鸣,实现教学目标,与板书相呼应。

能够在“同构异表”这样新型的教研形式下和各位同仁交流,确实受益匪浅,课后自己做了一些反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走在最后一公里”路上的同仁们一些参考。

首先,在核心素养引领教学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们应该冷静。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多如牛毛,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也层出不穷,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材料堆积、概念堆砌、教学形式花哨的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冷静,无论理论多么的新颖,我们一线教学的本质是不变的,绝不能跳过基本的知识传授而单独的去培养能力和素养,或者说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会本末倒置,进而制约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因此,在课堂上,传统的知识性讲授和巩固基础知识的这个过程或者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我们也要跳出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怪圈,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课堂,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以本次授课为例,本次授课中,恰当的采用了问题教学,小组讨论、实物互动、自由发言等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当然在课堂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必须且必要的,让师生的思维联动起来,发生碰撞,引起共鸣,最后得出真知灼见。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就完成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并且使学生实现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譬如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的锻炼、家国情怀的熏陶等等。

第三,要充分发挥老师的评价作用。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师生知识沟通和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在本课教学中,我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评价,简单的只使用了“好”“非常好”等简单的词汇,错过了一些可以出现思维碰撞火花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进一步求證真知的欲望,我在此深感不妥和遗憾,因此要充分发挥老师的评价作用,不断学习教师评价的技能和方法,是我今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又一个努力方向。

最后,我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贯穿于教学这个长期过程的点滴之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可以利用任何一次我们与学生的接触的机会,如,在作业评语中,答疑解惑时,甚至是谈心时,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并善于抓住这些有利的教育时机。我是一名历史教师,让学生喜欢历史,会学历史这是我的夙愿。

【作者简介】王超,中学一级教师,天津杨村第一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李婷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图欧洲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be going to与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