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017-12-25 07:03张国忠熊恒多刘万里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湖北省品种

张国忠+熊恒多+刘万里

摘要:2013年征集了9个鲜食大豆品种在湖北省的武汉、黄冈、黄石、孝感等市8个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交大08-26、K丰77-4试验结果符合鲜食大豆品种要求,可进行生产试验;K丰77-3、浙H0526、交大08-3由于熟性、品质和产量等因素不符合品种审定标准而建议退出试验;浙H0427、交大615可保留继续进行试验;绿宝石(安)和AGS292可在品种提纯复壮后继续参与试验。

关键词: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25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10

Abstract: In 2013, 9 fresh edible soybean varieties were used for regional examination in 8 test stations including the cities of Wuhan, Huanggang, Huangshi and Xiaogan of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varieties, including Jiaoda 08-26 and K Feng 77-4 were suggested to start field production test for preparing to apply for provincial-level variety approval. Three varieties, including K Feng 77-3, Zhe H0526 and Jiaoda 08-3, were suggested to exit the test due to the maturity, yield, quality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did not meet the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tandards. By contraries, another two varieties, Zhe H0427 and Jiaoda 615, could be retained for further test. Two varieties, Lubaoshi(an) and AGS292, could be retained for further test only when being supplied with purified high quality seed samples by their breeders.

Key words: fresh edible soybean; variety; regional examination; Hubei province

鲜食大豆是湖北省都市农业产业优势作物,有粮食、蔬菜、饮料兼用的特点。为了引进推广优质鲜食大豆品种,从2011年起,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站)开展了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1,2]。2013年对上年度建议保留继续试验的品种和引进的新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3-7]。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与承试单位

2013年度参试品种9个,对照品种为AGS292,其中交大08-26和浙H0526为第二年参加试验,其余品种均为第一年参加试验。试验由8个试验单位承担。品种名称、供种(选育)单位以及试验承担单位、试验地点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种植面积为10.8 m2,行距为0.40 m,株距为0.08 m。每穴播种2~3粒,定苗时留苗1株,密度为2.0 万株/667 m2。收获前割去边行边株,每小区实收计产面积为6.7 m2。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农作物品种(系)区域试验管理统计分析系统1.0》,以产量数据为主要分析依据,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丰产性、稳产性等分析。

1.4 抗病性鉴定

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对参试品种进行大豆花叶病毒(SMV)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抗性鉴定。2013年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试点取样,在播种前将鉴定样品寄至鉴定单位,每个品种样品数量250 g。

1.5 品质鉴定

品质鉴定试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承担。在鲜荚采收期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在鲜荚采收当天进行现场口感品尝和商品外观鉴定,并分别打分。当品种口感品质评价为香甜柔糯(A级),每500 g标准荚数不超过175个,标准二粒荚长×荚宽在4.5 cm×1.3 cm以上,鲜荚淡绿色,茸毛灰色时,则综合评价该品种品质为I级[3]。各试验点在收获时,按照试验方案对各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鉴定。

1.6 大豆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

根据试验点对试验中气候条件的记录以及中期考察情况分析气候对结果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精确度分析

2013年度7个试验点提供了试验结果资料及总结,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试点因试验后期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影响,重复间差异较大,误差变异系数偏高(表2),产量结果不纳入汇总。对照品种因与AGS292品种实际特征特性不一致,因此不作为产量对照,使用参试品种产量平均值“均值CK”为对照进行一年多点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

试验精确度分析(表2)表明,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试验点外,其他6个试验点误差变异系数均小于15%,符合汇总要求,因此,10个参试品种(含均值CK)以6个试验点的产量结果进行一年多点方差分析和丰产性分析。endprint

2.2 品种抗性

经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进行抗性鉴定的结果(表3)可以看出,AGS292对两个株系均表现感病,抗性较差,其他参试品种对SC3株系的抗性应在中感(含)以上水平,对SC7株系的抗性应在感病(含)及以上水平。浙H0526对SC3株系表现抗病,绿宝石(安)对SC7株系表现抗病,抗性较好,K丰77-4、浙H0427对两个株系均表现中抗,抗性亦较好。

2.3 品质鉴定

根据参试品种品质鉴定结果(表4、表5),所有参试品种口感品质均较好,除浙H0526和绿宝石(安)口感评价为鲜脆(B级)外,其他品种均为香甜柔糯型(A级),其中交大08-3、交大615、浙H0427和交大08-26口感品质较优;从商品外观品质来看,参试品种均为灰色茸毛,鲜荚淡绿色,除绿宝石(安)外其余品种荚长×荚宽均大于5.1 cm×1.3 cm,鲜荚外观符合鲜食大豆品种要求;每500 g标准荚数不高于175个的品种为交大08-26、交大08-3和浙H0427,表现荚大粒大;绿宝石(安)和K丰77-3与对照AGS292相近,荚粒性状表现一般。综合口感和商品外观品质来看,交大08-3、交大08-26、交大615和浙H0427表现较好,绿宝石(安)表现一般。

2.4 产量

2.4.1 产量结果 通过对6个试点10个品种(含均值CK)3次重复的一年多点方差分析(表5、表6)可见,试验点、品种间差异以及地点×品种间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试点间互作程度较大,可进行品种间多重比较以及丰产性分析。试验总误差变异系数为5.346%,试验质量较好。

由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果可知,参试品种平均产鲜荚664.1~775.7 kg/667 m2,其中,4个品种较均值CK增产,增产幅度为1.0%~7.2%,其中,K丰77-4和交大08-2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较均值CK减产的品种有4个,减产幅度为1.5%~8.2%。

2.4.2 大豆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总体上看,2013年试验期间的气候条件对大豆的生长发育未造成较大影响,试验执行相对顺利。具体表现在4月份播种季节雨水充沛有利于出苗,多数试点苗齐、苗全,但黄冈、黄陂、新洲等试点播种期土壤墒情不足,大豆出苗缓慢,通过及时浇水补墒保证了出苗整齐一致,个别试点出现少量缺苗;5月份天气以晴雨相间为主,降雨保证了幼苗生长所需水分,但部分试点花期遇雨造成部分落花;6月份雨水渐多,有利于大豆结荚鼓粒,但中旬的短时高温天气也对结荚鼓粒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试点喷灌抗旱,如黄陂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期,降雨较多,不利于采收,雨水也使田间病害增加。总之,播种期雨水充足,苗期光雨调和,中后期雨水充足,短时的高温干旱也未对试验造成较大影响,参试品种生长发育正常,试验进展顺利。

2.5 参试品种的主要生物学、经济和生育期性状

2.5.1 生长期 参试品种全生长期为72~81 d(表7),均属鲜食大豆春播型品种。其中对照品种AGS292生育期78 d;K丰77-3生育期最短,为72 d;绿宝石(安)生育期最长,为81 d。

2.5.2 抗病性 田间植株感SMV程度调查结果表明,除在黄陂试验点和黄石试验点部分品种轻度感病外,其他试验点各品种均未出现感病症状。

2.5.3 抗倒伏性 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均未出现倒伏情况,抗倒伏性较好。

2.5.4 产量相关性状 根据室内考种结果(表6、表7),各参试品种的平均株高为32.2~53.2 cm,绿宝石(安)最高,K丰77-3最矮;主茎节数变幅为7.8~10.6个,绿宝石(安)最多,交大615最少;有效分枝数为2.3~3.3个,以浙H0427最多,交大08-3和交大615最少;单株荚数为18.1~23.8个,其中K丰77-3荚数最多,交大08-3最少;单株荚重为40.2~49.5 g,浙H0427最重,交大615最轻;百粒鲜重为70.5~86.8 g,以交大08-3最重,AGS292(CK)最轻。

3 小结

对2013年度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分子检测等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后认为,交大08-26经过两年试验、K丰77-4经过一年的试验都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生长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好、植株综合性状优、口感和商品外观品质优、荚大粒大等特征特性,可于2014年进行生产试验,为申请省级品种审定做准备;浙H0427和交大615等2个品种在试验中表现生长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优、口感和商品外观品质较好,但丰产性稍差,可保留进行年继续试验观察;K丰77-3和浙H0526等2个品种虽然在试验中表现较好,但口感品质一般、丰产性稍差,建议退出试验;交大08-3虽然在试验中表现丰产性较好、生长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优、口感和商品外觀品质较好、荚大粒大,但经分子检测与其他品种相似度较高,不符合继续试验要求;绿宝石(安)在试验中表现丰产性较好、生长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优,但本年度提供的品种纯度不一致,可由选育单位高纯度优质样品后继续进行试验观察;该年度征集的对照品种AGS292在试验中表现丰产性较好、生长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优、口感品质较好,但纯度与实际品种有差异,建议重新提供与AGS292特征特性一致的高纯度的品种或将本试验较好的品种交大08-26作为继续试验的对照。

参考文献:

[1] 熊恒多,刘万里,胡 飞.2012年湖北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2):2840-2843.

[2] 胡 飞,熊恒多,黄子新,等.2011年湖北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2998-3001.

[3] 朱徐燕,庞英华,邹宜静,等.鲜食大豆品种比较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4):769-770.

[4] 张银霞,宋晓华,马宏玮.几个鲜食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引种表现[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50-51.

[5] 宋 亮,石 江,徐云松,等.早熟鲜食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品比试验[J].上海蔬菜,2011(4):23.

[6] 姜信科,姚 俐,穆洪丽,等.我国春播鲜食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果蔬,2009(5):52.

[7] 陈艳秋,陈应志,蔡淑平.2008年辽宁省国家菜用(鲜食)春播大豆区域试验评价[J].大豆科技,2009(5):24-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湖北省品种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种什么品种好?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
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区试报告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