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真童趣落笔生辉

2017-12-25 08:52谭鑫之
江苏教育 2017年19期

【摘要】“有意思”胜过“有意义”。“我手写我口”“我手表我心”的真写作是习作教学的根本要义,也是每一个“语文人”应有的教学姿态。为此,习作教学中应该从真实的任务驱动、真实的情境创设、真实的情感催生入手定位真实写作;用情感的自由喷发、思维的自由驰骋、形式的自由发挥等催生自由表达;同时应该激活童心童趣、尊重儿童语言、鼓励创意表达,从而让童真童趣落笔生辉。

【关键词】真实写作;自由表达;童真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3-0029-03

【作者简介】谭鑫之,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100)校长,高级教师。

学生习作,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交流自己的真实观点,去寻求文化上的美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避免“虚情假意”。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三定”入手,催生学生的真实表达。

一、定位——真实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就是用笔“说”自己的话。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坚持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鼓励他们写真事、抒真情。

1.真实的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特点时率先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作文的任务型指令,以发挥作文题目的引导功能,增强写作的真实性。小学习作任务的设计是学生真实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的习作思维视角“平行”,为学生设计真实的、适合学生的“任务驱动”,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表我心”的目标。[1]如六年级的学生在读完四大名著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习作命题:

四大名著中有许多含有“三”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这种写法叫反复叙事,你能运用这种写法,写自己做某件事情的过程吗?所有习作将送校报编辑部,如果被选中,将会在校报上刊登呢!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正在征集“《红楼梦》中的美食介绍”,一旦录用就有机会跟着节目组去品尝各地的美食,机会难得,大家赶快开动脑筋吧!

这两个习作命题是在学生读完四大名著的基础上设计的,材料是真实的,学生读的体验也是真实的,任务又是具体明确的,因而便于学生进行“真实写作”。

2.真实的情境创设。

作文教学也要“未成曲调先有情”,重视在教学的“前奏”上下功夫,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写作的原动力。

(1)语言再现情境

指导学生写生活中的人和事,教师可根据写作任务,用生动、指向明确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去捕捉真切体验。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可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为学生描述某个场景,可以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在语言的导引下,学生逐渐进入写作任务的世界,催生写作的情感,为“真实写作”夯实基础。

(2)活动展现情境

平时的作文指导课往往被上成理性的写作方法指导课,显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课前或课的起始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些体验活动,那么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如寫一次比赛,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比赛;写一次体验,可以让学生去经历当盲人、护蛋等体验活动;描写大自然美景,可以让学生外出踏青、秋游、摄影……只有让学生经受真实的活动或生活的“洗礼”,学生才能真实记事、绘景、抒情。

(3)媒体呈现情境

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音乐、色彩、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唤醒学生的某种生活记忆或再造想象。这样,不仅渲染了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还拉近了学生的认知与生活、想象的距离,浓缩了时空。

3.真实的情感催生。

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一书中说:“同一件事,同一个物,不同的人内心反应不一样。写作文,要忠于自己的想法、反应,哪怕不一定正确;对作文来讲,那个不一定正确的想法,才是最真实的想法。只有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作文,才能不只写出外在的事件,还写出由它产生的、贴着自己灵魂的情绪与念想。”[2]是的,作文表达只有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才能抒发真情真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扎根生活的土壤,多写一些在生活中见到的真事,多写一些随感而发的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为了避免学生泛泛而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谈对人物行为的看法,可以设想假如当事人是自己又会如何处理……基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再加上自己的换位思考,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定性——自由表达

清代学者王筠主张:“初学作文,必促之使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哮,不受羁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想象中的事物”,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主体。实践也证明,让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能提高写作水平。

1.情感的自由喷发。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热情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习作的“自我场”,鼓励学生尽可能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思想,给儿童的“童言无忌”一个机会。如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起来一听,原来是打雷了。轰隆隆!轰隆隆!这声音太大了,像一只大狮子在生气地大叫。过了一会儿就下雨了,小雨滴们开心地往下跳,地面成了一架很好的‘水琴。”这些都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独特情感的自由喷发,连飞扬出来的文字都是带着体温的。

2.思维的自由驰骋。

儿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思维和感受都贴着“个性”标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习作的自由度,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围绕“小草”可以设计一系列习作话题:低、中年级可以写“美丽的草”“我爱小草”“假如我是小草”“我变成小草”“小草的诉说”等;高年级则可以写“绿草颂”“由草想到的……”以生活为圆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展开作文教学,能将学生的作文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的思维由程式化走向自由。

3.形式的自由发挥。

传统的作文教学,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都是写到作文本上的,写的也必须是一篇文从字顺、结构完整、主题鲜明的文章。然而,只要有利于真实表达作者的思想,形式是可以不拘一格的。如管建刚老师倡导的“作文教学革命”,就是把作文训练融合在自编的《班级作文周报》中,写作就是在为班级写稿,轮流组稿、编稿、出报、读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其实,在QQ中写写说说、编写绘本、在博客上写文章、在微信上发状态、办班级报纸、写广告宣传语等,也都可以是儿童写作的方式。这些新鲜的写作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习作的枯燥、单一,使习作更贴近时代,贴近儿童,从根本上促进了“真实写作”的发生。[3]

三、定调——童真童趣

中国式教育模式下,儿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你要听话”。所谓的“话”里,固然蕴藏了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但于儿童来说,更多的只是意味着一种“解题公式”。至于儿童自己的话,多半是没有人愿意仔细倾听的,久而久之,儿童不仅没有了说话的欲望,甚至就连判断的能力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少学生,从小写作就有一股成人的味道,这种近乎“黑白”的表达与儿童世界的多彩是格格不入的。管建刚老师说:“拿起笔来说话,原是要捧起心灵的钥匙,开启心灵之窗,由此步入人的生命和精神的领域,进行心灵的对接与碰撞,直至冒出火来,流出泪来。”[4]是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将儿童习作拉回童真童趣的轨道,为儿童的诗意人生打好底色。

1.激活童心童趣。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先生曾介绍过两个例子,认为这样的文章能让儿童得到写作的快乐。一个例子是一个两岁零三个月的中国小孩,看了爸爸拿手电照东西,他随后说出了这样的诗:“小手电,拿手上,我把开关打开了,啪,射出一个小太阳。”崔老说这个孩子是个诗人。

另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孩子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下课了,同学们去厕所小便了,我看见有几个同学,把小便小到外面去了,我就对他们说,老师要你们小便小在里面,不是小在外面。”崔老说这些童言无忌的话语多么有趣啊。学生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教师不必为此烦恼,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就是孩子,不要让“有意义”毁了“有意思”,孩子的这些真心话,当然有时很幼稚,但总比无病呻吟的文字更有意义。

2.尊重儿童语言。

老师们都知道,儿童有两种语言,一是“正经话”,一是“伙伴语言”。“正经话”是按照成人的意愿或学着别人说的话,往往比较成熟,缺乏儿童的灵性。而“伙伴语言”即儿童之间的悄悄话,它更生动、形象,更富有儿童的灵性。因此,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多使用“伙伴语言”,让作文多一点活泼的“孩子气”。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引用一些新词,如“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小目标”等,为儿童的习作注入具有时代感的新鲜血液。

3.鼓励创意表达。

出现无童趣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儿童已经能够成人化,而是某些导向出了问题。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的工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小学生如何使用語言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弹琵琶”,让他们运用逆向思维来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彰显习作的独特之处。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老师组织五年级学生观看了一场中日足球比赛的视频。观看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大多数学生,写了比赛的精彩片段。但有一个学生却注意到观众离开后比赛场内留下很多垃圾,并以此为主题写了一篇习作,告诉人们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要保护好环境。

学生独辟蹊径,写出了别人没注意到的现象,视角很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创意的表达。创意表达,就是有意识地写一点新内容,抒发一点新感受,选材新颖一点,构思精巧一点,写法丰富一点,语言本真一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展现童真和灵性。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李冲锋.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基础与情境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2016(33):4-8.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