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策略浅析

2017-12-25 15:04杨爽梁荣武
东方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高校

杨爽++梁荣武

摘要: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类型,其不仅关系着高校的和谐稳定,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从预防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十分重要。高校可从构建预防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

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策略

习近平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而要办好高等教育,就需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是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当下社会矛盾突出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从近年的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类群体事件,因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影响和波及面较广。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体系

预防体系的建立是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复杂,涉及的范围和人员较多。各高校在构建预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在思想认识、制度设计、组织设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管理中要打破“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的思想,提高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详细说明应急的范围、应急组织及职责、应急处置的原则和程序、事件的预警机制等内容;成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的各类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注重群体性事件的防患排查;创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数据库,既可为教师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案例资料,推动群体性事件的量化研究,也能从整体上把握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情况,让教师们从经典案例中学习危机事件的处理技巧;加强危机预防管理队伍的建设,可定期举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在相关培训中设置危机管理情景模拟环节,让教师们在模拟的情景中培养危机管理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但缺乏社会阅历,评价事物的标准较为单一,明辨是非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往往参与意识强但参与能力不足。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它是“预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保障”[1]。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主体和教育的渠道等方面入手。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有时甚至会主导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各高校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其他各门课程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公共政治理论课面临困境,其他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重知识轻育人。各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新模式,其他教师也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运用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学生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有时往往直接起源于利益受损,当利益受损而又缺乏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群体性事件就有可能发生。2014年中国法治报告就指出:相当一部分群体性事件起因于普通的纠纷,但由于纠纷化解渠道不够畅通,最终只能通过群体性事件等渠道寻找出路。朱力也提到,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它大致遵循如下逻辑:“冲突源——导致主体利益受损——主体挫折感产生(主体心理不满意感产生)——否定性言语产生(牢骚、怪话、气话)——否定性行为产生(对其他个体、群体或政府的反抗)”[2]。因此,建立畅通、有序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和信息沟通机制,是预防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倾向于通过常规的渠道来解决受损利益问题,比如寻求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的帮助。如果学生的诉求得到表达、权益得到保障,就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当这些渠道不畅通,或者解决不了学生所关注的实质问题时,他们就有可能采取拉横幅、罢课、游行、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来表达诉求。学生比較关心的利益问题既有个人利益相关问题,也有涉及学校食堂饭菜、收费、停水停电等后勤保障问题。因此,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提升管理的质量,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学生意见的表达,及时妥善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不断开拓、畅通更加多元化和切实可行的表达渠道。

四、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

互联网舆情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大众传媒舆论场上,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使用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不可预见性和非理性情绪感染力较强”[3]等特征,因而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是预防群体性事件不可忽略的环节。

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校园内部,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影响力和有积极教育作用的论坛、BBS、网站等,既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观点和诉求,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舆论的主导权,保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网络在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就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迷惑,从而影响价值判断。因此,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

结语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关系着高校的和谐稳定,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将引发矛盾和冲突的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能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也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权益、维护学校形象,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建嵘.把握突发事件中的社会群体心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63.

[2]段惠方,焦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J].南方论刊,2011,(12):65.

[3]朱力.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J].学海,2009,(1):70.

[4]孙丽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4):98.

作者简介:

杨爽(1988-),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梁荣武(1986-),男,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高校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超临界直流锅炉氧化皮脱落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