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从研究学生开始

2017-12-25 15:59董波
东方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原著立场文言文

董波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的“学生立场”,意味着课堂教学要从研究学生开始。只有读懂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立场转化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与重建中,才能使课堂充满生长感,才能创造出开放高效的课堂生活。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学生立场具体转化

深圳市光明新区五所学校于2014年8月正式加入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本人作为光明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总联络员和语文学科研究的第一梯队骨干教师,和试验团队教师一起,从兴奋、困顿和期待中一路走来,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重建中成长。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老师们学会了以“学生立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这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课堂教学必须从单纯研究学科内容,转变为既研究学科内容、更要研究学生。

“新基础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立场”,意味着课堂教学要从研究学生开始。如何将学生立场转化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与重建中,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案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立场的具体转化的一些做法。

一、将学生立场化入教学设计

学生立场的具体转化,首先要化入教学设计。就是说要基于学情设计教学,要把学生实际状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上课前要了解学生走进课堂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甚至他们当前有哪些情绪纠结,这都要在课堂之前有最严谨的课前研究,并对这些研究后的信息加以处理。做到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要对所任教的课程的前后知识联系了如指掌,哪些过去的知识经验可以迁移使用,哪部分学生会迁移到哪种程度,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有弹性的应对措施。

例如,本人执教的“新基础教育”专家视导研究课《将相和》,关于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下:

1. 首先是课前分析学情。本课教学作为《史记》的名著引读课,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原著。阅读文言文,毫无疑问学生是有困难的,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课文、译文来阅读,基本读懂就好,适时积累一点常用字的用法,如“曰”“之”等,体会到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原著也是可以做到的。从中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读名著、读整本书的兴趣。

2. 然后明确本课的教学具有以下两个提升点:(1)通过阅读《史记》文言文原著,感悟“对照注释、译文”的文言文阅读方法;(2)朗读原著“负荆请罪”片段,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 基于以上情况,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品味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提高阅读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2)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走进原著,初尝文言文閱读,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将学生立场化入教学过程

学生立场的具体转化,关键在于化入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要有对学生生成资源的敏感、捕捉、提炼、再造、利用和生成。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资源、联系目标、促使生成,将之融入教学过程,构建活力课堂。

例如,本人执教的“新基础教育”专家视导研究课《慈母情深》,课堂教学遵循有向开放、交互反馈、动态生成的展开逻辑,片段如下:

1. 有向开放,梳理问题

师:这是预习单上最有代表性的提问,请这几位同学读一读。

(课件出示,五位同学读自己提的问题。)

师:对于这些问题,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可以归类吗?

生①:他们提到了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

生②:作者为什么这样做呢?

师:刚才提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二是“我”的表现。要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2. 交互反馈,动态生成

全班汇报朗读,品味词句间流淌的感情。

生①:读了第13自然段,我会有心酸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位艰苦的母亲。

生②:读了第28自然段,我觉得这是一位支持的母亲。

师:何谓“支持”呢?

生③: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生④: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交互生成,读出这是艰苦、坚持、伟大的母亲,读出“我”的理解母爱、理解母心。)

师:读到情深之处啊,同学们,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解答了吗?

生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出人物的艰苦、支持和伟大。

生②:作者已经感受到慈母的爱,理解了母亲的心。

生③:他一定会努力读书,成长。

师:谁来读一读梁晓声的简介。是啊,慈母情深之处,还表现在助“我”成才!

3. 联系生活,综合运用

师:其实,这样的故事,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请大家交流一下这一次主题活动中的小作文,有《妈妈的手》、《父母的爱》、《我和爸爸妈妈聊一聊》等等,读给同学听一听吧。

三、将学生立场化入反思重建

学生立场的具体转化,还要化入教学的反思重建。既要反思目标,也要反思转化。具体地说,就是要反思课堂上,哪些是意料之中的?哪些是意料之外的?如何推进到下一节课之中?在重建时,要不断地将教学视角从单一的知识教学,转变为指向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恰如叶澜教授所言:“现在,大多数老师研究学科内容的意识远远强于研究学生的意识,但是恰恰只有研究透学生,把握住学生的成长状态,才能做‘人师,才能真正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一起学做人师,学着在课堂里、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研究学生现有的问题和可能达到的高度,从现有的问题走出,让更多的学生从现有的高度走向可能达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信条》,《光明日报》(2017年2月21日)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李政涛吴玉如:《“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原著立场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扬善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草地
网络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