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的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艺术探究

2017-12-25 16:21李佼
东方教育 2017年21期

李佼

卡巴列夫斯基总体来说是一位不那么激进的作曲家,音乐语汇偏向传统。创作大多以苏联现实生活为题材,音乐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较为突出。音乐语言与民歌、革命歌曲、群众歌曲的音调、节奏有密切联系。苏联青少年的形象是他创作的主题之一。全名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苏联的曲作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青年协奏曲也就是《g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深受演奏家喜爱,多次被大提琴演奏家公开表演。这首曲目形式内容很大,有着很简洁的协奏,其中全曲高潮部分略微简短,但更加赋予表现出宏伟的青春情感色彩。整章的旋律流动性很强,变奏及华彩部分具有独特风格技巧,用激烈的旋律情感色彩过度曲目尾声。

关键词:大提琴协奏曲;卡巴列夫斯基;前苏联

二十世纪前苏联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创作主要以苏联现实生活作为题材,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抒情性更强,结合了明朗的色调。他的音乐语言紧密联系着民歌、革命歌曲、群众歌曲的旋律色彩及节奏、情感。同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擅长创作戏剧性、悲剧性作品。他的这首《g 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948~1949),该时期乃是苏联卫国战争刚结束的时期,卡巴列夫斯基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是以这一现实生活题材为主而写。那么,《g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在那个时期所创作作品当中的代表作之一,这也是现实主义和俄罗斯民族音乐结合的代表作。卡巴列夫斯基的的作品为何如此深刻?因为作品中夹杂着俄罗斯民歌的那种特有的沉郁、隐忍和悲怆的格调,蕴含着那充满矛盾冲突的悲剧色彩。

随着十月革命的解放,苏联音乐在崭新的民族平等、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苏联的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这让音乐成为苏联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促使各种音乐的蓬勃发展。 前苏联音乐是多民族音乐的融合,每个民族(加盟国)都紧密相连,他们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他们愿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丰富,使之形成大的苏联民族音乐。所以,我认为前苏联音乐不仅是音符的组成,他们更是民族融合的文化体现。 20 世纪 20 年代—30 年代,前苏联音乐生活进入新的阶段。音乐活动热烈地开展,专业和业余的团体为庆祝革命的胜利组织和进行着各种与之有关的的演出和比赛。并且,大量的相关的音乐作品开始涌现并出演。如:卡巴列夫斯基的合唱与管弦乐《悼念列宁安魂曲》、帕里阿尔维尔的歌剧《达伊西》等。现实主义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如:肖斯坦科维奇《第一交响曲》、卡巴列夫斯基《第二交响曲》等。作曲家在作品中展示了真实、朝气、乐观向上的精神,给苏联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那一时期,因各种音乐活动的踊跃开展,激励着音乐创作者大胆的创作,激励音乐表演者全情投入演出,使得苏联音乐在许多体裁方面积累了珍贵的经验。

在卫国战争结束后,政府迅速恢复了各种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加上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音乐在民众在得到宣传和普及。这一时期,一大批爱国主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出现并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如:卡巴列夫斯基《g 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舍尔巴乔夫《俄罗斯英雄交响曲》等。这一时期,苏联音乐崇尚现实主义、民族性、革命性,这也成就了苏联音乐的发展方向。 前苏联受早期俄罗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十月革命后,多民族的苏联音乐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精髓:历史文明、爱国主义、热衷真实的生活、民族融合,同时又注入新的力量:社会主义现实理论、共产主义理论等。前苏联音乐反映了前苏联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思想信念。前苏联音乐是多民族融合的艺术,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思想下,各民族的文化音乐密切交流,相互学习、影响,共同促进苏联音乐更成熟的发展。卡巴列夫斯基在青年经历国家的多变和发展,让他对音乐充满热情,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多现实主义、民族性的作品,《g 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就是代表作。

巴列夫斯基创作他的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大约是在1948一1949年间,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是作为题献作品献给当时著名的苏联大提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克鲁舍维奇的。一开始,弦乐部分就以低沉急速的拨弦作为引子出现,由此引出大提琴,这段旋律非常流畅动人。一只单簧管在远处作的回应演奏,接着左右两边的弦乐群围绕第一主题作交替的演奏,以便为进一步的展开烘托气氛,音乐情绪不断地高涨,盘旋式地上升最后以强有力的收缩导出管弦乐齐奏的第二主题。大提琴在齐奏中再次出现,远处又听到单簧管亲切动人的回音。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路径有些流于俗套,不过由于旋律的流畅,掩盖了它在结构上单一的感觉,第一乐章在令人回味的第一主题中结束。第二乐章几个逐渐减弱的弦乐和弦,推出大提琴演奏的优美引子,远处可听到乐队的应答,并逐渐减弱,在一阵沉寂之后结束,这段空白为下一乐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演奏空间。快速而极富活力的演奏打破了这沉寂,如平静的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阵雨。这段急速的快奏并不很长,随之大提琴再次以独奏的身份出现,在重复的拨弦中结束。

接下来又是从远处飘出单簧管与大提琴的对话。迷人的俄罗斯化旋律给人印象深刻。随后主题作反复演奏,但节奏不同,结尾非常的干净利落,急速而欢快的旋律将乐曲推上高潮有如电影中的镜头快速切换,到最后的突然形成了定格。

卡巴列夫斯基的创作“青年三部曲”有激情有活力,虽说是为青年所做,但演奏中的的技巧和情感却不只是青年的深度,他是借“青年”的主题创作快速、炫丽的技巧,表达心中的矛盾和思考,演奏是如歌般的旋律体现了民族音乐真实感。在这首作品中能感受到:忧郁的小调创作是他的情感,有柔和又有热烈的音乐旋律是他对社会动荡的内心思考,宽广的和声走向是他的坚定信仰。可以说他的创作思想是真实、丰富而深刻的。

《g 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OP.49,1949 年 3 月 14 日在莫斯科音乐大会堂首演,1952 年由国立音乐出版社出版管弦樂总谱。此曲饱含青春活力,并富于戏剧性,全曲简洁而宏伟,旋律流畅却饱含激情,如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青年一般让人热血沸腾。作曲家在创作了作品后,需要演奏者来诠释其作品,通过演奏向听众传达作曲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作为大提琴演奏者的我,认为详尽地演奏技巧分析和对音乐演绎的探究、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能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能更深刻、准确地诠释作品,能为听众演奏更美的音乐。卡巴列夫斯基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涉及各种音乐体裁。虽然他没有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坦科维奇那般让人觉得无比高大。但,他对苏联音乐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他的创作中有协奏曲、歌剧、交响乐、钢琴小品、清唱剧等各种体裁,创作涉及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多种乐器。他和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共同推动了前苏联音乐的发展。

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充满活力而又带有民族音乐色彩,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画上了浓墨的一笔。这位音乐大师终究在俄罗斯艺术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于此同时这部作品也成为大提琴文库中珍贵的一曲。

参考文献:

[1]津音.苏联大提琴家沙弗兰谈卡巴列夫斯基的协奏曲[J].乐器,1988-02

[2]草音.卡巴列夫斯基和他的大提琴协奏曲[J]. 视听技术,1999-01

[3]寺原伸夫,许婉聆[J] .访卡巴列夫斯基. 中国音乐,1989-04

[4]骆文乔.卡巴列夫斯基g小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演绎研究[J].艺术学位硕士论文,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