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商人如何功成身退

2017-12-26 02:28李光斗
中国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种越国范蠡

文/李光斗

精明的商人如何功成身退

文/李光斗

做商人做到特朗普那样,应该是很多商人的梦想,但是别急着羡慕他。特朗普拥有天才般的经商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他虽已成功地自我营销继而上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功成身退。事实上,他就任以来的表现也确实让人为他的未来捏把汗。商场从来不缺少奇才,但折戟沉沙者也多得不可胜数。

中国历史上完美演绎什么是功成身退的,当属陶朱公范蠡。说起范蠡,我们想到的往往是他与西施的那段迷雾般的美丽爱情故事。但是另一个标签更适合他:中国少有的功成身退的商人,尤其是在深度参与政治之后。论做官,他先后官拜越国和齐国的国相,兴越灭吴,居功至伟;论经商,他可以做到“我不求财而财自来”。一生中三次散尽家财,博得陶朱公的美名。纵观其一生,功成名就,手携佳人,堪称完美。那么这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反向操作

当时的吴国十分强盛,而越国资源贫瘠,地理位置又偏远,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发展潜力。但是范蠡和好朋友文种却反向操作,舍弃了吴国这个大集团,选择了越国这个小公司。这里面有吴国和自己老家楚国是仇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宁可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也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吴国太强盛,人才济济,范蠡和文种本来就是外邦人,没什么门路,很难在吴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越国却是一张白纸,适合一展雄才;拿点原始股。再者,吴国虽然是绩优股,但是常年增值,说不定哪天就“黑天鹅”了,倒不如买只潜力股放心。只要肯耐心等待,加上细致的谋划,越国一定有机会超越吴国。

范蠡信奉道教,坚信“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一生中很少会选择已经圆满的东西,也不爱跟风投资,而是把宝押在那些处在低潮期或者看上去毫无潜力的东西上。仔细观察,其实很多富豪也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巴菲特。

李光斗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长于隐忍

范蠡之所以能在越国有那么大的成绩,不仅是擅长谋略,还有性格方面的原因。聪明人很多,但是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忍耐的不多。

初到越国的范蠡,并不受重视。但是范蠡没有因此感到委屈,他认为自己确实应该虚心了解越国的风土人情,于是踏踏实实地当了五年的基层干部。后来越王勾践兵败,眼看要身首异处的时候,范蠡献上卧薪尝胆的计策,并且心甘情愿地跟随勾践入吴国为奴。这可不是什么美差。勾践是个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范蠡白天尽可能地担下所有的重活,晚上还要给垂头丧气的勾践灌“鸡汤”。

后来吴王夫差发现范蠡是个人才,想挖他做高管,但是被范蠡很清醒地拒绝了,从此勾践更加珍惜范蠡。

进退有度

知道何时进,何时退,这种分寸感不易把握。

越国成功灭吴之后,范蠡的威望已经达到巅峰,勾践要与他平分天下的许诺也到了要兑现的时候了,但是敏锐的范蠡却感受到一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气氛。他清醒地意识到,此时不舍弃名和利,将来恐怕命都没了。

最早范蠡发明“如意”的时候,把它的头部设计成弯曲回头之状,意思是回头即如意,“久受尊名不祥”。范蠡临走前劝说同他一起苦心辅佐夫差多年的知己文种,再不走会被过了“河”的勾践拆桥”,死得很难看。但是文种却不相信。

范蠡走后才几个月,文种就被诬陷丧命,果然死得难看至极。

避嫌以巧

范蠡那么大的官说不做就不做了,还要下海经商,勾践心里肯定嘀咕:范蠡会不会背叛呢?范蠡也知道勾践这厮不大度,为了打消勾践的顾虑,范蠡将家室留在越国,意思是“你有人质你怕啥”。他只带了西施、长子和几个随身仆役离开。结果真应了那句“失去的永远是最好的”,范蠡从一个碍眼的功臣变成遥远的传说。范蠡走后,勾践给范蠡的老婆封了女官;给了范蠡家一块封地;为范蠡立生祠、铸铜像,隔三差五就率领群臣朝拜。别管他是否出于真心,至少做足了面子工程,让天下人觉得他善待功臣。

但是因为范蠡实在是太能干了,一下子成了明星企业家。齐平公一看,这是人才啊,不能错过,于是给范蠡封了相位。

范蠡在齐国待了三年也待不下去了。一方面,范蠡内心深处不愿意扶植一个足以与越国抗衡的齐国,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锋芒太露,招惹其他齐国臣子的嫉恨。于是散尽家财,翩然远去。

打造品牌

太史公夸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意思是每换一次地方,都能很快重新开始,成为当地首富。这话一点都不假。

范蠡离开越国的第一桶金是开荒种地、引海水煮盐换来的。虽然辛苦一些,但是一本万利啊!慢慢地他开始多元化发展,产业布局越来越广泛。在他看来,只要是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生意做。春秋时期各国的特产不同,越国盛产蚕桑,秦人擅长冶炼加工,赵国擅长土木建筑,那时候可没有电商,于是范蠡组织他们互通有无,等于干起了国际贸易。有一次他去了一个小集镇,了解到当地盛产核桃、木耳、肉类、皮毛等,但是当地居民缺少食盐、葛衣麻布、日用杂品等。于是他先用高价收购了当地的特产,再转卖到其他地方,挣了钱后再买回当地所缺之物,然后再卖到当地。因为他收购价格高,所以大家都愿意把东西卖给他。久而久之,很多商人闻风而动,这个地方慢慢发展成一个繁华的集市,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表彰范蠡,当地县令把湖、镇等都以范蠡之名命名。范蠡还很会讲品牌故事,通过他的策划,首次将吃鱼与“吉祥文化”结合起来,诞生了“年年有鱼(余)”的说法。

追求利益最大化一直是商人的本性,但是在范蠡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贪利这个词。离开越国后,范蠡经商只取“什一之利”。少挣点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攒人品。久而久之,陶朱公的威望越来越高,成了知名IP,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他做生意,成就了他“我不求财而财自来”的行商境界。

更难得的是,他不但自己挣钱,还帮助其他人挣钱。古代商人很少会把自己的经商秘笈传授给别人,但是范蠡却广收徒弟,开展免费的商业培训。晋商始祖猗顿曾经是个落魄书生,拜在范蠡门下,很快就发家致富奔向小康。难怪陶朱公成为中国历史上出现年代最早、供奉人群最多的财神!此外,范蠡还慈善事业,他曾经三次裸捐,济世济民,实现了真正的财散人聚。

做商人的时候不贪财,做高官的时候不贪权。范蠡之名通过品牌、钱财和口碑流传千古。

这就是中国商人功成身退的大智慧。——特朗普,你行么?

猜你喜欢
文种越国范蠡
范蠡卖牛
风雨同舟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所长无用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越人造车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