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课堂教学策略

2017-12-26 01:42杨通知田海洋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建构核心

杨通知,田海洋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课堂教学策略

杨通知,田海洋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紧紧围绕语文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以期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课堂教学;策略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时代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也指出了我国课程改革的新方向,那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此背景下,无数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纷纷展开对不同教育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探寻,以此来推动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改革是其中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充分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及其内容,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 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国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核心素养框架总名称“为了新千年学习者的21世纪技能和素养”和欧盟核心素养框架名称“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二者都把核心素养指向21世纪,因而核心素养也被称为“21世纪素养”[1]。它强调的是在21世纪,个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在国内,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地指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从学科视角分析,核心素养不是指某单一学科的素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是对学科素养的综合。钟启泉老先生说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于学科素养的界定需要有三个视点:学科自身特征的独特性、学科教学目标的层级性以及学科自身具有的学科群[3]。由此可见,尽管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独特性,但是其始终为核心素养所统领,只是因各学科特性的差异所承载培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不同罢了。通俗地说,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二者是部分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本条件,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核心素养为指引。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化。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这样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有方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才能落到实处。

2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时代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个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爱国情感,使学生不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发展思维,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4]。语文核心素养是对语文素养的综合,它的培养需要以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基础,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因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养成初步的语文素养,在学习生活中与其他学科素养有机结合,最终成为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个体核心素养,如图1。

图1 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Fig.1 Chinese key competencies elements

2.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学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其本质要求。因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成分。这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逐渐掌握语言的特点,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与素养,并在与人交往交流中不断建构的过程。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建构的关键时期,而语文课程教育教学是他们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语文核心素养。无论是哪个教育阶段 ,语文教育教学都不是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以学生语言的建构与应用作为基本点,通过开展各种语言训练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完成对语言的自我建构,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升。

2.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要素。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脑活动,它与人的语言紧密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部体现,思维是语言产生和形成的的内部机制,语言的建构与应用需要思维作为支撑,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教育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这过程中提升学生语言感受与运用能力。语言学习中渗透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发育与思维的提升,思维的提升反过来有利于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3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构成要素。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自身本就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对其间字词句段篇的欣赏,本身就需要审美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审美过程。语文课本中诗歌、小说、散文等的教学无不需要审美的能力与素养。此外,语文教学中的习作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把对美的欣赏、对生活的感悟付诸于笔尖,挥墨在纸上,形成自己的文章,同样的主题,由于每个人成长经验、生活经历的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不尽相同。这其实是对美的一种创造。

2.4 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同样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学科,语文课本中凝聚了诸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思想精髓,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当代散文,无不烙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印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其实也是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过程。中华民族是个拥有多元文化的民族,语文教育要对文化进行转换,强化文化认同、顺应、同化与融合,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繁衍新的健康的文化,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5]。

3 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3.1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课堂教学策略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通过口语交际、文本阅读、习作及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发音的准确与否,还要注意学生语言的组织是否符合逻辑,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既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又要注意句段篇的组合及其意义,更要注意语篇解读能力的培养;在习作教学中,既要注重文章意义的建构,也要注意行文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在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语文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中,都无可避免地需要语言文字作为媒介,因而既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差异,又要把它们与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联系起来,从而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综合发展。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中:第一,学会蒲、拢、瓣等8个生字。第二,结合全文理解“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这两个教学目标就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

3.2 思想的发展与提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育教学重要的载体,而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要依托于语文课本的教学。通过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与解读,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指批判性的思维。新课标明确要求,在语文文本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勇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本内容及其作者思想感情倾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创设相宜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和期待,更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程序性知识、学生的情趣经验对文本的内容与意义进行自主认知与反思。运用这种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方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训练,让学生经历一次次对语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批判,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3.3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陶醉其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使学生具备发现美、鉴赏美的素养以及高雅的情趣,在学习生活中用审美的素养去寻找美的存在与价值,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人生态度,进而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这就要求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语文教育教学尤其是对语文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审美素养的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对象通常包括文本的语言、意象、意蕴和情感等方面,这些也被称为审美对象。审美过程其实是审美对象作用于审美主体感知器官能动地反映过程。在语文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过程指的是文本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能动地反映过程。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由许多意象组合而成:孤山寺、贾亭、西湖水、莺、暖树(向阳的树)、花、草、白沙堤。学习这首诗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些意象,并将这些意象与作者的情感融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加工、组合,最终形成一幅百花盛开、草长莺飞、春燕啄泥的美丽图画。

3.4 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各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向心力。因此,可以说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过程。“传承”与“理解”需要的是“照着讲”与“接着讲”,“照着讲”的意思是传承文化,“接着讲”的意思是根据时代要求,在理解中发展,在发展中理解[6]。面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重点讲解我国的神话传说与传统节日,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以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内容及来源,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领略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弘扬爱国孝亲、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1]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1-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OB/OL].(2016-02-16) [2017-04-03]. http://wenku.baidu.com.

[3]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5] 冯为民.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36-37.

[6] 冯友兰.新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0.

TheconnotationofChinesekeycompetenciesandclassroomteachingstrategies

YANG Tong-zhi, TIAN Hai-yang

(School of Education, Uniuersity of Kashgar, Kashgar 844000, China)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is the value pursuit of Chinese courses.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mainly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inking, the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of aesthetics,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e. In Chinese teaching, we should us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thinking, aesthetic and cul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key point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meanwhil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literacy and Chinese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Chinese and elaborates the strateg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re litera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 by us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key competencies; Connot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2017-09-12

杨通知(1991-),男,硕士研究生;

田海洋(1968-),男,博士,副教授,硕导。

G633.51

A

1674-8646(2017)23-0178-03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建构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