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心 敬老情
—— 访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

2017-12-26 04:07赵玉莹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密市市委书记老干部局

赵玉莹

公仆心 敬老情
—— 访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

赵玉莹

身为一个山东人,很早就听说过高密,知道这里是莫言的故乡,《红高粱》的故事发生的地方。如今听说这座文化名城老年教育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为此,记者在重阳佳节之际采访了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

采访之前,就听高密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介绍说:“我们的杨书记可是一位大帅哥,而且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见面后,果然名不虚传。眼前的杨书记年轻干练,斯文儒雅,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简直可以做高密市最佳形象代言人。

为了此次采访,高密的有关部门准备了许多材料,可采访一开始,杨建华书记便将稿子放在一边,亲切地说道:“材料你们可以带回去看,今天咱们随便聊。”此言一出,原本有些拘谨的采访气氛顿时轻松了起来。聊起高密的情况,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如数家珍。他说,高密全市人口将近90万,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要多,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如何稳定老年群体,是摆在高密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便是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的重要保障!”说到这里,杨建华的语气有些激动,“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纵观高密市的改革发展历程,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都离不开广大老同志的建言献策、发挥余热、拥护支持!如今,高密市正在积极推动科学转型创新发展,加快成为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进程,更加迫切需要老同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迫切需要发挥老年教育工作的引导、激励、凝聚作用。”

谈起与他结缘已久的老干部工作,杨建华满怀深情:“我们终有一天也会变老,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就算是为了自己,我们也要把老干部工作做好!”这是他的肺腑之言,更是他的切身实践。来高密市之前,杨建华曾担任寿光市委组织部长。当时,得知一些老干部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他非常着急,立即在常委会上作了汇报,市委领导很快作出了回复:“老同志有需求,国家有政策,为什么不赶快落实?没办法落实是能力问题,不想落实就是思想认识问题!”这件事给杨建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场做出承诺:做好老干部工作应遵循一个原则——只要政策允许,一定尽快落实到位,而且就高不就低!这句话很快在老干部中传播开来,一提起杨建华的名字,老同志都竖起大拇指。短短几年间,寿光市的老干部工作风生水起,气象一新。

如今,杨建华的工作千头万绪,却始终把老干部工作和老年教育工作挂在心上。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对我们说,只要有关老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杨书记总是大开绿灯,而且一再告诫他们“老同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别的不说,他来高密这几年,老干部的医药费一年一个台阶,由当初每人每年的8000元增长到如今的19000元,并且还将以每年1000元的幅度递增。每每说起此事,老同志们都特别感动:“1000块钱事小,难得的是杨书记那颗一心为民、尊老敬老的公仆心啊!”

谈到近几年高密市在老年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杨建华感受颇深。他说,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服务老同志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而这项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强化老年教育。党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广大老年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阵地和载体。高密市委老干部局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贯彻“健康、快乐、有为”的教育理念,将设施老化的原党校旧楼改建成了校舍宽敞明亮、教学设施齐全、课程设置完备的现代化老年大学。而整个改建过程并不容易,杨建华回忆道:“当初,工程预算需要300万元左右,有的人认为动用这么多经费改造一幢旧楼没有必要。我却不这么认为,高密当时就缺少这么一处地理位置较好、使用面积合理,能够方便老年人学习的场所。”时任高密市长的杨建华亲自拍板,全力支持老年大学教学楼的改建。整个工程最终投入近400万。学校建成后,受到广大老同志的一致欢迎和高度评价。

几年过去了,如今老年大学报名火爆,一座难求。看到这种情形,杨建华一方面感动于老同志的求学热情,觉得当初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同时也意识到现有的条件远远无法满足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于是,今年7月份,他又提出要在高密市东部城区再建一所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老年大学新校。访谈中,杨建华特别提到了农村的老年人。“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老了不能种地了还得围着孩子和锅台转。我们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不能忘了他们啊!”多么朴实的话语,从中看出一个市委书记对民情的了解、对老百姓的关心。为了让老年教育惠及全社会,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高密的老年教育工作大力向镇街、社区和社团延伸,进一步完善“1+N+X”(以市老年大学为中心,设立N个分校、X个教学点)的老年教育网络;利用单位、乡镇、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有关场所,资源共享,开放办学,打造“半公里教育圈”;针对市老年大学人手少、学员多、任务重的实际问题,为老年大学新增5个编制,遴选优秀工作人员5名,并将年办学经费增加到70万元……杨建华深情地说,老干部局与一般的单位不一样,他们提要求从来不是为本部门,而是从老同志的需求出发,支持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老同志谋福利,就是积德行善!

杨建华(中)陪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到高密市老年大学调研

谈到老年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杨建华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需求最大的、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市场空间也大。老年教育的发展,仅凭政府的力量很难覆盖全社会。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将社会资本合理引入老年教育市场,是全市乃至全国老年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回顾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杨建华感慨万分:“每逢我个人成长的转折点,总有众多老同志帮助、扶持着我,我只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老干部工作和老年教育事业,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猜你喜欢
高密市市委书记老干部局
山东省高密市家纺新材料产业集群情况及发展措施分析
欢迎关注中组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
Teacher's story makes your Thanksgiving
十八大后被“串”起来的落马市委书记
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发展历程
山东省高密市粮食局 扎实推进粮食市场监管创新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把手艺做到极致,PPT也能卖给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市长来我们老区村办公了!”
谈关工委老主任与老干部局局长的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