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法

2017-12-26 04:08王彩芳
东方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

王彩芳

摘要: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载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解决的新课题。就我们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浅谈几点体会。

一、管理之“难”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以往有所下降。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惯,自尊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价值观比较务实,集体观念较为淡漠,加之我们生源的特点,农村的学生占有较大的比例。一些基础薄弱、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相對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缺乏情绪调控及管理能力,易呈现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状态;在困境面前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面对就业的艰辛,不是积极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而是选择逃课、上网等方式回避生存的焦虑;部分学生因心理弹性较差而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自杀轻生的悲剧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

思想道德方面:部分大学生因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大局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出现迷误,个人主义处处凸现,奉献意识较差,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诚信度下滑,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

高校在学生管理机制上,不但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成绩和科技创新能力,更要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健康素质的培育。

二、管理之“变”

搞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看成是“管学生”的错误认识,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的成才着想。要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祖国、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当代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我国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程序、步骤、清楚具体,便于执行的规章制度。学生参与管理的状况如何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又一标志。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本身,尤其在宿舍管理方面。

三、管理之“法”

(一)互动沟通工作法

利用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积极的倾听是开展有效的沟通的重要条件。当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向辅导员表达时,沟通就成功了一半。倾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简单地听,倾听不仅需要耳朵参与,还需要用心、用脑体会和思考。倾听能使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二)情感激励工作法

情感激励工作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符合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

①理想激励。通过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来激励学生为之奋斗。

②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在身边,学生会在观察榜样的言行中,不断地接受来自榜样的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养成优良的品德。

③表彰激励。一个荣誉称号、一件先进事迹的宣传,都会使被表彰的学生获得尊重,会比物质奖励更深入人心,使学生在创造佳绩的热情中,倾注更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④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的意义是永恒的,它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是对被激励者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

(三)自我管理工作法

强化共青团、学生会的教育职能。在共青团员占90%以上的大学生群体中,共青团、学生会充分体现其教育职能。以团支部为单位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启迪。

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学生社团是校园内存在的特殊的文化群体,具有关系广泛、凝聚力强的特点,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补充。通过创办各种社团,引导学生就校园内、社会上热点的问题进行讨论,使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校园文化工作法

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最大作用是促成组织目标和成员理想的一致性以及组织成员间理念和价值观的趋同性,形成组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使组织成员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

(五)心理契约的工作法

心理契约就是个人的奉献与他人(或组织)的获取,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的配合,一种心理上的约定。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类似有形契约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在内在需要上更侧重于精神满足和情感关怀而非物质获得,只有尽可能从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实施激励措施,才能增进学校或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才更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六)网络互动工作法

教育部在高校思政建设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把网络思政建设的形式创新提到了新的高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开放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重要前提,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灵活掌握、合理运用各种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林美璇.中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王勇.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

[3]胡文斌.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