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中威尔逊的民族追寻

2017-12-26 20:28刘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钢琴课祖宗现实意义

摘 要:奥古斯特·威尔逊是当代关戏剧似杰出的非裔美国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钢琴课》中充斥着鬼魂、祖先显灵、神秘宗教仪式的超自然现象。神秘色彩笼罩下的是威尔逊最深刻的情感和最核心的创作思想:号召美国黑人拒绝同化,承认并继承先辈创造的遗产,理直气壮地做美国的“主人翁”。

关键词:祖宗;超自然主义情节;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刘佳(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一、错拜的神灵

在黑人群体中,一直流传着关于威尔逊崇拜错误的上帝的言论帝的言论。威尔逊曾经在创作中多次批判基督教在同化黑人思想、抹杀非洲文化的恶劣行径,认为白人的上帝是不会拯救黑人的。白人奴隶主之所以让黑人参加基督教是为了使他们顺从白人的奴役而不反抗,因此才为他们设立了教堂。从此,基督教成为了同化黑人思想的主要方式。尽管黑人教会在仪式上存在一些非洲文化特点,但其本质仍然是基督教。威尔逊认为黑人忘记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而且信着错误的神”,并因此导致身份危机。威尔逊认为黑人解决身份危机的根本方法是认祖归宗、回归非洲文化。他希望黑人摈弃基督教、回归非洲传统文化的思想在《钢琴课》中有大量体现。

黑人被同化的严重情况在《钢琴课》中有大量体现,博尼斯对待祖传钢琴和“黄狗车皮冤魂”的态度就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这一观点以及黑人思想被同化的残酷现实。母亲在世时,她一直擦钢琴,即使手擦破了也不停,并且用流出的血来擦钢琴。在她眼里这架“钢琴沾满了鲜血”。这“鲜血”指的是因为争夺钢琴引发的一系列人命案,而不是其母擦钢琴留在上面的鲜血。这架钢琴是博尼斯父亲和两个叔父从原来的奴隶主家偷出来的,因此博尼斯父亲被萨特追杀,萨特将其和其他几个黑人被烧死在车皮中。据说,“黄狗车皮冤魂”就是博尼斯父亲和其他罹难黑人死后化作的冤魂。这些冤魂接连显灵,并神奇地杀死了加害于他们的白人以及其他恣意屠杀黑人的白人,最近死在井里淹死的萨特据说就是被他们所杀死的。当地黑人都认为这是“黄狗车皮冤魂”所为,然而博尼斯不仅不相信这些传说,反而怀疑萨特之死是弟弟波伊威利杀死的。博尼斯的这种表现深刻地指出她已经被白人的基督教思想同化的残酷现实。这导致她站在了白人的立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犯法才出现一桩桩血的案件。

放弃基督教对于长期处在基督教中的黑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威尔逊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在经历了许多重大打击后才突然悔悟觉醒。《钢琴课》中的博尼斯为了驱赶萨特鬼魂,请来了基督徒艾佛立借上帝的法力来驱除萨特的鬼魂。但是坚信自己是上帝的使者的艾佛立并没有成功驱散鬼魂。当他口诵《圣经》驱鬼时,后者反而出现并与波伊威利搏斗。在危急时刻,博尼斯终于意识到只有自己的祖先才能拯救自己。她成功呼唤来祖先的英灵,赶走了萨特的鬼魂。威尔逊此部作品的用意在于彰显回归祖先代表的非洲文化对黑人的重要意义,而不是刻意贬低基督教。正如美国黑人女作家帕克斯所言,通过拥抱祖先、认同祖先代表的文化,黑人内心将有一种光,引导他们获得巨大的非洲精神力量。

二、钢琴的象征

该剧中的钢琴是美国的社会财富的象征,而不是一架普普通通的乐器。关于它的所有权的争论涉及“谁是美国的主人”这样的重大问题。萨特鬼魂是美国白人奴隶主思想的化身。白人否认黑人作为一个正常人拥有财富的权利,认为自己优于其他一切种族,不把黑人当人看,只把他们当做可以买卖的物品。而且,黑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奴隶而感到羞耻和自卑等原因,自动放弃了对美国财富的继承权。因此当博尼斯说她看到了萨特的鬼魂时,波伊威利认为“鬼都在她脑袋里”。波伊威利看似简单的话实则揭露了白人奴隶主的思想和黑人奴隶后代严重自卑的心理。该剧的根本冲突和钢琴的象征性意义在最初上映时,大部分观众是没有觉察出来的。因此强烈要求作家交代清楚钢琴最后到底是落在博尼斯的手里还是波伊威利手里。尽管威尔逊被迫修改,但他强调,“我并不关心钢琴的下落,我只关心波伊威利最后展示出敢于和萨特的鬼魂搏斗的勇气”。这显然是威尔逊不愿意冒犯观众(大部分自然是白人)的无奈说法。他真正的想法似乎可以表述为:我真正关心地是黑人能否战胜奴隶后代的自卑心理,继承非洲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努力争取应得的遗产,自信地做美国的主人。

結语:

威尔逊呼吁美国黑人正视自己祖先是奴隶的历史,拒绝被白人主流思想同化,回归祖先创造的文化,继承他们的遗产。这有利于黑人找到自己分裂的文化身份以及黑人的团结。

参考文献:

[1]Wilson, August. The Piano Lesson [M]. New York: Penguin Group, 1990.

[2]法农. 黑皮肤,白面具[M]. 万冰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5.

[3]刘风山. “奥古斯特·威尔逊与他的非洲中心美学.”[J]. 外国文学, 2008(2):51-59.

[4]汪静. 钢琴课[M]. 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9.

[5]王晶、张瑾.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观.”[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6):103-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课祖宗现实意义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被一只鸟喊祖宗
最糟的钢琴课,没有之一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奥尔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中的应用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南海,我的祖宗海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