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导学”模式初探

2017-12-26 02:30陈章泉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导学模式

陈章泉

【摘 要】为了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又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导学”模式正是其中的代表。本文针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导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导学”模式

长久以来,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这种方式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面对着这一教学现状,我们探索将“导学”模式应用在了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教学质量。

一、文言文阅读“导学”模式的阐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导学”模式是基于学案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不足,由师生通力合作,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来认真阅读,了解学习内容的特征,再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调整学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即可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导学”模式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满足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特征。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导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文言文阅读的类型

根据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类型,可以将之分为预习型、新知识型、复习型三类,从具体的实施者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预习型以教师的撰写实施为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新知识型由教师与学生合作来完成撰写,教师负责点拨和释疑;复习型通过师生之间的研讨来共同完成撰写,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案的设计方式

设计目标必须紧扣阅读素材,从整体上呈现出知识的结构的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和整体化,在内容设计方面,要具有梯度性和层次性,根据学生的理解差异逐步加深,做到逐步递进,让学生读懂阅读素材。同时,在设计时,要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优等生可以从学案中获得挑战、一般的学生得到激励、学困生也可以尝到成功带来的欣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信心。

具体在内容上,应该包括阅读目的、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介绍、阅读知识点、正音正句、思考题、阅读小结。学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能将预习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已知储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课堂上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上课时,先播放一首慷慨激昂的音乐,根据音乐节奏,为学生缓缓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这种特定的情境,学生很快走进了磅礴恢弘的赤壁战场中,配以慷慨激昂的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周瑜的非凡气概,渐渐的,音乐开始回落,教师的朗读也越来越低沉,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情绪的变化,理解作者在人生失意时的情感。将朗读与音乐配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与作品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学习兴趣激增,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导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开始前,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学案内容,学案可以由教研组负责完成,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编写速度,也能够避免一人编写出现的漏洞和错误。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学案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具体的学情,如,文言文阅读预习中,学案的介绍会涉及作品与作者的介绍,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集资料,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需要由教师来提供相关的介绍,对于重点内容,用下划线标示,提醒学生再三注意。

对于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将自己阅读活动的感受和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这是学生个性化思维差异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和解惑的参考内容。布鲁纳提出: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在何时、按何种方式予以学生矫正性的反馈。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的点拨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师的点拨并非在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和创新思维能力,讲解内容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将阅读素材中的精要部分再现、总结出来即可。

(四)拓展思维,实现升华

文言文阅读素材有着深刻的人文性特征,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发展的角度审视作品,评估每一部作品的历史局限与发展意义。任何一篇文言文作品,都有其未定点和空白点,他呼唤读者去填充,这种方式让文本内容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在讲解《归园田居》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品中那质朴的语言,再引导学生思考:

陶渊明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描写田园景色?

田园景色的描写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一步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田园生活,通过对“一去”、“本爱”、“无适”、“守拙”等词语的分析感受陶渊明本人的矛盾心情。最后,最整篇作品进行分析,将其置于当时独特的社会环境下,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并联想同时期的作者,在品读、对比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评价方式要面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评价。评价模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学生一起参与评價活动,实现共同发展。在课后导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立相应的文言文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和结果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评价体系的引导下,对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迁移。通过评价,学生付出的努力可以获得教师与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赞扬,心理上可以得到满足,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效,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此外,评价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个性特质,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掌握自我评价的使用方式。在文言文阅读“导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还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记录学生出现较多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发现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薄弱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评价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三、结语

“导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因势利导,将更多的探究机会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予差生更多的关爱,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3)

[2]陈宝红.高中文言文教学新尝试[J].文学教育(上).2017(04)

[3]孟璇璇.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

[4]袁宗仁.曲径通幽,推开文言文教学趣味之窗[J].语文知识.2017(15)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导学模式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探讨高中文言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