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2017-12-26 03:05潘星源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融合信息技术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所渗透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张。近几年,信息技术开始朝着教育领域发展,并拉开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于我国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行研究,总结出了融合发展的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教育模式、学习环境等多个方向都有所创新。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四个阶段展开分析,并对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现代化

一、序言

在教育领域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的深入,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影响程度也在不单的扩大,在我国出台的很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会提及到教育信息化的内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可以对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指引方向,但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下面笔者将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四个阶段展开分析。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起步阶段

在融合的最初阶段,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而言主要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的局限,相关的管理内容也不够完善。一般来说,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软件,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并用PPT来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数的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走过了这一计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也已经形成了规范,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比较的关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展开教育工作的同时都会展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应用阶段

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展开深入的应用的时候,就会开始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带来影响。通过信息技术的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被改变,在培训教师和发展专业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应用阶段,教师可以充分的体会带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可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但是当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到应用阶段的时候,国家和教育部门就不得不去考虑资源和基础设置的建设工作,相关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部分国家所面临的难题。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渡过这一环节并不是难事,且大多的发达国家也已经突破了这一问题的束缚。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家与资源分配不均使得这一阶段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整合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从而调整课堂的氛围,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进行自主的学习,大大的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有益之外,信息技术的深层次使用还帮助教师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现在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处于這一发展阶段,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也已经迈向了整合阶段,这也是我国未来的努力方向。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的创新阶段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最终阶段就是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学的模式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且整个学校的结构也会产生变化和。在这一阶段,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核心,而各个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则是由处理流程来决定的。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少量国家的教育水平可以达到这一层析,其中美国就是代表。美国在2010年就提出要“变革美国教育—技术助力学习”,并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构想,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依旧漫长。

六、整体发展进程分析

通过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已经进入了最高的阶段,各个方面的系统也相对比较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所处的层次并不高,我国除了要不断的加购各种信息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对使用的效果进行考察。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当前还处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整合阶段,距离创新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的水平,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而实现我国的教育现代化。

七、总结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事业,我们看待教育事业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融合实现教育的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目前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还面临挑战,但这同时也是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和资源配置工作,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作者简介:潘星源(2000-),男,河南省郑州市人,职称:高中,单位:郑州四中,专业:电子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夫伟.狄尔泰生命哲学及其当代教育意义[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98-10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李锋,王吉庆.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5.

[4]任友群,吴是瑜,刘欢,郭海骏.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5,(1):97-103.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长春:吉林大学,2009.

[8][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