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插上翅膀 激发写作“洪荒之力”

2017-12-26 20:27许怡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洪荒之力绘本文章

许怡

我的学生曾说:“阅读是一门苦差事,苦于没有素材,不知从何下笔。”也有学生说:“我知道好文章需要细腻的描写,形容词、动词、心理活动描写是文章的调味料,但是这些调味料从何而来,可不是随便几十块就能买回来的……”“写作之苦”于我们班级的学生来说已然达到了聊“写”色变的程度。然而这些问题的因由或许和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阅读是吸收、是汲取,只有当汲取的知识愈发丰盈,才能自然激发学生写作的“洪荒之力”。

一、兴趣引路——迈入阅读的大门

有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日本某机场,一群在老师带领下的日本学生遇到了飞机延误,但在等待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自然地取出自己事先备好的书本开始安静地阅读,基本看不到交头接耳的情况。而一旁的中国孩子则表现得很散乱,有的玩手机、ipad,有的缠着父母,竟没有一个安安静静坐着阅读书本的。确实,不禁让人想到,一些发达国外的教育理念就是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抓起,从小种下阅读的种子。相比国内的孩子,阅读的自主性显然差了很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孩子从儿童时代就没有养成对书籍的喜爱,如果阅读没有成为他一生的精神需要,那么到了少年时期,他的精神就会空虚,似乎不知从哪儿来的坏东西就蓦地出现在他身上。

我认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从小抓起,低年级着重培养孩子对于绘本阅读的兴趣。绘本中生动的画面感往往能够吸引孩子,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带给孩子心灵的畅想,不但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也可以产生心灵的共鸣。鼓动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能力、早期阅读能力和后期学业成绩都有重要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绘本素材,分析绘本特点,细细解读并领悟到绘本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全班共读、师生共读一本书来营造读书氛围。引导學生敏锐地观察、大胆地想象,学生可以共同交流书中的某个人物、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交流书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在交流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还应该是一位语言的激励者。依靠教师的教学机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交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造一个浓厚的氛围,搭建一个语言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思考话题,甚至是提供一个对话的契机。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创造读书的氛围很重要。在我们班,我尝试每隔一两周就会去学校图书馆换一批新书。在班级里实行阅读过关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每一个读完书的孩子可以拿着书本来我这里过关,我会根据书本的目录询问有关书里的问题,通过三、四个问题,学生如果能答的上来,就算过关,并得到一张奖券。一段时间内,读书多的孩子将会得到我亲手选购的新书作为奖励。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激发,利用下课的时间、大课间休息的时间总有许多孩子你追我赶地积极投入阅读。这样的阅读氛围往往也影响着班上一些平时不爱看书的孩子。同学间读的书多了,书中的内容也就自然成为了孩子们课间的谈资,读书的乐趣显而易见,不读书的孩子反倒成了“另类”。一个学期下来,班上有些孩子能读八、九本书,我禁让我感慨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有了阅读兴趣总能挤出时间与书为伴。

二、阅读习惯——激发阅读有效性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对于文字只停留在表面,有时候虽然读完了一篇文章,但是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依然一片茫然。如何一边阅读一边构建起自己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进行和文本的对话呢?我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圈画批注的习惯很重要。圈点、批注首先要有自己的习惯,什么符号带表什么意思,如果只是随意的图画反而会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能够表达文章中心或者段落的中心的句子都属于圈画范围内的。对于句子中的一些能够表达人物情感或者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可以圈画。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可以帮助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帮助找到文章中隐藏的含义。对于一些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是理解课文的依据。阅读的时候笔不离手,养成有重点地圈圈画画,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有效激发阅读有效性。

三、阅读训练——与写作相辅相成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充分关注的是孩子的表达,这也是观察孩子们阅读成效的一种方式。而孩子的表达方式,我认为不该局限于口头表达一种形式,学生的表达可以是读写结合的方式。阅读内容的选择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可以是书本中的内容、可以是报纸上读得的新闻,甚至可以是阅读学生自己的习作。

可以寻找文章中的空白处进行扩写,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意犹未尽之处进行续写,可以结合文章写写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读写结合是对阅读理解的升华。

甚至,对于名家名篇,我们可以关注作者的表达进行句子、段落的仿写。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背景、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关注课文的内容以及理解层面上的认知。如果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模仿段落中的写作手法,那么每一次的阅读都将成为作者和孩子间写作技巧的传授、沟通和内化,什么是写作的重点,哪些内容应该简写,怎样去取材,这些都可以是学生通过阅读自己领略的一种方式,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写作能力的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于某种写作技巧的欣赏,对于某个作者的认同感,同样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产生模仿情绪,提高阅读兴趣。

甚至还可以把文章中结构清晰的句子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比如在教授20课《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晨光熹微,我们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乘车出发,跨过波光粼粼的鲁伏河,穿越苍翠茂密的椰林,向西南奔驰。车行约四小时,到达了距首都最近的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学生在写秋游游记时文章的开头就可以仿写这句句子。交代目的地的地点、游览的时间、路程和路线及自然环境。对于学习薄弱的孩子可以以填空方式来进行仿写。“时间,我们从___地点___乘车出发,跨过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沿途风景)向______,车行______,到达了___________。”学生通过仿写就能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以及结构特点。endprint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将阅读训练与写作相结合,为写作做好铺垫。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将阅读细化,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阅读情感——创造写作素材

有些孩子在阅读文章时往往觉得文字很枯燥,对于文章中情意绵绵的情感流露总是表现得麻木,无法通过自己的阅读与作者感同身受,那么再好的文字也就显得“对牛弹琴”。而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是由于孩子们缺乏情感体验,对于很多事物无法感同身受,无法使他们产生共鸣,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体验。所以,教师尽可能让孩子们多一些情感体验也可以触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有了情感的铺垫,自然而然就会乐于表达。 然而,遗憾的是孩子们拥有的体验和经历却总是太少了。

记得去张堰小学培训期间,有位老师听说我来自石化五小,很感慨地说,听说你们学校有很多的外地学生,一个教室拥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身上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我心里却暗暗有些苦恼,这些本该拥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其实却什么也不知道。

在上完26课《家乡的桥》时,我布置了一项回家作业,让他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家乡的____》为题写一篇小练笔,但是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故乡有什么特色,不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风俗習惯、文化特色。来自安徽的孩子却从未去过黄山,来自四川的却从未领略过九寨沟的山水之美。他们需要从父母的口中了解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让我很是惊讶。语文书上那一篇篇饱含思乡情怀的课文,一首首豪情壮志的爱国诗篇,缺乏了情感的体验,又如何会为之所动呢?

正因为体会太少,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又怎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家乡的桥》、《摇花船》这些文章中饱含的故乡情节,又怎能牵动这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畅所欲言呢?孩子们无法发出肺腑之言,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因此我非常赞同钱理群老师的观点 “我们应该把‘生活在自然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提出来,农村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城市教育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到农村去:不是走马观花的猎奇式的旅游,而是实实在在生活一段时间,和农村孩子一起在泥土里打滚,在山野间疯跑,接受乡村野气和野趣的熏陶,吸取新鲜的空气,这样的自由空间,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他们的阅读表达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读写结合,将阅读细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情感的体验,我相信终究会让孩子们焕然一新,让阅读插上翅膀,激发写作的“洪荒之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洪荒之力绘本文章
绘本
绘本
绘本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