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视野下土家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2017-12-26 22:57夏辉蓉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承

【摘 要】本课题建立在三塘村本土音乐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工作调查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从音乐学的维度对三塘本土音乐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与研究,对系统深入地研究土家音乐文化产生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塘村;土家音乐;传承

一、聚焦白土乡三塘村背景

(一)地理气候

三塘村位于黔江区白土乡西南角,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凉,海拔高达1568米。

(二)建筑设计

三塘人民喜居吊脚楼,为“干栏式”的全木结构,楼的四周铺设走廊。

(三)歌舞习俗

三塘人民个个能歌善舞,平时干活或闲暇时都喜欢唱山歌。本土的锣鼓乐音声嘹亮,气势恢宏,又有动作淳朴且贴近生活极富群众性的三塘摆手舞。

二、三塘村本土音乐田野过程深描

(一)考察实录

日期:2017年1月13日—15日

地点: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4组张秋明家

采访者:夏辉蓉,湖南邵阳人,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

被访对象:寇建设、黄连伍、梁旺友、张秋明、黄兰英、焦小林、付美凤

此次田野,笔者采录了号子、薅草锣鼓歌及孝歌的音乐曲调。有《哭歌》、《望郎歌》等独具三塘特色的山歌,还有《枝枝花》、《五锤锣》两段锣鼓乐。

(二)访谈录

2017年1月13日下午笔者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访谈。

通过此次访谈笔者了解到,三塘村其实拥有丰厚的音乐文化,只是人们还没有去挖掘它。

三、三塘村本土音乐

(一)民间歌曲

1.山歌

曲调单一,歌词由演唱者即兴创作,歌名大多以头句或尾句进行命名。主题有初恋、深情、离别、相思等。

2.劳动歌

(1)号子

分正旗号子和花号子。

有固定的音调,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曲调单一,篇幅自由,常掺杂着“喂呀喂呀”、“左嗬”等衬词。

(2)田歌

①薅草歌:又称薅秧歌,无锣鼓伴奏。

②薅草锣鼓歌:又称薅草号子,常用鼓、铜锣和弄子伴奏。

3.哭歌

亦称“嫁歌”、“哭嫁歌”,是新娘在出嫁时举办哭嫁仪式活动上所唱的抒情歌谣。歌曲句式短小,常伴有大量语气助词,演唱者可自由填词,即兴演唱。

4.仪式歌

(1)上梁歌

主要围绕上梁仪式进行演唱,其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和盘歌对唱,演唱者可即兴发挥,篇幅自由,句子可长可短。可分为砍树做梁、祭梁、开梁口、上梁和抛梁粑五个程序,以说福事为主。

(2)孝歌

由掌堂司主持,其节奏和音调均不改变,并且节奏总和要为“三十二板半”,唱词灵活自由,可自拟自编,结合说和唱的音乐元素,主题是唱《二十四孝》。

仪式由歌头、开坛、请神、和送神四部分组成,时间跨度大,程序繁多。

(二)锣鼓乐

1.打溜子

(1)组合形式

是一种由膜鸣乐器鼓为指挥,结合了体鸣乐器铜锣、弄子和铜钹四人乐队编制的击乐合奏形式。一是由单纯的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清锣鼓乐“四人溜子”;二是由打击乐器与唢呐所形成的“五人溜子”。

(2)曲牌

曲牌繁多,题材广泛,由“引子”和“漏子”两部分组成,以二段式较为多见。“引子”是曲牌的主题部分,“漏子”为各曲通用,通常先演奏两遍引子,然后接漏子,并且后者的速度要比前者稍快。

本土的锣鼓乐没有旋律,书面语为锣鼓谱,口念则叫锣鼓经,常用状音字加以记谱,“长”为铜锣声,“冬”为弄子声,“切”为铜钹闷击声。

(3)适用场合

打溜子作为一种标题音乐,曲谱的标题都十分形象的揭露了该曲的适用场合,大部分溜子曲牌不受场合的限制,也有限定演奏场合和时间的。

2.乐器形制

(1)鼓:膜鸣类乐器,直径33CM,厚约13.5CM,形制圆桶状。

(2)銅锣:击奏体鸣类乐器,直径约36CM,厚约4.5CM,形制如圆盘,背面空心。

(3)弄子:击奏体鸣类乐器,直径12CM,厚约3CM,铜制,外形像圆盘。

(4)铜钹:碰奏体鸣类乐器,直径26CM,厚约3.5CM,为响铜所造,其形制如圆盘,中间凸起像丸状,中央凿一小孔系绳,声音洪亮且穿透力强。

(三) 摆手舞

是土家族在“舍巴节”上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土家语称为“舍巴舞”。 它的表演特色主要在于双手向外侧自然摆动,双脚随着手的变化踏节拍,其舞蹈动作多源自日常生活和农事劳动的演变。

四、三塘村土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

(一)传承现状

作为烤烟基地的三塘村来说,村里的老一辈还有吼唱山歌的习俗,在农忙时、集体劳作时也常唱山歌来解乏逗趣。但土家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三塘村本土音乐以口授声传为主要传承方式,通过家族传承、社会传承和师徒传承三种模式来实现。

传承不规范,据寇师傅讲,该地区的本土音乐大都没有书面文字记载,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二)保护策略

音乐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感性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扎实的实地考证、详实的田野记录及亲身的现场实践来加以传承保护,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加大对三塘音乐史料文献及民间曲谱的编写力度,录制影像、音像资料,对重要传承人实施经济补贴等多方途径来加以保护,实现三塘音乐的完美再现。

指导教师:苏毅苗

参考文献:

[1]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汤飞宇.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李慧丹.土家族“哭嫁歌”——湘西州古丈县实地考察与研究[D].甘肃:苏州大学,2013.

[4]黄丽君.土家族上梁歌的音乐文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3.

[6]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教学[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1):80-85.

[7]袁炳昌.论土家族音乐分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1-2):4-8.

[8]李真贵、黄传舜.论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特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1):92-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