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与发展

2017-12-26 02:21齐津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民俗内涵

齐津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直接反映,是伴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因此在反映民族的文化积淀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首先概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况,进而分析了民族民间舞的语言差异性特点,最后简述了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多元、多样和复杂性,可以为相关人员熟悉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民俗

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概述

民族民间舞在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成,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形态最直接的表现,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主要集中在民间,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间性。此外,民族民间舞是以某种民族特性作为重点而表现的舞蹈形式,主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状态所形成的舞蹈艺术,因而同样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将积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在民族交融中相互促进发展,形成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又呈现出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舞等多种形式。

当前,伴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经济条件的改变,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少数民族区域失传的舞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经过专业人士的发掘、整理和重新介绍后,很多的民族民间舞蹈重新进入艺术表演舞台,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民间舞的语言差异性特点

语言形态的差异代表了民族间思维方式与对世界认知方式的差异,它不仅是民族民间舞蹈之间“类属”属性特征的最重要的因素,亦应是我们确认所有不同舞蹈的“类属”属性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艺术发展中,身体语言与文字语言一样,一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以完成人类文化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新的创造中变化,使语言得到不断的发展。但语言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语言的变革中对原有因素在量上的保持,坚持着民族舞蹈语言的质的规定性。同质的量的积累形成质的鲜明,而异质的量变积累的过度将导致质变。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一个民族、地域、文化传承的特定概念,具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继承与变异是发展传统的两大方面,变异是艺术发展的永恒定律,但不变的是血缘的延续。量变积累使特定的质发生变化,母体便随之消解。因此,如何把握“变”的尺度,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求“不变”是当代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关键,“民族民间舞”作为民族与民俗文化的传统,在这方面的一“统”之“传”,在任何被归于“民族民間舞”的“类属”中的舞蹈千变万化都不能脱离的其“宗”,无论怎样“现代”都不得丧失的“本性”。当代某些民族民间舞蹈灵魂的失落,正是不自觉地在此意义上的“串味”、“走样”。

三、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多元、多样和复杂性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广阔的居住区域和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汉族民间舞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地区特色。北方的传统秧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和山东秧歌之分。南方流行花灯有云南花灯、广西彩调、福建采茶之别。北方的民间舞多具古代刚劲之遗风,南方的民间舞则以绮丽纤巧、婀娜多姿见长。地处黄河、长江之间的淮河地区的花鼓灯,兼取南北之长,形成刚柔相济,男子矫健,女孩俊俏的特色。汉族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龙舞,更是腾空飞舞,千姿百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龙舞、狮舞、高跷、鱼灯等尽显风采。

其它55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小,但居住面积却占中国总面积的50-60%。一些民族居住在草原、高原、山区和边疆等地,自然环境相差很大。这些特点在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反映出来。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各种舞蹈形式。民族杂居地区中,跨民族的舞蹈形式较多,“象脚鼓舞”原是傣族的民间舞蹈,但邻近傣族居住的景颇、阿昌、德昂等地区的民族也盛行“象脚鼓舞”地处西南的苗、壮、侗等民族普遍流行芦笙舞、铜鼓舞和师公舞。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龙舞、狮舞,在侗、布衣、苗、羌等民族中也流传甚广。另外,在我国东北的蒙古、满、达斡尔等族,至今仍有不少萨满祭祀舞蹈的遗存。这些民族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它们表现了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或热情奔放,或轻柔细腻,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并具有淳朴自然的情感特征。

总之,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将在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交融性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来探究它的奥秘。

参考文献:

[1]赵铁春.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z1)

[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民俗内涵
冬季民俗节
活出精致内涵
民俗中的“牛”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民俗节
挖掘习题的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