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玩黑科技

2017-12-27 20:41张凌玮
汽车之友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无人驾驶车队赛车

张凌玮

大学生系列赛事举办至今已经有八年了,虽然今年的电车赛与油车赛都非常精彩,但更加吸引我的却是今年推出的一项新赛事——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简称FSAC。听到无人驾驶这项热门黑科技,估计现在大家都不陌生。除开我们杂志对这项技术的各种报道,网上也有许多关于谷歌、百度这些科技公司的无人车上路测试的热搜新闻,当然那些传统的汽车企业也在近些年的各种车展上用他们的无人驾驶概念车颠覆我们对未来交通的认知。总之,不管我们接受与否,无人驾驶似乎是汽车技术一致认定的发展趋势。甚至在2020年,已经有许多厂商承诺会将自己的半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市场。那么为了给未来中国的汽车技术与工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精英,FSAC的举办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

在11月12-17日,与油车赛和电车赛同期,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支高校代表队,携带各自设计的黑科技无人驾驶赛车来参加FSAC,包括北理工、吉林大学、哈工大、北航、东南大学、合肥工大以及长安大学。虽然,作为第一届比赛,参赛的队伍并不多,但每支车队都努力在比赛中吸取经验,相互学习,并通过这些赛车展示他们对无人驾驶这项技术的理解。关于这7支队伍,除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无人驾驶车队成立的较早,是于2015年9月成立,并且在今年8月以第一辆中国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的身份参加德国赛,其余的几支队伍成立的时间大都在今年上半年,可能相对来讲比较仓促。车队人员方面,人数差距也比较大,比如北理工的车队是由来自5个学院的33名学生组成;而北航的队伍仅由8人组成,其余一些队伍成员则在20人左右;另外,有些队伍的成员比例是本科与研究生各半,有些则全部由本科生来参与。

关于比赛内容这方面,由于也是第一次举办,大家都有点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设置的比赛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制动测试、高速识别追踪测试、8字绕环等这些内容。最终比赛要通过对赛车的底盘性能、智能化程度、判断逻辑、运算速度以及赛车的主题设计、静态展示等环节来决出胜负。在我看来这次大赛的意义本身并不在于比赛的成绩好坏,而在于一个过程,让所有参赛的队员都能在比赛中反复测试自己的赛车,获得经验与历练。

别看就这些简单的测试环节,其实实际在赛场时,每支车队都可能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吉大的赛车对整车重量控制没能把控很好,赛前一直在进行车辆的减重;合肥工大的赛车一开始就没能完成制动测试,原因是运输过程中赛车的电气系统由于颠簸震动造成部分损坏,好在他们及时完成了修复;再比如就是赛车配备的雷达,由于预算有限,不是所有赛车都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而使用图像采集技术的惯导GPS就会因为天气因素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比赛这几天又赶上阴雨雾霾天,会让传感器出现非常大的视觉偏差;当然即便是传感器精度没有问题,在方向校准控制、路径规划以及提高车速方面也给每支车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比赛结果在意料之内,是由北理工的车队赢得了冠军。但就像之前说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参与的同学们也抱持着这种想法抓紧空余时间相互学习、交流,特别是在算法、传感器及雷达参数等方面相互取经,可以说FSAC也给大伙儿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次的赛事,参赛的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像是建立技术共享平台,让所有赛车可以在基础的、模块化的硬件部分适当减少差异化。使用赞助商提供的统一化电池系统,不但可以帮助车队们降低各自的开发成本,也可以让参赛者避免在电池系统的设计制造上花费更多精力,而是在更重要的无人驾驶感知与控制技术上投入更多。

今年是FSAC第一次舉办,虽然参赛的车队不多,比赛项目也有待改进完善,但请对它充满信心,毕竟汽车在拥有了这么久的历史后都还能够不断推陈出新,而我们的无人驾驶以及FSAC赛事还都在起步阶段,它们还有很大的进步与提升空间。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明年的FSAC会有更多有技术、有实力的车队参战,并且带来更加精彩的比赛与更加智能的赛车。

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人驾驶车队赛车
战“疫”需求急呼无人驾驶车冲上前线
春季赛车会
北京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试运行!你敢坐吗?
我家的小赛车
美利达挑战者车队团队出征取得比赛开门红美利达挑战者车队团队出征取得比赛开门红
遥控赛车
无人驾驶飞机
无独有偶 F1历史上另一支“黑马”Wolf车队
我的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