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分析

2017-12-27 07:33魏春玲刘卫明
江苏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小学生

魏春玲+刘卫明

【摘 要】社团是学生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内容多元,范畴广阔。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生群体年龄特点,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四年级教学组,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接受更丰富的锻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整体协调开展社团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社团活动;整体推进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2-0017-02

【作者简介】1.魏春玲,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淮安,223200)教师,一级教师;2.刘卫明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淮安,223200)教师,一级教师。

学生社团活动正成为学生活动新的组织形式,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小学生社团活动,涉及对象为小学生,活动地点和时间多以校园生活为主,并且与学生的课程内容相结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高、素养的提升。但是小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动组织能力有限,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参与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以保证活动的教育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以群体的形式参与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性体验。社团活动的设计,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实现生命的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一、社团活动的基点:年级计划

以年级为整体开展社团活动有其独特的优势,相近年龄的学生有着相似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可能类似也可能相差很大。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活动,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学生,施行双向选择的制度。学期初,年级让学生根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社团参加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指向不同群体的学生,如将具有特长的学生选拔出来,组建有层次的社团梯队。这样的活动开展方式既尊重学生,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社团活动开展更有效。在此基础上,学校举行相应的活动,设置相应的社团,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入,为这些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让不同特长的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让相同特长的学生有了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既让零基础的学生学得会,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高。根据学生情况分层组建社团活动,既有普及的意义,也有提高的作用。科学的设置,规范的保障,年级的计划,有效保证了社团活动的开展。

二、社团活动的規划:整体推进

社团活动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规定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开始到放学为社团活动时间。做到有计划,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年级开设了很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课程,有书法、手工DIY、五彩刮画、健美操、田径、民乐(陶笛)团、合唱团、快板团、舞蹈团、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武术操社团、鼓号队社团、主持人社团等多个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相关的社团学习,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展。

1.结构:立足自主创新,保证社团活动。

一切组织只有在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中才能获得生命力并壮大,社团活动也不例外。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充实活动,实现社团活动的创新,彰显活动的结构性与合理性。在活动中,教师要进一步发挥指导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提高活动的育人价值。让活动不断创新,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升。活动的自主开展,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全面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主体:立足发展规划,提升核心素养。

社团指导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选择,让有特长的教师兼任,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性。指导教师更要立足社团的发展进行规划,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活动开展要根据计划进行活动指导,并要配合阶段性的总结。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能力。将活动作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社团活动是集体性活动,是学生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的平台,更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团员们遇到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们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

3.变式:增强自我认知,激活认知规律。

年级在确定社团活动项目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这既让学生了解社团活动的大概内容,也能充分了解学生喜欢哪些项目,进而让学生选出自己的意向活动。同时,如果学生认为列出的活动都不是心中所期待的,那么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意向社团,进而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让活动更贴近学生。这样安排活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还让本年级的学生有了很好的选择,甚至吸引了其他年级的很多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社团活动根据开展情况,阶段性地及时进行调整,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自我认知,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和自我的认知都比较肤浅,因此对活动的认知也同样如此,那么在活动中要激活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发展,让每一次活动都有效。

三、社团活动的展评:不断完善

社团活动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社团活动的整体规划,更受到社团活动评价的影响。定期进行社团活动成果的展示,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阶段性的社团活动评价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完善指导作用,可以使社团活动持续进行,并且在不断发展中完善。

1.展示:促进学生社会化,推动社团活动。

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去适应,而不是社会适应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社团展示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转变。社团活动展示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年级的社团每个月进行一次展示活动,既是前一阶段活动的总结,也是今后活动的开始。例如智力棋社的总结是分组进行的,共46个学生分成4个组,每个月一次,一学期四次展示。学期末时,年级进行社团活动展示专场活动,让更多的社团爱好者登上学校礼堂的大舞台,让自己的学习所得得到进一步展示。阶段展示和学期总结展示很好地推动了年级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2.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提升社团活动。

总结意味着提升,在不断更新与丰富的过程中,活动在不断完善。活动有指导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有年级整体设计作为基础,有科学管理的保障,有集体的智慧作为依托,有学生作为活动主体,有创新管理机制,社团建设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过程的评价很重要,让教师来总结活动,让学生来评价活动,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过程性的评价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很好地指导这些活动的开展。让社团活动的评价方式多元,走向科学高效。

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更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整体推进社团活动,让社团活动更科学,更具价值,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家长助教探索
高职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思考分析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