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2017-12-28 01:15李浩任
财政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川南经济区财税

李浩任

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李浩任

出于解决产业同质化问题、拓展发展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等现实需要,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具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交通互联日益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及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初步进展等诸多优势,但仍然需要科学系统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本文立足川南经济区发展实际,分析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适用路径和模式,寻找财税支持政策的着力点,并围绕建立一体化市场、跨区域合作、税收征管协同、产业园区共建、做强资本支撑等提出了系统的财税政策建议。

川南经济区 产业一体化 财税政策

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泸州、内江、宜宾4个市(即“川南4市”),28个县(区),幅员面积35268平方公里,2015年经济总量5221亿元,占全省的16.3%,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占全省的18.6%。201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办发〔2016〕62号)将“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作为川南经济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

一、川南经济区的基本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优势制造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川南4市的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011年,川南4市GDP增幅均在15%-16%之间,到2015年除泸州市始终保持11%以上增幅外,其余3市均下降至8%-8.5%之间。但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川南经济区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川南4市GDP在2013年均迈过1000亿元台阶,增幅同全国和全省大趋势保持一致。同时,川南经济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比较GDP最小的自贡市和GDP最大的宜宾市,2011年自贡市的GDP为宜宾市的71.4%,到2015年为74.9%。

(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川南4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有所回落,呈现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泸州市增幅由2011年的37.4%逐步放缓到2015年的10.3%,下降27.1个百分点;自贡市增幅由2011年的34.8%逐步放缓到2015年的7.9%,下降26.9个百分点;宜宾市增幅下降了25.3个百分点,内江市增幅下降了13.2个百分点。从规模来看,川南4市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持续扩大,运行总体平稳。但收入规模存在分化现象,泸州、宜宾2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3年起已超过100亿元,内江、自贡2市收入规模虽然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但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表1 川南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单位:亿元,%

表2 川南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三)产业结构

2015年,内江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9∶59.9∶24.2,增加值排名前5位的支柱产业分别是工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建筑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自贡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58.1∶30.7,增加值排名前5位的支柱产业分别是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宜宾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4.2∶58.3∶27.5,增加值排名前5位的支柱产业分别是白酒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泸州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4∶59.6∶28,增加值排名前5位的支柱产业分别是工业、农林牧渔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体来看,川南4市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第二产业仍然居于支柱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表3 川南经济区2015年三次产业情况 单位:亿元,%

二、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解决产业同质化的客观要求

川南4市均为老工业城市,工业体系比较健全,但是各城市的工业相对集中在机械、食品、酒业、化工、能源等行业,工业结构相似度极高,同构化现象严重,形成了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同的主导产业。如:泸州、宜宾2市的白酒产业趋同;水运港口、航空物流等方面资源分散,缺乏整合;电子商务、高新产业等方面存在重复引进、同质引进的问题。只有切实推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整合分散的资本、人才、自然资源等优势,合理布局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才能使川南经济区获得最大的发展利益。

(二)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

川南经济区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产业园区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同质化、低效益、高能耗的产业项目落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挤压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同时,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趋同,造成城市间产业盲目竞争,自然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不高。此外,川南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各城市加快产业一体化进程,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缓解产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三)打造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各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充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尚未形成。川南经济区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高校众多,人才充足,发展潜力巨大。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跨区域合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布局,科学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对于壮大川南经济区整体经济实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有重要意义。

三、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实施,川南经济区拥有更多承接国家和省级战略项目的机遇。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重大试点项目落户川南,川南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将得到国家财税、金融、国土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助力。201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也为川南经济区各城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交通互联日益完善

川南经济区各城市地理位置十分接近,经过多年的科学规划和大力建设,川南4市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各城市间均有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部分县(市)区之间也实现了高速联网,正在规划或筹建的高速公路、大件公路将进一步消除区域内的交通障碍。同时,川南经济区境内正在建设的城际高铁、成渝客专等,为打造川南1小时经济圈奠定了坚实基础。泸州、宜宾的水运港口和航空港规模不断扩大,川南经济区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四川省出川“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川南经济区已经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城市之间人口流动、货物运输、信息互联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大提高,成为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辐射带动,川南经济区较好地把握了发展机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川南经济区已建成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积聚了一批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电科集团等院校和企业开展了科技联盟合作,对加快区域内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有巨大推动作用。川南经济区内高校众多,有四川理工学院、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

(四)一体化发展取得初步进展

目前,川南经济区各城市之间已签订《川南一卡通建设推进协议》、《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合作》、《川南轨道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川南经济区创投基金合作协议》、《越溪河、沱江、隆昌河流域综合治理合作协议》等五大专项协议,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业、跨区域河流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为川南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建设、模式选择、利益分享等探索了丰富的合作经验。

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早在2006年,四川省就编制出台了《川南经济区区域规划》。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实施,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对此多有研究。

周丽等人(2009)提出,解决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性问题与经济凝聚力不强的唯一有效措施是川南各城市着力于自身产业方向的合理定位,加强分工与协作,增强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形成川南城市群的特色产业格局。

甘蜜等人(2012)通过对川南经济区的工业发展及物流规划进行研究后认为,对川南城市群进行现代物流规划,是进一步发挥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实现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需要,对提升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川南各市应该统筹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发展专业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现代化、高效率的大物流系统,增强区域竞争力。

王小刚(2012)认为,从现有基础看,川南地区在小范围内聚集了几个大城市,有良好的开发基础和条件,是四川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

李后强(2012)认为,长期以来成都市在四川“一城独大”,短期内难以通过发展单一城市达到或接近成都水平。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提升其他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发展较快的川南城市群对于整体提升四川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日益突出。

鲁平俊(2014)认为,川南经济区具有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较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环境宽松等发展优势,但总体上存在经济水平有待提升、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和支撑区域发展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应将建设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作为战略定位之一,推动建立中心城市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作联动的职能体系,集成发挥整体优势,共同带动辐射区域发展。

钟学艳等人(2014)提出了构建川南城市群“三主一辅三过境七联(支)线”的铁路网规划方案,并认为该方案可以加强城市群的对外通道联系,符合川南地区“四轴四核三片区”的发展空间布局,支持川南4个中心城市间“45min”交通圈的形成,为促进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

梳理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社会各界对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政策等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发展必要性、发展框架等宏观领域,以及交通物流等部分具体板块,对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和关注还不够,尤其是立足财税政策角度对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研究讨论较少。因此,本文将围绕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从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入手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五、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分析

1.根据区域空间一体化理论,并结合现实来看,川南经济区同我国大部分区域一样,正处于由“唯一强中心和边缘中心阶段”向“区域空间一体化阶段”过渡的时期,城市之间如同是竞争性企业之间的关系,互相之间的贸易和往来需要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并且相互关系并不稳定。这一阶段是区域经济问题多发阶段,区域战略地位的变迁将产生多种复合的区域利益问题,对于区域利益的争夺也会衍生出地区封锁、重复建设、资源争夺、缺乏合作等问题,亟需通过一体化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而相关财税政策的突破点又在于推进川南经济区市场的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2.根据区域政策理论,川南经济区具有4个特点:(1)均为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活力不足;(2)地处西部,经济不发达;(3)地区间不平衡状况不显著,社会比较安定;(4)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有望立足现有基础在未来实现经济繁荣发展。因此,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目标应该是在协调发展基础上推动高效率发展。

3.根据区域竞争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提高该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制定的财税支持政策应围绕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并将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园区等作为重点支持方向。

4.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川南经济区内部在产业发展方面各有比较优势。同时,从川南经济区整体来看,部分产业在全省或者全国也存在比较优势,制定的财税支持政策应立足比较优势理论,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六、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规范统一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区域一体化市场形成

建立统一开放的一体化市场对于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应将省级层面对川南经济区各城市的财税优惠政策由区域性转向行业性,避免各城市为打造“政策洼地”而盲目恶性竞争,通过坚持行业优惠导向,营造产业公平发展环境。川南经济区各城市之间应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并逐步统一,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在行业准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共服务等方面设立一致标准,统一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人才、资金、产权、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互联,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推进跨区域合作和税收征管协同引导产业合作迁移

产业项目跨区域合作是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指导意见》框架下,由省级层面引导川南经济区各城市提出产业跨区域合作项目和方案,加快协商谈判,明确具体财税利益分配办法。推进各城市税收征管协同,统一办税标准,最终实现川南经济区涉税事项办理同流程、同标准、同时限。简化对川南经济区跨区域经营企业的税收征管程序,促进企业在区域内的迁移和合作经营。推进川南经济区税收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加强数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在川南经济区的实施进度,搭建统一、互联的网络基础,建设统一、高效、安全的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的办税服务。

(三)支持川南经济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腾挪产业发展空间

支持川南经济区推进供给侧机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对于企业松绑减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统筹整合有重要作用。应支持川南经济区各城市着眼区域一盘棋,统筹制定“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清单,有规划、有步骤、有缓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实改革任务同时,确保经济运行、产业发展平稳有序。支持川南经济区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结合起来,让企业轻装上阵、健康运营,让政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为产业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推进产业园区共建支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川南经济区产业园区共建是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应支持川南经济区对现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将获得国家或省特定优惠政策或承接特定试点项目的城市,作为相关领域产业园区落户地,吸引川南经济区内同类产业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搬迁入驻,降低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等生产交易成本。川南经济区各城市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共同建设新的产业园区。园区选址综合考虑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土地资源、人才储备、辐射范围等因素确定。园区共建坚持“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由省级财政和各市按协商比例共同分摊园区建设、设施配套、土地使用、就业补偿、公共服务等成本。共建园区入驻企业产生的财税利益由省与各市按协商办法分享。

(五)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产业投资

按照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要求,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能够为川南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可以设立川南经济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川南经济区重点优势产业类项目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促进产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布局优化,构建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川南经济区PPP项目合作机制,将区域内各城市零、散、小的同类项目进行“打包”,研究制定相对统一的合理利润率、运营期限等,统一规划和推介发布,加强各城市在公共服务、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合作。

(六)加大川南经济区融资支持力度做强产业资本支撑

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投入和融资支持。省级财政在确保财政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度增加川南经济区各城市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大对川南经济区各城市的债券支持力度,将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适度向川南经济区倾斜,一方面为各城市政府减轻偿债压力,腾挪财政资金投向产业发展领域;另一方面为公益性产业类项目提供债券资金支持。整合川南经济区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源,协调推进本土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解决单一地方商业银行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足、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财政金融互动,给予川南经济区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参与产业基金、PPP基金组建,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甘蜜,陈思,黄曦.川南城市群工业发展及其物流规划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2):154-160.

[3]胡宏.打造“川南经济联合体”,发展成渝第三极——专访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J].中国西部,2012(19):38-41.

[4]黄琳.从竞争到合作,川南城市新思维——专访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J].中国西部,2012(19):42-45.

[5]鲁平俊.川南城市群发展现状与发展定位研究[J].商,2014(10):165.

[6]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7]周丽,艾大兵,赵行国.川南城市群发展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74-175.

[8]钟学艳,王贵平,余小英.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铁路网规划方案研究[J].铁路运输与经济,2014(12):58-63.

Study on Financi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e Economic Zone of Southern Sichuan

Li Haoren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e economic zone of southern Sichuan is increasingly standing on account of practical need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dustrial homogeneity,expanding the scope of development,constructing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 and so on.Nowadays,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e economic zone of southern Sichuan still needs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financi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to support though it has many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such as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gradually improving transport network,greatly rai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initial progres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so 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ble ways and modes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the economic zone of southern Sichuan and searches for the focus of financial and taxation support policy basing on the reality of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zone of southern Sichuan and theories of regional spatial integration,regional policy,regional competitiveness,comparative advantage,industrial cluster and so on.It also propounds suggestions of systematic financi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surrounding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market,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coordination,co-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s,strengthening capital support and so on.

Economic Zone of Southern Sichuan;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Financi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四川省财政厅预算处

董丽娟)

F812.7

A

2096-1391(2017)10-0141-08

猜你喜欢
川南经济区财税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川南古叙矿区煤层气资源有利区优选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