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预防大肠癌术后肠粘连的效果研究

2017-12-28 09:22彭方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肠粘连透明质生物膜

陈 汇, 彭方兴, 吴 宸, 罗 亮, 陈 进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胃肠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预防大肠癌术后肠粘连的效果研究

陈 汇, 彭方兴, 吴 宸, 罗 亮, 陈 进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胃肠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 透明质酸钠液; 大肠癌; 肠粘连

肠粘连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是粘连形成的主要原因[1]。以排便、造瘘口或肛门停止排气、腹痛、腹胀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将引发肠梗阻,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透明质酸钠和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均有一定的预防肠粘连效果,但有关其预防效果的报道较少[3]。本研究探讨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预防大肠癌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84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内科学》[4]中大肠癌的诊断标准,且经CT、磁共振及病理学诊断确诊; ② 年龄在35~65岁者; ③ 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④ 初次手术且术后1周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5]: ① 术后1周内发生严重并发症者; ② 严重精神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者; ③ 严重心、肝、肺等功能不全者; ④ 脑血管疾病者; ⑤Dukes B、C期者。84例患者中男53例,女31例; 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4.15±15.91)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2组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在充分止血的基础上,将腹腔内残留的血液及积液并确保腹肌松弛。对照组在手术创面、腹腔、盆腔肠管受损的浆膜粗糙及切口周围腹壁涂抹透明质酸钠液治疗,并进行有效固定。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创面、腹腔、盆腔肠管受损的浆膜粗糙及切口周围腹壁等部位涂抹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生物膜进行治疗,并在大肠癌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预防术后感染。

评价指标: ① 术后恢复情况[6]: 记录2组肠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食时间。② 肠粘连指标[7]: 统计术后1年2组气液平面、气过水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腹痛、腹部压痛、腹胀发生情况以及统计术后1年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术后恢复情况及肠粘连指标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配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下床活动时间及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管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液平面、气过水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及腹痛发生率均显著较低(P<0.05); 2组腹部压痛及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经1年随访, 2组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

表3 2组肠粘连指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腹腔污染和炎症、牵拉钳夹擦拭肠管将损伤浆膜层,腹腔灌注化疗药物及手套上的滑石粉、遗留纱布、缝线等腹腔内异物均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术后粘连,其中大肠癌手术对肠管的影响明显多于其他手术,特别是根治性手术。有时为进行淋巴结清扫,需向上腹部或另一侧挤压肠管,甚至暂时外置肠管,损伤肠管浆膜层,并渗出反应性纤维素,引发粘连,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生理情况下,完整腹膜间皮细胞可将纤溶酶原的活性激活,有效溶解纤维蛋白原,无法形成粘连,但若某种原因中造成腹膜损伤及炎性反应时,将在激活纤溶酶原活性的同时,将损伤间皮细胞,促使纤溶酶原激活抑制无产生,形成永久性纤维粘连。

本研究观察组肠管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有助于患者术后肠管通气,促进术后恢复。透明质酸钠液是腹腔手术中常用的抗粘连作用,以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及氯化钠为敷料,主要通过导管将透明质酸钠液涂抹于组织粗糙面,减少粘连发生。但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仅适用于创面涂布,且必须在充分止血的作用下方可实施。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可通过膜的物理隔离作用分开手术创面及周围组织,有效预防术后粘连,促进术后肠管通气。术后肠粘连治疗是反映行腹部手术的大肠癌患者术后肠粘连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液平面、气过水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及腹痛发生率均较低,而观察组腹部压痛及腹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证实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大肠癌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透明质酸钠可对成纤维细胞的运动和活动性进行抑制。同时,透明质酸钠可促进浆膜间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生理性修复创伤性浆膜,并维持有序修复受损浆膜,防止因组织接触形成纤维蛋白沉积,通常其作用时间仅为3 d; 而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为有效防止成纤维细胞入侵手术创面,对两器官间的相连进行阻止,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可通过膜的物理隔离作用将周围组织及手术创面分开,并形成一自然屏障于手术创面和组织之间[8], 当膜根据设计的时间发生降解后(一般情况下,术后3~5 d渗出反应达到高峰,基本停止渗出时间在10 d后,而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多于2周后进行降解,完全降解约在8周后)。经随访发现, 2组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因此,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比透明质酸钠作用时间更长,进而可有效减少术后粘连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吴小昌, 童国俊, 谢平. 大肠癌组织MAL mRNA、蛋白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J]. 浙江医学, 2017, 39(02): 102-104.

[2] 李秋明, 邱芳华, 林伟苗, 等. 胱抑素C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热带医学, 2017, 17(02): 176-178.

[3] Bourguignon L Y, Wong G, Earle C, et al. Hyaluronan CD44v3 interaction with Oct4- Sox2-N-Anog promotes miR- 302 expression leading to self -renewal, clonal formation, and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cancer stem cells from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Biol Chem, 2012, 287(39): 32800-32824.

[4] 叶任高. 内科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28-430.

[5] 张孝云, 陆静波. 穴位按摩促进大肠癌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05): 705-707.

[6] 王前, 安泽武, 齐洪峰, 等. MUC-1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 (08): 51-54.

[7] Strohlein M A, Bulian D R, Heiss M M. Clinical efficacy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 in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gastric cancer[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11, 11(10): 1505-1508.

[8] 王前, 刘洁, 张培军, 等.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19和癌胚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 23(08): 1099-1102.

R 735.3

A

1672-2353(2017)23-079-02

10.7619/jcmp.201723025

2017-06-28

四川省绵阳市卫生计生委项目(201545)

猜你喜欢
肠粘连透明质生物膜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进展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下1/3皮肤衰老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肉毒素和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眉间纹疗效分析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光动力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