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2017-12-28 09:22李月月黄重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尼龙绳电刀大肠

周 怿, 李月月, 黄重发, 朱 清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消化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周 怿, 李月月, 黄重发, 朱 清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消化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尼龙绳; 高频电刀; 大肠息肉; 并发症

大肠息肉以左半结肠为主,直、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约占83%, 内镜下多以腺瘤性息肉为主[1]。根据息肉性质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密切相关,是癌前期病变,一般称为腺瘤,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处理原则是一旦发现息肉即行摘除临床需进行病理学检查鉴别[2-3]。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案,但高频电刀对粗蒂息肉存在出血和穿孔缺点,套扎则无法回收息肉[4]。本研究分析套扎联合高频电刀术治疗大肠息肉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经内镜检出有大肠息肉并择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大肠息肉高频电刀切除标准,主诉症状包括便秘、腹泻、便血或黏液液便,息肉直径≤2.5 cm, 并排除已明确癌变或转移患者。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4±8.7)岁; 息肉部位: 直肠11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0例,横结肠4例; 息肉直径<2.5 cm, 平均(2.2±0.6) cm; 单发息肉28例,多发22例; 术前病理诊断: 炎性息肉10例,腺瘤性息肉28例,绒毛腺瘤性息肉7例,幼年性息肉5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8.5±7.3)岁; 息肉部位: 直肠10例,乙状结肠24例,降结肠12例,横结肠4例; 息肉直径<2.5 cm, 平均(2.3±0.5) cm; 单发息肉30例,多发20例; 术前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1例,腺瘤性息肉30例,绒毛腺瘤性息肉5例,幼年性息肉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部位、息肉直径、单发性息肉及病理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均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包括术前12 h禁食,同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清洁肠道,术前3~4 h常规口服西甲硅油15 mL并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实施麻醉后,常规置入肠镜,对照组予以单纯高频电刀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刀切除治疗。

对照组: 使用德国erbe生产的ERBE VIO 200D高频电发生器,检查出息肉后在退镜时予以切除。医生根据息肉大小、电切过程及自身经验进行预防出血、穿孔、止血处理,采用高凝电切圈套切除术、电凝电灼术、热活检钳摘除术、活检钳咬除术4种方式,对直径<0.3 cm的小息肉使用氩气刀烧灼法,直径0.3~0.6 cm息肉使用高频电热活检钳术,直径>0.6 cm的息肉使用高频热活检钳或圈套器术。医生可根据手术情况使用0.8%正肾素生理盐水喷洒止血,或使用1∶10 000副肾素生理盐水黏膜下注射止血、高频电凝、氩气烧灼、钛夹止血等。

观察组: 使用MAJ-340尼龙绳、Olypus HX-20U尼龙圈套结扎器,内镜下发现息肉后,使用内镜钳道插入尼龙绳推送器,套住息肉根部,保证圈套位置位于根部,逐渐收紧尼龙绳,并持续3 min左右,直至圈套结扎上部的息肉颜色发绀,呈缺血状态,随后缓慢释放尼龙绳圈,再插入高频电圈套器,在尼龙绳套扎上缘0.5 cm处套住息肉,行高频电切除。2组切除组织需完全回收至病理检查科,术后6个月复查肠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记录2组手术前情况,如术中渗血例数、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并观察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观察随访期间2组创面出血及腹胀、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例数。治疗前后使用肠镜活检钳钳取病变黏膜组织,进行菌群检查, EMB(肠杆菌)、EC(肠球菌)、SB(酵母菌)平皿倒置放入37 ℃厌氧培养箱内, 24 h观察结果; LBS(乳杆菌)则培养72 h, 根据菌落特征及涂片染色计算菌落个数,并以log CFU/g表示。

2 结 果

对照组术中渗血率10.0%, 住院时间(6.5±1.3) d, 观察组渗血率4.0%, 住院时间(6.7±1.4) d,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76.0%, 低于观察组92.0%, 术中出血量(15.4±3.5) mL ,高于观察组(7.6±1.4) 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出血率、腹胀率依次为22.0%、43.3%, 均显著高于观察组8.0%、16.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2组肠穿孔、复发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EMB、EC、S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LBS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肠道菌群比较 Log CFU/g

与术前比较, *P<0.05。

3 讨 论

目前治疗胃肠息肉多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方式众多,单纯机械钳除法、激光、微波、高频电凝切、单纯尼龙绳套扎术等,且技术均相对成熟,临床常结合患者经济情况、病情需要及患者志愿选择最佳手术[5-7]。激光治疗是一门较为先进技术,但价格昂贵,在中国难以普及[8]。高频电凝电切术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运用广泛的方法,与单纯机械钳除法比较,可有效防止息肉切除时引发的出血,但针对宽基或粗蒂息肉,在切除时术中、术后出血和穿孔的风险较高[9]; 尼龙绳套扎原理是通过结扎息肉根部滋养血管,导致息肉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在后期生长过程中逐渐被瘢痕组织取缔,创面愈合,因缺血区域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不会累及肌层,因此术中、术后出血、穿孔概率较小[10-11], 但此方法亦具有不足之处,套扎前需进行活检,造成活检处渗血,影响视野,其次,如套扎不充分,可出现套扎圈松脱现象,也无法回收息肉组织,是临床漏诊、手术失败及遗漏息肉恶性病变的风险所在[12-14]。

术式的选择对肠道菌群亦可产生一定影响,肠道内多种细菌相互共生、相互拮抗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15], 临床将其分为腔菌群和膜菌群,其中膜菌群具有空间占位保护效应,也是肠道定植抗力的重要因素,大肠息肉患者主要表现为EMC、EC、SB略微升高,甚至无明显变化,这可能是和肠道疾病相关,但手术刺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因此术式的选择较为重要[16-17]。作者所在科室经过临床探讨,认为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可结合二者手术优点,对直径大、宽基、粗蒂的息肉组织先试行套扎,随后电凝切除,高频电刀通过电能转换热能,切除息肉组织,同时通过烧灼凝固效果迅速达到止血效果,可显著降低套扎出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魏尉等[18]通过82例结肠巨大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术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使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治疗,较单纯使用高频电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且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2.5%, 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本研究观察组复发率2.0%, 与观察组6.0%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样本数目小,其次是随访时间较为短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复发率。研究还显示,2组肠穿孔发生率及术中渗血、住院时间、肠道菌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术式均有一定可取之处,治疗大肠息肉时可有效避免术中渗血发生,但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实行套扎息肉基底部后能避免过多正常肠黏膜细胞被套扎,并且尼龙绳对息肉较粗的滋养血管起到直接阻断作用,在降低肠穿孔概率同时保证了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提高疗效[19-20]。

在临床操作中,医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 术前患者肠道需准备充分,必要时术中可予以CO2气体减轻肠壁持续性扩张,从而降低术后腹胀、腹痛发生率; ② 尼龙绳套扎需在息肉基底部0.5 cm处,在观察息肉颜色发绀发紫后才可缓慢放出尼龙绳; ③ 注意圈套器使用力度,避免机械切割; ④ 套扎后应选择合适的功率,电凝电切交替使用,避免周围组织灼伤[21]。

[1] 高先春, 刘俊, 任宏宇.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筛查及定性诊断进展[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4): 472-476.

[2] 王屹然. 无痛内镜下氩气刀切除胃肠息肉癌变患者的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9): 982-984.

[3] 陈慕维, 植中敬.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4): 1538-1540.

[4] 张秋琴, 左艳, 刘懿.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1): 82-83.

[5] 严士玲. 老年患者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四川医学, 2013, 34(1): 176-177.

[6] 陈立敏, 杨国常, 李颖欣, 等. 胃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内镜治疗效果[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3): 199-201.

[7] 陈珊杰, 陈云云. 胃息肉内镜下钳夹活检术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5): 613-615.

[8] 陈朝霞, 段进粮, 黄妙娟, 等. 微波联合尼龙绳套扎和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 196-197.

[9] 张凌云, 姜永梅, 纪风芝, 等. 大肠息肉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后处理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 24(13): 2087-2092.

[10] 冯春, 张旭, 房玉亮, 等. 尼龙绳技术在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 31(10): 593-595.

[11] 孙庆悦.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切与皮圈套扎结合治疗贲门息肉[J]. 中国医刊, 2013, 48(12): 57-58.

[12] 贠雅玲, 刘萍.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小儿结肠粗蒂息肉[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8(5): 568-569.

[13] 李琴, 胥明, 郑萍.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5): 473-473.

[14] 盛娟, 张华杰, 余福兵, 等. 尼龙绳套扎和金属止血夹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7): 743-745.

[15] 王陆军, 沈晖, 田所礼. 4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0): 58-58.

[16] 黄智清, 张诚华, 施建设, 等.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肝癌切除术后肝损害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2): 92-96.

[17] 李旭颖, 孙涛. 肠道微生态与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探讨[J]. 生物技术通讯, 2015, 26(2): 291-293.

[18] 魏尉, 王霆宇, 李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巨大息肉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13): 92-94.

[19] 屈银宗, 黄景荣, 余贻汉, 等. 尼龙绳和钛夹在大肠粗蒂息肉切除过程中的风险评估[J]. 临床内科杂志, 2013, 30(6): 413-414.

[20] 张秋琴, 左艳, 刘懿.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1): 82-83.

[21] 刘天宇, 姚勇, 唐毅, 等. 大肠息肉经肠镜治疗的临床探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 22(S1): 34-35.

R 574.6

A

1672-2353(2017)23-140-02

10.7619/jcmp.201723053

2017-07-1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02782)

朱清

猜你喜欢
尼龙绳电刀大肠
“带刻度”尼龙绳装置在肠道带蒂息肉尼龙绳套扎术中的应用价值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尼龙绳装置艺术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在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绽放的精灵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高频电刀在犬瞬膜外翻手术中的运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