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对断指再植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017-12-28 09:22黄利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端端正常率患指

黄利民, 高 健, 赵 欣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 手外科, 辽宁 抚顺, 113001)

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对断指再植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黄利民, 高 健, 赵 欣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 手外科, 辽宁 抚顺, 113001)

断指; 再植手术; 血管吻合; 疗效

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指断离后进行再植术成败的关键,再植术的成功与否与血管修复的质量及数量密切相关[1]。断指再植术是指在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将血供重建使断指重新接回到原位,恢复指体的局部血液循环,让指体成活且使其生理功能恢复[2]。血管端端吻合法、端侧吻合法、血管移植法、剪开套接法及邻指血管转位法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断指血管吻合方法[3]。而本研究对传统血管端端吻合法和改良血管套接法治疗断指再植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手指断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完全离断的诊断标准。对照组39例(54指),男21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5.59±2.36)岁,受伤原因: 29指机械性压砸伤,20指撕脱伤,5指炮炸伤; 断指情况: 拇指13指、食指15指、中指13指、环指9指、小指4指。观察组39例(62指),男20例,女19例,年龄22~65岁,平均(45.61±2.34)岁,受伤原因: 32指机械性压砸伤,24指撕脱伤,6指炮炸伤; 断指情况: 拇指16指、食指17指、中指14指、环指10指、小指5指。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血管端端吻合法进行断指再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血管套接法进行断指再植术治疗。2组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采取臂丛神经麻醉,麻醉后先刷洗伤指断端,再于0.1%洗必泰中浸泡10 min, 后用2.5%碘伏消毒,手术清创处理在显微镜下进行,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剪除失活或被污染的组织部分,清除血管吻合口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使周围组织的肿胀症状减轻从而避免吻合口受到压迫,在剪除吻合口周围的血管外膜,并依次再植患者的断指肌腱、骨骼、背侧皮肤、背静脉以及指神经、指动脉与掌侧皮肤等,注意再植指尖时不缝合肌腱,术后处理常规采用用抗凝及抗血管痉挛药物。

对照组: 先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使邻近关节保持半屈位,检查血流状况,如剪除损伤部分时观察动脉近端是否有活动性喷血,用血管镊血管断端夹住将外膜向外牵拉并剪去剥除血管外膜,注意不要损伤到血管壁,修剪整齐两侧断端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对两断端的管腔进行冲洗,使凝血块冲出,后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血管吻合。一般直径<2 mm者采用间断缝合法, >2 mm者用连续缝合。

观察组: 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先充分显露吻合口血管,用显微镊扩张套端血管,需先修剪套入端血管的套入端外膜,沿套端血管上侧纵行剪开,长度为略长或等长于血管外径,一般缝合血管时需4针,第1针全层缝合套端剪口的顶部与其相对应端,第2针缝合于套端与对侧套入端第1针重叠的位置,即距离略长或等长于血管外径的位置,仅缝合套入端的外膜、中层,以垂直于管腔方向为进针方向,全层缝合套端并打结; 后分别将剪开的套端的相对应游离血管壁与套入端血管壁张开一定角度进行第3、4针缝合,套入端血管管径的大小调整角度,以避免套入端血管在套接缝合后引起狭窄,缝合时仅缝套入端血管外膜及中层,将全层缝合套端。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于术后2、12、24及48 h对2组患者患指的疼痛程度评价。采用1条10 cm的纸上横线进行评估,以横线的“0”端为无痛,横线的“10”端为剧痛,让患者在横线上根据自我感觉将疼痛程度标出,0分为无疼痛;<3为轻微疼痛; 4~7分为中度疼痛; 8~10分为重度疼痛。

比较2组患者术后72 h患指温度差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颜色正常率及张力正常率等血运情况[5]。温度差异: 用皮温仪测量与相邻指皮肤的温度差异;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按压局部皮肤观察颜色变化,局部皮肤颜色撤除压力后由白转红的时间; 颜色正常率: 局部皮肤颜色红润为正常; 张力正常率: 相同或微高于正常皮肤者为正常。

观察患者患指术后1 d、4 d、1周的局部微循环检测值,同时测量其经皮氧分压[6]。选用仪器PF5001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取健侧手指与伤指的相同位置测量微循环量,并以此为基线值,比较结果差异以%表示,数值越大说明差距越大; 采用型号PF5000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测量患者患指经皮氧分压。统计2组患者患指的成活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12、24及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分

与观察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患指血运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72 h患指温度差异为(2.14±0.17) ℃, 显著低于对照组温度差异(3.46±0.21) ℃(P<0.05); 观察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0.98±0.15) s, 与对照组(1.28±0.23) s相比显著缩短(P<0.05); 观察组颜色正常率及张力正常率分别为95.16%(59/62)、96.77%(60/62), 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44/54)、83.33%(45/54)(P<0.05)。

2.3 2组患者术后患指微循环检测值及经皮氧分压情况比较

术后1 d、4 d、1周,观察组的局部微循环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经皮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3。观察组患指成活率为96.77%(60/6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

表2 2组患者术后患指微循环检测值比较 %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3 2组患者术后患指经皮氧分压情况比较 mmHg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纤维外科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了断指再植技术,目前其成功率已达到90% 以上[7]。患者对术后伤指的外形与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指尽快恢复完整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指体离断脱离人体由于缺少血液的滋养便成为坏死的组织,血管的吻合主要是为了使断指吻合对接离断创面,而吻合后的情况将对断指再植术后的恢复效果直接产生影响[9]。

本研究探讨传统血管端端吻合法和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术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2、12、24及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2 h患指温度差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颜色正常率及张力正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 d、4 d、1周观察组的局部微循环检测值及经皮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端端吻合法相比更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患指的局部血运情况。改良血管套接法缝合针数少,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血管损伤,为再植成活减提供有利条件,这与王海龙等[10]研究结果一致。机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关系着其是否可以使局部保持正常功能,创伤是否得以痊愈[11]。因此,为保证血管吻合质量保持充足的血液量对机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术中应严格遵守吻合口的血管口径需基本保持一致,正确、稳妥的进行缝合等原则[12]。改良血管套接法与传统的血管端端吻合术相比,能够使患指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局部血液微循环情改善,患指的局部经皮氧分压提高,从而促进患指恢复[13]。

[1] 张文龙, 董乐乐. 吻合血管再植Ⅲ型末节断指临床体会[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29(6): 51-52.

[2] 喜占荣, 彭鹏, 张典颖, 等. 离断远端缺乏可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28例[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 34(1): 61-62.

[3] 余超群, 黄东, 邱斌, 等. 单侧指动脉结扎在无静脉可吻合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5, 36(3): 391-392.

[4] 周蕾, 陈月珍, 冯祯根, 等. 针刺治疗断指再植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5, 35(7): 677-680.

[5] 李建军, 肖春霞, 乔秀娟. 自制对比卡的制作与在断指再植围手术期血液循环观察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5): 462-464.

[6] 王磊, 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端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术术后恢复的对比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1): 87-91.

[7] 丁健, 王珑, 陶先耀, 等. 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再植术的疗效分析[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 39(1): 82-84.

[8] 叶兰英, 朱桂娟. 断指再植患者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5): 1431-1432.

[9] 王丰慧, 黄斌, 杨志卫, 等. 手指末节断离伤再植及掌侧静脉吻合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6): 1797-1799.

[10] 王海龙, 于晓杰, 王鹏, 等. 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端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术术后恢复中的对比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13): 1538-1540

[11] 张雁, 沈小芳, 施海峰, 等. 黄芪勇安汤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新生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4): 295-298.

[12] 高登科, 张东, 王嵘.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培训[J]. 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2): 173-176.

[13] 王琪. 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术中患指局部血液微循环和经皮氧分压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9): 84-85

R 658.1

A

1672-2353(2017)23-155-03

10.7619/jcmp.201723060

2017-06-03

猜你喜欢
端端正常率患指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和营止痛汤治疗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患指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端端:我在端午节过生日
我的“监护人”
“十三五”全国续建新建机场74个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0%
宠物相伴,成就小小男子汉
2014年我国航班正常率仅六成
弹响指 自我推拿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