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旋切术与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c4~c6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7-12-28 09:22姜海军杜建青刘彦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腔镜微创下肢

姜海军, 张 弘, 杜建青, 赵 博, 杨 植, 陈 磊, 尹 晶, 刘彦春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1. 血管普外科; 2. 输血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透光旋切术与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c4~c6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比较

姜海军1, 张 弘1, 杜建青1, 赵 博2, 杨 植1, 陈 磊1, 尹 晶1, 刘彦春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1. 血管普外科; 2. 输血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透光旋切术; 腔内激光灼闭术; 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血管外科静脉疾病[1]。本研究比较单纯透光旋切术、单纯腔内激光灼闭术、透光旋切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和腔内激光灼闭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c4~c6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200例。纳入标准: 经诊断证实为c 4~c 6级单侧下肢静脉曲张,彩超下均不存在深静脉阻塞性的改变,且心、肝、肾等不存在严重病变。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单纯透光旋切术)、B组(单纯腔内激光灼闭术)、C组(透光旋切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和D组(腔内激光灼闭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每组50 例。A组患者年龄为(54.5±7.8)岁,病程(7.5±2.9)年; B组患者年龄(55.1±8.2)岁,病程(7.7±3.6)年; C组患者平均(57.1±6.3)岁,病程(7.2±4.0)年; D组患者平均(56.3±5.3)岁,病程(6.9±3.4)年。4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4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且术后处理均为术后患肢加压包扎3周,出院后穿弹力袜6个月,对于长时间站立的劳动者,延长穿弹力袜时间以降低复发率。

腔内激光灼闭术: 患者平卧位,于腹股沟搏动点内侧切口,结扎各属支,于大隐静脉和股静脉汇合处下方1.0 cm处结扎大隐静脉的根部。套管针在内踝偏上部位行大隐静脉穿刺,超滑导丝放置在大隐静脉主干部位,再放置5F直头导管,然后导丝取出。导入激光导丝,功率为11 W, 脉冲时间设定是1 s, 时间间隔为1 s; 发射激光的同时再将光纤逐渐撤出,每次脉冲撤出长度为0.5 cm, 同时用纱布沿着大隐静脉走行加压让静脉壁闭合。对于下肢静脉散在静脉曲张,进行多点的穿刺,行腔内激光灼闭术。

透光旋切术: 结扎方法和腔内激光灼闭术相同。在内踝上方做切口,于大隐静脉远断端放置抽剥器到腹股沟断端部位,从近及远抽剥大隐静脉主干,然后使用Trivex旋切刀对静脉曲张团进行处理。

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 于胫骨粗隆下方6 cm和胫骨内侧4 cm做横切口,切开深筋膜,插入Trocar和腔镜,充气保持压力在14 mmHg左右。于第一切口插入Trocar, 放置分离棒,在腔镜引导下,在深筋膜下方分离疏松结缔组织和交通静脉,采用电凝钩或双极电凝离断,取出器械,放出二氧化碳,缝合切口。

疗效评价分为治愈、显效、无效。手术相关指标: 手术耗时、切口个数、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

2 结 果

A组手术时间最短, D组手术时间最长, 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方面, C组和D组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 4组切口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 C、D组手术恢复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5)。见表1。A组出现皮下血肿最多, C和D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皮下硬结最多, C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3、6个月随访,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3个月时4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6个月, C组和D组大隐静脉主干闭塞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见表3。

表1 4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A组比较, *P<0.05; 与B组比较, #P<0.05; 与C组比较, △P<0.05。

表2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与A组比较, *P<0.05; 与B组比较, #P<0.05。

表3 术后3、6个月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比较[n(%)]

与A组比较, *P<0.05; 与B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静脉性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大隐静脉曲张,其中造成静脉曲张的病变是由于下肢静脉压力过高[2]。因此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者重体力劳动者、孕妇和经常性便秘的患者,晚期病变极度恶化时能够导致足部发生溃疡、皮肤色素沉着甚至静脉血栓形成,若足部发生感染溃烂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患者生活质量也会急剧下降[3]。

目前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对象: 全身状况差、疾病史多且对手术不能耐受的患者或者是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 临床表现轻微或仅有局部病变。这些患者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药物减轻症状和疼痛,但目前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对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虽然效果确切,但是造成的损伤(切口大、出血多、周围组织损伤等)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大隐静脉的微创手术方式也逐渐增多,包括腔内激光灼闭术、腔内射频消融术、透光旋切术以及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这些微创手术共同特点就是损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4-5]。

虽然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优势明显,但是仅仅采用某一种微创手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是将某两种微创手术与采用单一微创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方面,单纯治疗A和B组显著多于联合治疗C和D组(P<0.05); 手术时间为A组最短, D组最长(P<0.05); 切口个数4组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D组恢复最快, A和B组恢复最慢(P<0.05); 术后并发症方面, A组出现皮下血肿最多, D组最少(P<0.05); B组皮下硬结最多, C组最少(P<0.05); 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4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6个月, C和D组大隐静脉主干闭塞率显著高于A和B组(P<0.05)。

总之,腔内激光灼闭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以及透光旋切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的治疗效果确切,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少,术后随访情况良好[6-9], 值得临床推广。

[1] Chen Y, Peng W, Raffetto J D, 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Remodeling of Lower Extremity Veins and Chronic Venous Disease[J]. Prog Mol Biol Transl Sci, 2017, 147: 267-299.

[2] 陈涛, 杨镛, 杨国凯, 等. 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09): 841-844.

[3] Stott A. The Effectiveness of Debridement for Venous Leg Ulcers[J]. Am J Nurs, 2016, 116(9): 63-8.

[4] 郝晓霞, 花蕾. 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围术期的护理[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02): 118-119.

[5] 钱松屹, 刘鹏, 叶志东, 等. 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170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 34(12): 1171-1174.

[6] 吴田方, 代远斌, 赵渝. 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03): 279-282.

[7] 李春, 余朝文, 宋涛, 等. 改良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96例经验总结[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2): 1926-1928.

[8] 何涛, 屈碧辉, 胡敏, 等. 腔内激光灼闭术、静脉旋切术、传统剥前术治疗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2): 5539-5541.

[9] 陈磊, 高建国, 张青云, 等. 静脉腔内激光灼闭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4, 54(23): 89-91.

R 658.3

A

1672-2353(2017)23-160-02

10.7619/jcmp.201723062

2017-07-06

陈磊

猜你喜欢
腔镜微创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