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下椎间孔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2017-12-28 09:22杨馥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变性

李 博, 杨馥玮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不同麻醉方式下椎间孔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李 博, 杨馥玮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麻醉方式; 椎间孔镜;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以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为主。开放手术作为临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传统术式,对机体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接受度低[3]。随着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疗效显著,但针对不同麻醉方式下开展椎间孔镜治疗效果的差异尚无较多报道[4]。本研究为提高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条件下实施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入选标准。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5±6.2)岁; 病程1~9年,平均病程(4.3±1.2)年。研究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8±5.7)岁; 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1.6)年。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见文献[5], 排除标准见文献[6]。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术治疗,行全身麻醉,采侧卧位,在C臂X线透视条件下进行标定,明确穿刺位置,后于患者椎间开展穿刺,将穿刺针和患者脊柱形成45°夹角; 成功完成穿刺后,于患者关节周围注射1%利多卡因3 mL; 再顺着穿刺点位置由患者硬膜前间隙位置插入导丝,将导丝作为中心点,做长约1 cm切口; 将穿刺针芯退出,采用环锯将椎间孔扩大,并将椎间孔镜置入。再注入适量造影剂实施椎间盘造影,对患者的病灶椎管相关情况进行探查; 对病灶处黄韧带、突出骨质增生组织进行清理,射频消融残余髓核组织,并开展纤维环成型术。于椎间孔镜帮助下,运用大小不同的镜下咬骨钳将患者体内突出骨质增生组织逐一摘除,通过射频消融技术开展间盘、神经根管成型术。术毕将工作套管去除,缝合切口,并常规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7]。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术治疗,行硬膜外麻醉,术前30 min给予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2 g, 进入手术室开展静脉通道并输液,监测患者心率及动脉血压、心电图,在患者L1~2椎间隙为穿刺点,并进入硬膜外腔穿刺头端置管3~4 cm, 采侧卧位,并给予2%利多卡因5 mL。后实施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术治疗,手术方法同研究组。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变化、并发症发生率。① 疼痛[8]: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进行判定[5], 用0~10分表示患者疼痛程度,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最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② 并发症[9]: 包括切口感染、硬膜粘连、骨纤维增生、健侧肢体抽搐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麻醉后5 h, 2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略低于对照组的14.00% (P>0.05)。见表3。

表1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h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

与麻醉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作为常见的中老年骨质退变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漫长,临床治愈难度大[10]。研究[11]发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多因患者的腰椎中央椎管及侧隐窝、骨神经根管、椎间孔阻滞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患者骨骼及纤维结构形态、容积发生异常,进而造成患者单一或多个平面内管腔内径产生狭窄症状,使患者血管、神经组织相关活动空间受到压缩。传统临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以开放式全椎板切除术为主,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高,患者术后易发生意外感染,患者难以接受。

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能在内窥镜直视条件下清晰探查髓核及硬膜囊、神经根、增生骨组织,同时能利用各种手术器械摘除突出组织,在镜下去除骨质,并采用射频电极对破损纤维环进行修复,消除神经压迫产生的疼痛,具有手术创伤小及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康复快等微创优势[12]。但相关研究[13]发现,手术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疗效存在一定影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作为腰椎手术常用麻醉方式,其中全身麻醉能抑制、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且抑制是可逆的,在药物被代谢或排出体外后,患者神志及反射逐渐恢复,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及有效性、安全性。但全身麻醉期间患者可产生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故需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合理选择。硬膜外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暂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14]。相关研究[15]发现,硬膜外阻滞麻醉选用的局麻药需具备强弥散性及穿透性,毒性小,起效时间短,但维持时间长,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但麻醉后患者存在局麻药全身中毒反应、误入硬膜下间隙、异常广泛阻滞、误入蛛网膜下腔及导管折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全身麻醉下椎间孔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高,能有效缩短机体损害,减轻患者疼痛。

[1] 苏星华.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 2016, 36(11): 95-96.

[2] 张伟.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02): 35-36.

[3] Matsumoto M, Hasegawa T.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ationwide survey in 2007 by the committee on spinal endosecopic surgical skill quailfieation of 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oiation[J]. Orthop Sci, 2014, 15(07): 92-96.

[4] 潘明芒. 轻中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选择[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09): 966-968.

[5] Sabarul A M, Peter F M, Owen D W,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 comparison of outcomes after lumbar fusion fo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with large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population norms[J]. The Spine Journal, 2014, 10(04): 306-312.

[6] 陈红梅, 史美萍, 付本升, 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07): 62-64.

[7] 陈付强, 杨文荣, 孙明洁, 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10): 759-763.

[8] 杨佳宁, 宋有鑫, 赵丽丽, 等. 后路Quadrant通道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05): 395-400.

[9] 丁国强.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0): 5862-5863.

[10] Rosen D S, O′Toole J E, Eichholz K M,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spinal decompression in the elderly: outcomes of 50 patients aged 75 years and older[J]. Neurosurgery, 2017, 60 (03): 503-509.

[11] 夏可周, 郭卫春.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不同术式的应用进展[J]. 山东医药, 2016, 56(39): 103-106.

[12] 周竖平. 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研究[J]. 吉林医学, 2016, 37(01): 175-176.

[13] 徐新华, 胡家美.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36): 47-48.

[14] 雷忠平.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24): 3780-3783.

[15] Kim H S, Kim S W, Kim B W,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2 levels adjacent lumbar discectomy through 1 portal skin incision: Preliminary study[J]. Asian J Neurosurg, 2015, 10(02): 95-101.

R 614

A

1672-2353(2017)23-199-02

10.7619/jcmp.201723080

2017-07-06

辽宁省沈阳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发展项目(201602A082)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征兵“惊艳”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