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质疏松合并眩晕症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措施

2017-12-28 09:22闫红静习旭涛吴银霞李彦梅申晓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白质动脉高血压

朱 琰, 闫红静, 习旭涛, 吴银霞, 李彦梅, 申晓玲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1. 耳鼻咽喉头颈科; 2. 神经内二科; 3. 骨三科, 河北 邯郸, 056002)

白质疏松合并眩晕症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措施

朱 琰1, 闫红静2, 习旭涛3, 吴银霞2, 李彦梅2, 申晓玲2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1. 耳鼻咽喉头颈科; 2. 神经内二科; 3. 骨三科, 河北 邯郸, 056002)

白质疏松; 眩晕症; 临床特征; 干预措施

脑白质疏松症(LA)是由脑微血管病变造成的一种脑实质损伤,以大脑白质密度降低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老年患者[1]。脑白质疏松症和脑灌注不足造成缺血性脑损伤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眩晕是老年患者就诊的主诉,但目前有关LA患者是否有眩晕情况出现的报道较为缺乏[3-4]。本研究对本院93例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93例,其中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者53例为LA组,眩晕或头晕患者但无脑白质疏松症者40例为非LA组。LA组男24例,女29例; 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32±5.93)岁。非LA组男18例,女22例; 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9.29±5.9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见文献[5], 排除标准见文献[6]。

1.2 方法

非LA组行对症治疗,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镇静、抗组胺药物等; LA组予银杏叶提取物、扩容、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对症治疗。2组均行凝视性眼震试验、自发性眼震试验、水平扫视试验、水平跟踪试验、水平视动性眼震试验、温度试验、平衡试验等前庭功能试验检查,以及生化全项、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风湿因子等检查。分别于住院后1、2、7、14及30 d行眩晕残障评分,对患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7]。

1.3 评价指标

统计2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颈/脑动脉狭窄、FPG、Hcy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测进行Abaron-Ptretz分级[8], 分为0~Ⅳ级。

2 结 果

饮酒、高血压、颈/脑动脉狭窄、FPG、Hcy是LA组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Logistic分析,Hcy、FPG、颈/脑动脉重度狭窄、高血压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治疗后1年,患者Abaron-Ptretz分级显著改善(P<0.05)。见表3。

表1 2组单因素分析[n(%)]

与LA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近些年,随着影像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程度上提高脑白质疏松症检出率。有关研究[9]表明,年龄和高血压是LA发生的主要因素,而老龄高血压患者其发生率高达83%。脑白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脑白质密度逐渐减少,将出现以行为、情感、记忆等认知活动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缺损症状及体征,进而发展为迟到和认知功能障碍[10]。眩晕是老年患者就医的常见主诉,常伴有颈部不适症状,是一种位置性或运动性幻觉,可对平衡障碍在大脑皮质进行主观反映[11]。颈源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及不明原因的眩晕是老年眩晕的主要种类,其中中枢性眩晕发生率约占眩晕患者的10%左右,以颞叶、小脑、脑桥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累及前庭中枢及传导系统将引发眩晕,若并发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共济失调,将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前庭功能试验检查、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中前庭功能试验检查最为常见[12]。

表2 LA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表3 LA组干预前后Abaron-Ptretz分级[n(%)]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随着年龄的增加将促进无害性生理改变增长,且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病灶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目前尚不清楚LA应发的临床症状类型及何时出现临床症状,但其与神经功能缺失及解剖部位关系较为密切[13]。本研究中, Hcy、FPG、颈/脑动脉重度狭窄、高血压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慢性高血压时间较长将增加颅内小动脉和深穿支动脉管壁厚度增加、管腔狭窄和纤维玻璃样变性,增加LA发生的风险性; 颈/脑动脉重度狭窄将造成缺血或低灌注,影响脑组织血供,进而引发LA[14]。

目前,尚未发生干预LA有效的干预方案,故延缓和预防LA发生及发展显得尤为关键[15]。而根据其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针对性干预,经上述分析发现, Hcy、FPG、颈/脑动脉重度狭窄、高血压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故他汀类药物可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16]。本研究主要对LA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清Hcy水平、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多种治疗干预,并实施必要的健康生活引导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Abaron-Pteretz分级,缓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1] 刘会星.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9(12): 90-91.

[2] 宓特, 郑兴月, 屈传强. 眼底动脉硬化与脑白质疏松症[J].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43): 3453-3454.

[3] Weber R, Weimar C, Blatchford J, et al. Telmisartan on top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does not prevent progression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in the 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 (RPoFRSS) MRI substudy[J]. Stroke, 2012, 43 (09): 2336-2342.

[4] 丛伟, 朱连英. 脑白质疏松患者病情和抑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9): 35-37.

[5] Choi H S, Cho Y M, Kang J H, et al. Cerebral white matter hyper intensity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hyper tension among the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Koreans[J]. Clin Endocrinol (Oxf), 2009, 71 (14): 184-188.

[6] 钟婷婷, 周华东.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J]. 中华解剖与临床症状, 2017, 22(02): 171-175.

[7] 孙爽, 赵丽波. 老年性脑白质疏松症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 医学综述, 2014, 20(12): 2254-2256.

[8] 易建生, 高永友, 阮锦荣, 等. 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降压治疗中血压与脑白质疏松的MRI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 2016, 27(7): 1111-1113.

[9] Chen A, Akinyemi R O, Hase Y, et al. Frontal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clasmatidendrosis and gliovascular abnormalities in ageing and post-stroke dementia[J]. Brain, 2016, 139 (01): 242-258.

[10] 付慧霄, 张建, 孙艳军, 等. 老年脑白质疏松合并高血压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1): 42-45.

[11] Wehrberger C, Jungwirth S, Fischer P,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with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in a population based, geriatric cohort[J]. Neurourol Urodyn, 2014, 33(04): 431-436.

[12] 窦志杰, 李宇彤, 张凤霞.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08): 1063-1065.

[13] 陆绍航, 王恰如.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与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2): 326-328.

[14] Xiong Y, Wong A, Cavalieri M, et al. Prestroke statins, progression of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confluent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J]. Neurotherapeutics, 2014, 11 (03): 606-611.

[15] 杨玉鸿, 高连波. 老年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5(6): 1689-1690.

[16] 王春雪, 张玉梅, 石庆丽, 等.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06): 491-495.

R 441.2

A

1672-2353(2017)23-201-02

10.7619/jcmp.201723081

2017-08-17

河北省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1623208064-8)

猜你喜欢
白质动脉高血压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全国高血压日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