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

2017-12-28 09:22陈季南徐晨辉李健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分水岭皮质入院

陈季南, 周 欣, 陈 靖, 徐晨辉, 李健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

陈季南, 周 欣, 陈 靖, 徐晨辉, 李健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脑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脑分水岭梗死(W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研究[1]表明其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10%。传统观点[2-3]认为脑分水岭梗死是因血流动力学障碍造成相邻血管供血区的交接处发生严重缺血所致,也有报道[4]认为微栓塞亦参与WI的发生。De Silva等[5]研究显示,脑分水岭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且其发病率与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W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WI与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5例,其中105例(约占11.6%)符合WI被纳为研究对象。入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6], 并且符合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断标准[7]。患者发病7 d内入院,有急性脑梗死的局灶症状体征,均行颅脑MR、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患者具备完整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同时排除潜在的心源性栓塞者(如心房颤动、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等)、后循环脑梗死、颅内肿瘤、脑动脉夹层、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入选对象的年龄、性别、入院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NIHSS等临床资料。WI分型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 根据颅脑MR影像学特征将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8]。通过常规方法[9]测定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分级为轻度、中度、重度或闭塞,并依据下列分类确定主要责任血管病变[10]: ① 无明显狭窄组,大脑中动脉狭窄<50%; ② 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组,大脑中动脉狭窄≥50%或闭塞。收集同时合并其相邻血管狭窄情况。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患者入院后第1、2、3、5、7天进行NHISS评分,任何1次NIHSS评分增加≥2分定义为恶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定性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05例患者中,皮质下型54例,其中存在同侧MCA严重狭窄25例; 皮质型17例,其中存在同侧MCA严重狭窄7例; 混合型34例,其中存在同侧MCA严重狭窄24例。各类型WI患者入院NIHSS评分及合并其他血管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4),见表1。与皮质型及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相比,混合型患者多存在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P=0.043;P=0.026); 在皮质下型和皮质型患者中,二者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见表2。入院7 d内, 3组病程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6), 且与皮质下型WI患者相比,混合型WI患者病程恶化发生率显著较高(P=0.026), 见表3。

3 讨 论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11]认为,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主要与颅内外血管狭窄、栓塞及血流动力学障碍致低灌注有关。有研究[12]证实,颅内动脉狭窄是脑分水岭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能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更为密切。本研究比较脑分水岭梗死的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发现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与混合型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而皮质型患者关系不大,这与有关研究[13-14]报道基本一致,提示各类型WI的发病机制可能各不相同。本研究进一步分层比较皮质型和皮质下型WI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皮质下型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皮质组,这可能与样本量、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等因素有关。

表1 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

与皮质型比较, **P<0.01; 与皮质下型比较, ##P<0.01。

表2 3组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比较[n(%)]

与混合型比较, *P<0.05。

表3 3组临床病程特征比较[n(%)]

与混合型比较, *P<0.05。

翟志勇等[15]针对皮质下分水岭梗死人群,通过评估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低灌注区域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发现低灌注区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提示其可能病程恶化相关。本研究显示,急性WI发病时,混合型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皮质下型和皮质型患者,提示混合型WI通常起病症状较重,这与大脑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相一致。在纳入的10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23例(约占21.9%)出现病情进展,其中混合型WI多为进展性。

综上所述,脑分水岭梗死,尤其是混合型WI,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有关。综合分析脑分水岭不同类型,并评估大脑中动脉病变程度,有助于了解脑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1] Rovira A, Grivé E. Distribution territories and causative mechanisms of ischemic storke[J]. EurRadiol, 2005, 15(3): 416-426.

[2] Momjian-Mayor I, Baron JC. The pathophysiology of watershed infarction i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ease: a review of cerebral perfusion studies[J]. Storke, 2005, 36(3): 567-577.

[3] Bladin C F, Chambers B R. Frequency and pathogenesis of hemodynamic storke[J]. Storke, 1994, 25(11): 2179-2182.

[4] Yamauchi H, Higashi T, Kagawa S, et al. Impaired perfusion mod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risk in major cerebral artery diseas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3, 84: 1226-1232.

[5] De Silva D A, Woon F P. South Asia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orke: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ies are the predominant site of disease [J]. Storke, 2007, 38(9): 2591-2594.

[6] 聂志余, 靳令经, 刘远洪, 等. 进展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12): 1285-1288.

[7]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79-381.

[8] Tatu L, Moulin T, Bogousslavsky J, et al. Arterial territories of the human brain: cerebral hemispheres[J]. Neurology, 1998, 50(6): 1699-1708.

[9] North Am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 N Engl J Med, 1991, 325: 445-453.

[10] Samuel O B, Joseph G J, Lynn M J, et al. 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J]. Am J Neuroradiol, 2000, 21: 643-646.

[11] Caplan L R, Wong K S, Gao Y L, et al. Is hypoperfusion an important cause of storke If so, low[J]. Cerebrovasc Dis, 2006, 21: 145-153.

[12] Yong S W, Bang O Y, Lee P H, et al. Internal and cortical borderzone infarction: clinical and diffusion-weighed imaging features[J]. stoke, 2006, 37: 841-7.

[13] 方瑞乐, 王拥军.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06, 1: 246-248.

[14] Lee P H, O h S H, Bang O Y, et al. Infarct patterns in atherosclero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vers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ease[J]. Neurology, 2004, 62: 1291-1296.

[15] 翟志勇, 孙易南, 冯娟. 脑血管储备对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发展转归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 3: 218-220.

R 743

A

1672-2353(2017)23-203-02

10.7619/jcmp.201723082

2017-06-16

李健业

猜你喜欢
分水岭皮质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选 择
迎秋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华北第一隧”——张涿高速分水岭隧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