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载谱写壮丽诗篇
——解放军建军90周年展防空武器侧记

2017-12-28 02:27
生命与灾害 2017年12期
关键词:运输机利比亚空军

张 良

六十八载谱写壮丽诗篇
——解放军建军90周年展防空武器侧记

张 良

“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2001年4月1日,在南海上空,执行驱离入侵我国领空美国军机任务的英雄飞行员王伟,用生命诠释了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从人民空军成立到现在,共有2 000多位飞行员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六十八年风雨兼程,人民空军在祖国的蓝天画出了壮美的航迹;六十八年砥砺前行,人民空军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在捍卫祖国领空,支援社会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守护海疆、淬炼成钢

1949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电告全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宣告成立。成立不久的人民空军便以志愿军的身份入朝作战。他们驾驶米格战机面对纵横二战疆场的美国空军,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不畏强敌,不怕困难,英勇奋战,在朝鲜上空打造了一个美军空军的飞行禁区——“米格走廊”。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空军部队总共战斗起飞2 457批26 491架次,实战366批4 872架次,共击落敌机330架。涌现出了王海、张积慧、刘玉堤、赵宝桐、孙生禄5位共和国一级战斗英雄。

2017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消息,我空军航空兵某师近日组织轰-6K战略轰炸机等多型多架战机,前出第一岛链,编队飞越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开展远洋训练,飞赴南海战斗巡航。自2015年开始,我国空军远洋训练从最初的一年四次,发展到现在的一月多次,实现了常态化、体系化、实战化。

曾参加“沙场阅兵”的空军轰-6K战略轰炸机机长王国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轰-6K编队前出第一岛链,提升了海上的实战化能力,锤炼了部队的战斗作风。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实战化军事训练中,扎实锻造‘全疆域到达、全时空突击、全方位打击’的过硬部队。”空军轰-6K战略轰炸机机长高夫地表示,“在南海战斗巡航,是空军的使命责任,以后我们还要常去、多去,常飞、多飞,飞出我们的铁血胆气,飞出我们的打仗本领。”

我国空军经过68年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一支由多兵机种组成的战略性军种。特别是近5年,围绕“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目标,接续建设实战空军、转型空军、战略空军,转型发展进入快车道,备战打仗能力发生历史性变化。同时,空军高新武器装备成体系发展,歼-20、运-20已开展编队训练,多名飞行员具备通飞歼-20、歼-16、歼-10C等多种新型战机的能力。

今天的人民空军,前出第一岛链、飞跃多个海峡、展翅西太平洋,航迹不断远伸。钓鱼岛维权、东海航空识别区管控、南海常态化战巡,能力越练越强。

应急抢险、身先士卒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尽快了解灾区情况,我空军15名空降兵勇士在无地面引导、无对空指挥、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冒生命危险,从5 000米高空强降茂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八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地区。接到灾情通报后,我空军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部队随时待命出动。

地震发生后1小时26分,接到命令后46分钟,空军第一架参加救灾任务的伊尔-76运输机就从湖北某机场紧急出动。

13日凌晨,空军21架运输机转场集结完毕,完成起飞前各项准备。6 600名空降兵官兵连夜摩托化行军赶到机场。7时45分,第一架伊尔-76运输机飞机载着209名官兵升空。当天上午,19架运输机编成两个机群直飞成都方向。几乎同时,分散驻扎的运输机、直升机、侦察机、航测机,也分别从各地向成都疾飞。

5月13日~次日凌晨1时,在降落场持续降雨、能见度很差的复杂气象条件下,我空军出动各型飞机39架,飞行118架次,把6 800多名救灾人员、4台车辆、79.3吨救灾物资装备和药品迅速运到灾区,创造了我军航空史上单日出动运输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的纪录。震后19个小时,首批6 000多名空降兵全部到达成都。当第一批空降官兵赶到南坝镇时,不少受灾百姓泪流满面,发自内心地喊出“解放军万岁”。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空军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预案,从空中和地面立体挺进震中,开辟空中生命通道、转运救灾物资和伤员。

仅在芦山地震发生当日,空军就出动33架次飞机、直升机执行航拍、物资和伤员转运等任务,近千名官兵、100多台车辆赶赴灾区投入救援。运输直升机分队更是克服灾区气象条件复杂,地形存在许多雷达盲区、死角等不利因素,将救灾物资迅速送达到灾民手中。

在按照预案实施救援的同时,空军出动空警-200预警机飞抵灾区,在救灾空域加强了态势感知、指挥控制,有效发挥了空军新装备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

海外行动、彰显国威

2011年3月4日,我国空军4架接运从利比亚撤离人员的运输机安全降落北京南苑机场,41岁的中国水电二局工人冯克荣一下飞机,便激动地亲吻祖国大地。

2011年1月,利比亚内战爆发,局势很快失控。当时,约有3万中国人在利比亚,主要分布在利比亚东部、西部、南部和首都地区,大多为从事铁路、通信和油田等行业的工程劳务人员,此外还有一些中餐馆经营者和留学生等人员。

我国政府决定启动国家一级响应,把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一个不少地撤回来!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战乱骚乱等紧急情况下,派军用飞机撤离本国公民,符合国际通用做法。在撤侨行动最紧张时,2月2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4架伊尔-76运输机,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起飞,飞赴利比亚塞卜哈机场,执行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任务,这是空军首次派运输机赴海外执行撤离我人员回国任务。空军受领任务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准备。

空军4架运输机从乌鲁木齐起飞后,机群编队飞经巴基斯坦、阿曼、沙特阿拉伯、苏丹、利比亚等5个国家,飞过阿拉伯海和红海,跨越6个时区、8个空中情报管制区,单程空中飞行时间超过12小时,单机总航程29 397公里,将1 655人接运至苏丹首都喀土穆,将287人安全接运至北京。

3月1日晚,首次赴国外执行撤侨任务的我国空军4架运输从喀土穆起飞前往利比亚南部塞卜哈,运送集团公司集结在塞卜哈机场的998名人员撤离这一机场。机上中国水电员工没有任何疲惫,他们在见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时纷纷表示:“军用运输机飞得十分平稳,我们感谢党,感谢国家和军队顺利把我们接出了利比亚。”

此次中国撤侨行动,我国空军在包括人员的集结、运输设备的集结接应、各种状况下的安全保障以及数以万计人员的运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精准到位,为我军史上最大规模的洲际投送行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猜你喜欢
运输机利比亚空军
约旦大力神运输机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空军行动
C-17运输机
法国空军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空军入闽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