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

2017-12-28 16:59
南都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暴食棺材科幻

年度第22期,P.38

“她们的身体里就像住着一只恶魔,不停地将其往食物的黑洞里拽。”

@Lucy: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有的时候真的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你自己也意识到了但是又无力改变,感谢儿子赐予我了一个新的开始,自从生完孩子,我就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再催吐过,虽然十几年的经历已经让身体的一些器官有了很大的损伤,好在并未重伤。现在基本也是饮食正常虽然胃口不是特别好,但是基本能控制住暴饮暴食。

@MoMo:作为曾经的催吐者,我深刻能体会到文中那些女孩的心情,那是一段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时光了,每天都生活在对自己的不断的唾弃和否定中。文中没谈到的还有催吐带来的其他影响:胃酸、嗓子疼、满脸爆痘、肤色蜡黄,最主要的是心情抑郁,总觉得自己可能明天就会死掉。后来走出来是某一天看到一句话叫“人不能做食物的奴隶”,同时逼自己接受稍微胖一点点的自己。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戒掉了催吐,我现在是幸福的人妻和准妈妈,感谢那时候坚定的自己。

@m(_ _)m:看到标题我就知道这是怎样的生活,因为一年半以前我就是一只“兔子”。文章对“兔子”各方面的描写都很到位,但在原因和措施方面写得不够。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对体重、瘦的执念,更有客观原因。兔子们忍不住暴食,不是因为他们自制力差,而是因为身体真的急需大量营养。当我真的接受微胖的身材,放弃催吐,任由其“暴食”,不采取任何补偿手段。我毫无疑问长胖很多,但是与此同时我对食物的体抗力也增强了,慢慢弄地我找回了重新吃饭的感觉。总之不管处于什么状态,想吃就吃,不要有任何罪恶感。

年度第22期,P.16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翼杀手系列作品,已经超出了商业电影的范畴,它们借助警匪追凶的套路,让人开始思考流传千年的哲学问题:什么才是人的本质?”

@丽杰:“他们以为真实就是细节,其实,不是的,人们记忆的都是感受,真实是混乱的。”这句台词说明了心里的真实才是真实的最终归宿。一个科学家朋友说,不管科幻非科幻,只是不同情境的设定的不同。关注点不在于所谓科技,而是“哲学幻想”,是否触及有深度的哲学命题,引发多元多层次大视野的思考。把科幻拍成非科幻才是功力。

@张东:许多线索都指引我们,高司令就是那个孩子,不但他自己相信了,我们也相信了。结尾反转,恍然大悟,专门制造记忆的女孩才是复制人后代。这就是为什么她看到高司令的记忆时流泪了。由于基因和遗传的原因,她从小体弱多病,只能生存在玻璃无菌室里。

年度第21期,P.7

“凡逃过、躲过此类逼迫人饮酒的酒局,如逃过一场酒厄,内心长时间恼恨当时在场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谋杀者。”

@李:酒,只要喝,对身体就不好(谁能精准把握健康量),健康酒是個伪命题。

@池上垂者:喝酒喝的是雅兴和愉悦,从头至尾必须有一个清醒理智的头脑。

@AZURE: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就很烦那种酒桌上天南海北狂侃不止,无命劝你喝酒的;也很烦那种叫我下桌敬酒的;更烦那种自己不喝,使劲劝别人喝酒的。

年度第21期,P.60

“很多人对死者敬而远之,但在齐伯乡,有位名叫刘朝鲜的苗民,却每天守在平坝棺材洞中,守护者567具族人的棺材。”

@M.W.月关山:守灵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守灵人,也许最能说服自己的就是300块钱工资。他说不出冠冕堂皇的言论,但却有一个能在冥冥之中对话的灵魂。

@碧海银沙:想起了电影《入殓师》:死亡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李小胖:殊不知,包工头所谓的“高工资”只是刘先生眼中的“烟酒钱”,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去承担。一副副棺材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一段段即将被湮没的历史。

@仟佰°:我一直都有种想法,就是把整个家族的人都拍个照,每个人都拍,以后几百年后,大家看族谱,都知道有这些人存在过,也知道这些人长什么模样。

猜你喜欢
暴食棺材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是棺材,也是艺术品
食物成瘾者的自我救赎
未来科幻城
“官财”的故事
货比货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奇怪心理导致暴食
Passage Six
吃货的四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