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可行性探究

2017-12-28 21:36张隆吉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专门用途英语

张隆吉

【摘要】高等学校的英语学习关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急需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成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业类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结合理论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探讨在农业类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的可行性。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农业类院校 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国际事务中。在日常交际中,实现跨文化交流;在学术交流中,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将我国的科研成果共享给世界。同时,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科技也在飞速发展,农业方面的国际交流也与日俱增。因此,农业类英语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与高校开始重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但是农业类院校应该坚持通识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以下简称EGP),还是侧重于ESP,亦或是EGP与ESP并重的公共英语课程模式却少有研究。

一、农业类院校的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的农业类院校在英语教育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人对农业的偏见导致农业类院校的生源状况不容乐观,农业类院校来自偏远地区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学生比例数较大,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在部分地区甚至从未开展过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训练,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困扰;长期以来,农业类院校对英语教育重视不足,认为农业类专业学生不需要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部分农业类院校仍然把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挂钩,迫使教师和学生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规划比较茫然,不清楚学习英语的目的何在,造成英语学习的兴趣缺乏,积极性较低;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模式单一,虽然部分院校非英语专业采取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层教学的方法,但是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农业类院校的英语教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英语教师承担的大学英语课程,以EGP为主,许多高校在逐步压缩大学英语的课时和学分;另一类是由专业学科领域的专业教师承担的专业英语课程。由于专业课教师语言技能的不足和语言教学经验的缺乏,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词汇记忆和翻译句子。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无法调动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难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农业类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

付大安(2013)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或行业经济”。基于此,农业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更为明确。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组织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加强涉农人员的派出,聘请和引进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但针对合作层次低、投资难等问题,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尚不能达到要求。具有农业科技的人才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而英语水平较高者又缺乏相应的农业科技知识。

2016年發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应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而现行的大学英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学生学习几乎同样的内容,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同样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估,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不同需求。本研究通过农业类院校124个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约有30%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满足他们日常交流、阅读文献、去英语国家深造、进入外资企业工作的需求。相反,ESP课程的定义虽没有定论,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ESP教学是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某些具有共同目标的特定人群所开设的课程,这与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在参与调查问卷的124名学生中,约77%的学生赞成增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课程;在参与调查问卷的37个用人单位代表中,约95%同样认为有必要在高校的英语课程中加入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学内容。

在我国开展ESP教学的一些学校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功。如宁波诺丁汉大学,采用英国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成功。与普通高校相比,诺丁汉大学对大学英语课程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且以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台湾成功大学自2007年向ESP教学转型,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经过ESP学习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三、农业类院校ESP教学模式初探

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分析,结合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建议开展如下教学模式:在保持原有学分和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大学一年级继续实行EGP教学,作为中学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学习的衔接,也进一步打好英语基础;大学二年级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继续EGP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方向的ESP课程,同时开展入跨文化英语等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7-11.

[2]付大安.地方本科院校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3):21-27.

[3]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74):1-8.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改革专门用途英语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改革探索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ESP对军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基于职业情景构建团队合作型营销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