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2017-12-28 03:12蒲慧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护理体会针灸

蒲慧琴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3例,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3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11%。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易于患者接受,治疗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护理体会

周围性面瘫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麻木、板滞,无法皱眉、鼓腮等,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周围性面瘫病因较为复杂,脑膜炎、局部感染、中耳炎、肿瘤、酒精中毒、维生素缺乏等均有可能导致该病发生。中医学中将周围性面瘫称为“口眼歪斜”,认为该病为风寒之邪入侵阳明、少阳经脉,以致经气受阻,经脉濡养不足,导致面部肌肉纵缓不受发病。有研究指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佳,且安全性高。本研究中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随机选取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面部皮肤无破损,且无皮疹、水肿等症状,均为单侧面瘫,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7.62±4.82)岁;右侧面瘫29例,左侧面瘫24例;发病时间11h-51d,平均(26.75±3.32)d。

1.2治疗方法

主穴: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水沟、承浆、下关、鱼腰,辅助穴位:谷三里、足三里、翳风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选取针灸针(0.35mm×75mm),阳白穴由上而下,垂直进针,深度为30mm;向患侧平刺鱼腰穴,进针深度为15mm,向患侧直刺四白穴,进针深度为5mm,向患侧斜刺水沟及承浆穴,进针深度为30mm,足三里直刺,进针深度30mm,翳风穴斜刺,进针深度为25mm;由地仓向颊车行平刺,进针深度为25mm,而后反向斜刺,进针深度为40mm;行针时以针刺后患者出现麻、酸、胀感觉为度,而后采用电针灸治疗仪(型号为G6805),面部穴位留针8min左右,中间每隔3min行针1次,与主穴部位配和;四肢穴位留针18min左右,行1次;电针强度以患者针下有麻痹感、舒适为度;每次30min左右,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间隔3d行下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口眼歪斜完全消失,阿是穴无牙痛症状,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正常即评定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眼睑可闭合,阿是穴存在不明显压痛症状则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阿是穴压痛有一定程度改善则评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则评定为無效,阿是穴压痛明显。有效率一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53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6例(88.68%),显效4例(7.55%),有效2例(3.77%),无效1例(1.89%),有效率为98.11%。

3讨论

3.1临床疗效分析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贝尔麻痹,主要由于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部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反应。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发病率较高。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方法,针灸可消除炎症、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血管功能。本研究中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有效率高达98.11%,探究其原因,主要为针灸可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行气活血作用。血液循环加快可使肌肉经脉得以濡养,炎症消除,神经水肿减轻,进而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3.2临床护理体会

①心理护理:周围性面瘫发病急,患者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发病患者将出现口角歪斜、不能闭眼、面部肌肉功能丧失等,不仅造成身体痛苦,也导致患者心理上承受严重的恐惧、烦躁、抑郁情绪,对其治疗依从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加强沟通,消除其负性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周围性面瘫相关知识,并强调针灸的疗效,将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由于个体差异性,每个人所需疗程可能不一样,因此应向患者强调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其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沟通时应注意语气轻柔、和缓。②针灸护理:评估患者有无行针禁忌症,检测电针是否正常运转,治疗过程中合理调节电针电流,避免电流过大超过患者耐受力,电针强度应由小变大,治疗过程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发冷等症状,若有则及时停止治疗,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调整患者体位。⑧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指导眼睛闭合不全患者滴氯霉素眼药水、涂抹红霉素软膏等,以保持眼球湿润,并指导患者避免异物进入眼内;指导口角歪斜患者饭后以清水或漱口水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④生活干预:生活习惯是引发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并给予科学指导指导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起居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进食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以及鱼、牛奶、瘦肉等食物,并指导患者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等难消化的食物;同时,指导患者多进食粗粮类食物,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能康复训练,以促进面肌肌力恢复,增强面部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如指导患者做闭眼、吹口哨、鼓腮等运动;指导其按摩患侧面部,促进麻痹肌肉缓解。相关研究表明,周围性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同时配合面部肌能训练,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护理体会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