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札记

2017-12-30 05:43张作梗
星星·散文诗 2017年22期
关键词:猎奇札记面孔

张作梗

诗歌札记

张作梗

写作中的清晰凸显智慧

在写作上,绝对需要足够的清晰来凸显我们与众不同的面孔,而不是用相反的方法,来混淆、涂抹甚至粉饰我们本不充裕的思想和情感。追求诗歌中的“模糊效应”当然没错,但写作中有比“模糊效应”更重要的律条,这就是“模糊中的清晰”。也就是说,语言的歧义和隐喻可以构成一首诗的骨架,但它完成后的指向必须朝向无限的“精确”。诗歌是(精神范畴的)交流,而不是需得封存三百年后的“个人隐私”。

装深沉、玩深沉与思想深沉永远不在一个美学层面。高度决定了视角的宽窄。作品一经发布,便不会为人遮羞护短——它就是一个作者全部的精神画像。自欺可以,但欺人太难。精神定力有多大,作品的格局就有多大。从没见一个小诗人写出过大师级的作品。

因此写作上的谦逊与谋求写作中的清晰,永远是一个作者必须首先遵循的准则。他可以无视广漠的时间,但绝不会对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无动于衷。

反对猎奇

对新的物性空间的向往和盲目崇拜总是使我们处于一种动荡与烦躁不安的双重亢奋中。这种好奇的本性一方面催生了艺术上的“先锋和激进”意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在不经意中丧失掉了对那些口耳相传的古老事物再次认识的能力。这种求新求奇的观念一经被坐实、做大,便会如瘟疫一般蔓延。艺术的力量被盲目夸大了,而人在虚拟的狂欢中成了传统的背弃者。

在众神远未显身之前,有必要对这些东西趋之若鹜吗?艺术是对良知的坚守而非对世界的猎奇。慢走将比在跑动中看到更多被速度遮蔽的美景。一个停下来的人,四面八方都可能是他辽阔的国土。也许正是在这一生持守的地方,一个静止的人将走到时代的前列。因为所有的新事物莫不是旧物生发的新芽。正如古人所说,“不知生,焉知死”。

诗人的面孔

把诗歌导向简单化,引向无限的崇低,以致鼓励、怂恿诗人和受众降低甚或取消写作、阅读难度,我以为是违背艺术本性和发展规律的行为。艺术总要在不断发现的惊喜中才能制造审美的愉悦。如果一个诗人在写作中刻意寻求反讽、消解、冷抒情等等所谓后现代艺术效果,并以此为借口,将“口水”奉为圭臬,我敢说,倘若他不是故意在糊弄受众,至少也是低估了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

同质化写作正在困扰或吞噬一代人的创作才情,艺术曾引以为傲的原创性从未遭受如此大面积的溃散和凋萎。一首匿名的诗,我们署上任何一个诗人的名字并不感到难为情。

而无庸置疑的事实却是:一个写作者一生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自己从众多的书写者中离析出来,以便获取自我独特的面孔。

猜你喜欢
猎奇札记面孔
护理札记
本期面孔
小狗猎奇
小狗猎奇
槐花鸡蛋
韶关札记
多变的面孔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自然面孔
误读or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