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2017-12-31 08:00徐红丽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课程体系中职

徐红丽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徐红丽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推动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文章在研究中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了当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中高职课程之间的衔接进行了分析。

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为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这对于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来看,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清楚中高职衔接的本质。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这样才能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1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理论基础

1.1 认知学习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认知学习的过程会呈现出等级性以及积累性的规律,也就是说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学习活动在时间以及精力的消耗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从简到繁、由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在课程设计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是以低层次的职业能力作为基础的。因此,在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实现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上的衔接不仅是教育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职业内涵和职业层次的客观要求。

1.2 布鲁纳课程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课程理论指出,教育中在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这种螺旋上升的课程观认为,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划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按照指定的螺旋上升,在层次递进的教学过程当中又会有螺旋交叉的内容出现,最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我国职业教育当中,可以将布鲁纳理论具体理解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在课程的衔接方面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也要体现自身教育的发展性,具体而言指的是,高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行业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在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最终提出能够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实现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课程衔接。

2 中高职职业教育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问题

2.1 专业教学内容重复设置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缺乏必要的沟通,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两者之间存在有很多重复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在实践教学领域中也有很多内容是重叠的。由此,人们可以得出中高职业院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在课程设置上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职业成长呈现出无序性,教学比较混乱。这种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在消耗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很多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并存在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选用同样的教材的情况,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失望。并且在教学的那一程度上,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导致教学效果十分差。

2.2 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脱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的特点。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从当前中高职院校的实际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和本科教学体系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这和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容易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差,难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导致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2.3 文化素质的脱节比较严重

导致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文化课程所占的比例则比较低,降低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目标,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中职院校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中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相关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培养。相对于中职教育而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很多是根据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虑的,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要求比较高,这样就使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外语等课程时十分吃力,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造成一部分中职学生无法适应高职高层次的教学要求。

3 中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策略分析

3.1 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明确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阶段性任务

中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明确的分工,能够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层次性。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其中中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企业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中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组装和对设备进行维护设计的人才,而高职教育阶段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使用和维护能力,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的高素质人才。

3.2 做好课程体系衔接设计

中高职学校在课程设计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这两个主要模块上。在公共基础模块的课程设计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其他的基础性公共课程。通过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两个目标:(1)使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可以达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素质教育以及相关的要求;(2)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行高职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专业技能课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中高职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分工明确,避免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重复设置。中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时主要以基础技能为主,并且技能培训需要与职业岗位衔接起来,而高职院校在中职教学的基础之上,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

3.3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体系衔接

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可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结构体系,实现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效衔接。从整体上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通用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能拓展能力以及职业综合实践能力5个模块组成,各个不同的模块之间的课程层次对应要清晰,需要符合职业成长的规律,不同能力模块的课程和学生的技能之间需要实现有效衔接。这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念。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课程体系衔接,能够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采用模块课程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配合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制度和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实施,这对于改变学校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样也可以使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更加全面。

4 结语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只有加强二者在课程体系衔接,才能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董佩燕.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7):18-20.

[2]李宗宝.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5(1):54-56.

[3]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urse

Xu Hongli
(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hangsha 410200,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ses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y tak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course, and it also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urs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connection; 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C1136。

徐红丽(1983— ),女,湖南常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课程体系中职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1年总目次